导图社区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精华及总结。《被讨厌的勇气》开始讲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去操作,去处理人际关系?这里指出我们要割舍课题,重点关注自己的课题。世界的中心在哪里,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编辑于2022-05-04 22:58:56《被讨厌的勇气》
一、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第三巨头
引出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第三心理学巨头——阿德勒
为什么人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不能只聚焦于过去的原因,而是更应该掌握好我们能控制的现在。 阿德勒心理学:应该追究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心里创伤并不存在
无论我们有任何经历,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要因为经历所产生的冲击 (心理创伤)而痛苦,而要由经历中得出能够达成目的的东西。也就是说,经历 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经历。
人,会捏造愤怒的情绪
我们的愤怒情绪,其实也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尽管它可能是无意识的。
不受过去支配的生活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一种颠覆因果定律的想法。他主张:人并非受制于过去的原因而行动,而是朝向自己决定好的目的而行动。
苏格拉底与阿德勒
对比苏格拉底的理念传达方式,都是通过对话来让他人自己明白、知道。而非直接告知他人答案是什么。
你”甘于现状“吗
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如何运用它。我们之所以想变成某种人,是因为我们只在意“经历什么”。事实上,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运用”
你的不幸,是自己“选”的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当懂事之后,可以决定我们的想法。
人,常常决定“不要改变”
我们的生活形态,可以改变。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自己的长相等等,但是过去无法改变,将来要怎么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了。是要继续坚持原来的生活形态,还是重新选一个新的,全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过去或环境造成的,更不是能力不足,只是“勇气”不够而已。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变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人生决定于“当下”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事,那对你将来要怎么过日子一点影响也没有。决定你人生的,是活在“当下”的自己。
这一部分主要引出了阿德勒心理学,不同于传统的决定论,而是介绍了一种新的目的论。重点在于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并且重点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也指出,只有我们当下的自己,可以决定我们的人生。
二、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因为过分害怕被别人讨厌,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导致我们自己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
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会感到孤单寂寞,并不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缘故。当你自己感觉到那些原本围绕在你身边的社会,团体还有替他人,竟然将你排除在外时,那才是真正的孤独。我们就算要感受孤独,也要有其他人的存在。
自卑感,是一种主观的认定
让我们痛苦的种种自卑感,这都不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我们虽无法改变客观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随意更改主观的解释。
当成籍口的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不同于自卑感。为了消除自己的自卑感更加努力向前,不满足于现状,即使只要一步也要踏出去,让自己变得幸福等等。这样的自卑感是不会有问题的。 自卑情结,是指开始把自卑感当成某种籍口使用的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大声宣扬“因为A,所以达不到B”这种论点的,就已经不算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了。
自傲的人,同时也感到自卑
像炫耀自己的功劳、执着于过去的光环、老是再说当年勇...这些都是优越情结。阿德勒指出: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过是因为他感到自卑罢了。
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竞赛
自卑感并不是和别人比较而产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较后的结果。我们作为一个人,人人平等,我们走在一个没有纵横的平面空间。并不是为了要和谁竞争,比现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会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一旦意识到竞争或胜负,必定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只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只想着赢了那个、输了这个之类的,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都是在这条延长线上。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将我们以外的人视作敌人,
由权力斗争到复仇
我们要仔细思考,人心理暗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尽量不要让关系发展到复仇阶段。
认错不等于“承认失败”
一旦人际关系中确信“我是对的”,那瞬间我们就已经一脚踏入了权力斗争。而我们追求卓越,并不是透过跟他人的竞争来实现的。
如何面对“人生任务”
行动面目标: 1 独立,2 能与社会和谐生活 心里面目标: 1 我是有能力的,2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人生任务:1,工作任务;2,交友任务;3,爱的任务
红线与顽强的锁链
人只有在感觉“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尽情的展现自我”的时候,才能是真正感受到爱。没有自卑感,也不必夸耀自己的优越性,可以处于平稳,极为自然的状态。这就是真爱。
不要漠视“人生的谎言”
决定我们人生态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从拥有的心理学到使用的心理学
以目的论的角度来说,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形态,是我们自己选的。 并且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
指出我们过于担心自己,才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我们要在人际关系当中修正自我,并且在这里可以让我们拥有勇气,去过自己的人生。
三、割舍别人的课题
否定“认同的需求”
人际关系的烦恼可以说几乎都集中在“认同的需求”,我们活在不断需要别人认同的环境里。在阿德勒心理学中,否定向他人寻求认同这件事。
不要为了满足“那个人”的期望而活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活。“倘若你不是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谁要为你的人生而活?”因为太想获得认同,结果就依照他人“希望你是如此”的期望,抛弃真正的自我,过着别人的人生。 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以“满足他人的期望”为手段。可是一旦我们把工作的目的变成“满足他人的期望”时,这份工作做起来应该会很辛苦吧。因为你常常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害怕他人的评论、刻意压抑“自我”的本性。
什么是“课题的分离”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人帮助,但是不能帮别人做建议。就像有一句谚语所说“我们可以将马牵到水边,却不能强迫他喝水”。要知道,只有自己可以改变自己。
割舍别人的课题
举个例子,所谓的“相信”,其实也是一种课题分离的行为。相信别人,这是你的课题,可是别人对你的期望或信任要怎么反应,却是别人的课题。如果不把我这个分际、划清界限,还要一意孤行地将自己的期望强行加注在别人身上,立刻会变成一种骚扰式的“介入”。
斩断难题
人际关系中的“羁绊”就像错综复杂的绳结,需要用全新的手法来切断——课题分离。
认同的需求让你不自由
满足他人的期望过日子应该很轻松。因为你将自己的人生全部托付给别人,就像走在父母铺好的轨道上。及时当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种不满,但只要走在轨道上,就不会迷路。如果自己决定要走的路,就有可能面临迷茫、不知所措,必须直接面对“应该如何生活”这堵墙。 在意别人的目光、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为了实现别人的期望而活,这些或许真的可以作为路标,但确实是非常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真正的自由是不害怕被讨厌的可能性,迈步向前,不去过那种如同坡道上滚落的人生,攀登眼前的上坡路。做到“课题分离”。认为“别人应该喜欢我”或是“我已经付出这么多,要是不喜欢我就太奇怪了”等等,其实都是介入对方课题、寻求回报的想法。
人际关系的王牌由“我”掌握
只要有修复彼此关系的“决心”,不论他人有怎样的生活形态。对我有什么想法,以及对我这些行动会有什么反应等等,都没关系。就算他完全没有打算和我修复关系也无所谓,问题关键只在于我要不要下决心,这张人际关系的王牌始终是由“我”来掌握的。 当我改变的时候,变得就只有“我自己”而已。我不知道对方会因此变得如何,也不能插手干预,这也是课题分离。要明白,想要借着改变自己的言行来操控对方,很明显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开始讲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去操作,去处理人际关系。这里指出我们要割舍课题,重点关注自己的课题,并且只有自己的课题可以控制。别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控制,也不应该以抱有期待的目的去做自己与别人的课题。我感觉就是和我们常说的,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但是要向最好的结果去努力。
四、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个体心理学与整体论
要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过亲密的话,无法沟通,但是太远也不行。要知道的是,课题分离并不是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为了把人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节打开。这仅仅只是人际关系中的开始。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于“社会意识”
如果别人是我们的伙伴,我们在伙伴的环绕下生活,就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而且也可以为伙伴,也就是共同体做出贡献。像这样把别人当成伙伴,并感觉到“有自己的归属”,就成为“社会意识”。 共同体不只是家庭、学校、公司等,还包括国家或人类全体等所有的一切。
一举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
遇到烦恼时,首先要想想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将课题切割分离。冷静地划清界限,到哪里是自己的课题、从哪里开始是别人的课题。接下来,不要介入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任何人介入你的。 这就是具体而且隐含着某种可能性,能让人际关系上的苦恼为之一变,也是唯有阿德勒心理学才有的划时代观点。
为什么只关心“我”
除了像暴君一样蛮横霸道、完全不考虑别人的人,还有独来独往,迟到或者爽约也从来不当回事的人。还有一种完全只在乎“别人如何看我”的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尤其是第三种,其实也是真正的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我”的生活形态。
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我们要正面迎接“人生的任务”,也就是不逃避爱、工作和交友这些人际任务,自己主动向前。你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必须主动战起来,向人际关系的任务跨出那一步。不要想着“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我可以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参与共同体。
倾听更大的共同体之声
首先,人际关系的入口是“课题分离”,终点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把别人当做伙伴,并感觉有自己安身的地方。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同时处在多个共同体之中,不必坚守眼前的小共同体,一定还有其他的“我和你”、其他的“大家”等更大的共同体存在。
不能责骂,也不能称赞
从课题分离如何通往社会意识呢?这里提出了一种“横向关系”的概念。用“虽然不同,却是平等”的方式对待所有人,构筑横向关系的话,自卑情结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无论是称赞还是批评,目的都在于操控他人。
“鼓励”的方式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问题不在于能力的有无,纯粹是“缺乏面对课题的勇气”。首先做到课题分离,然后接纳彼此的差异、建立对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就是下一个步骤。
为了让自己感觉有价值
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有勇气。阿德勒认为:当一个人觉得我对共同体来说是有益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好的”评价,而是自己主观认知“我对别人有贡献”。由此我们才能实际感受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看待课题,不与人比较,对他的存在感到喜悦和感谢;不要从理想中的情况开始扣分,而是从零出发,开始加分。
人无法灵活运用“我”
如果至少可以和一个人建立横向关系,而且是真正对等的关系,那将是生活形态的大转变。同时以此为起点,所有人际关系都会变成横向的。 并不是要和所有人都交朋友、对待大家都想好朋友。重要的是,在意识上是对等的,而且该坚持的地方就坚持,坦坦荡荡不退缩。
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这就意味着,在别人那里,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这里指出了课题分离的下一步,就是建立横向关系。也就是说要认识到,每个人虽然不同但是平等。建立横向关系,那将是通往社会意识所必需的。
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牵制自我
在“拿出勇气”前的自我意识,过于对自我关心,往往会牵制我们,让我们无法拿出勇气。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所谓肯定自我:是明明做不到,却要按时自己“我可以””我很强“。这种想法也会连接到优越情结上,算是欺骗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接纳自我”是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坦然接受那个“办不到的自己”,而且尽最大努力朝目标前进,不欺骗自己。 关于我们经历了什么,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运用它,却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决定。既然如此,就不要聚焦在无法改变的事,只要关注在可以改变的事上。接纳自我,就是这么一回事。
信用和信任有什么不同?
信用是有抵押的,而信任则是无条件的。决定要不要背叛的并不是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自己怎么做就行了。所谓“无条件信任”,不过是为了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横向关系的“手段”而已。
工作的本质在于对他人的贡献
只有当我们的存在或行动对共同体有帮助,也就是认为“我对某人是有用处的”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年轻人要超越成年人
自立和我是有能力的,是关于接纳自我;第二项,能与社会和谐生活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是关于信任他人和贡献他人有关。我们还年轻,越早的开始,就可以越快的有所改变。改变后的你,就能走在这个世界上其他成年人的前面。
工作狂是人生的谎言
要以“行为的层级”还是“存在的层级”接纳自我,这正是与“变得幸福的勇气”息息相关的问题。
由这一瞬间开始变得幸福
真正拥有贡献干的时候,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同。因为当你实际感受到“自己对某人有用处”时,就不必刻意寻求他人的认可。会执着于认同需求的人,表示还没有社会意识,也还没做到接纳自己、信任别人以及贡献他人这三点。
想成为“特别的存在”的人有两条路
成为特别好,或者是成为特别差,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的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甘于平凡的勇气
阿德勒: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平凡”并非“无能”和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夸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一连串的点,一连串成为“现在”的刹那。我们只能生活在当下,我们的人生仅仅存在于刹那之间。
舞动的人生
人生并不是以攻顶为目标,要转变思维,要过实现式人生。这表示,我们目前正在的动作,也是动作完成后的结果。有点像史铁生说的:我们要将过程过的精彩,结果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过程精彩、饱满、我们不后悔,那便是人生的成功。因为一次次的刹那,是我们自己在控制,绘出的画,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的。
为“此时、此刻”点上最闪亮的聚光灯吧
我们应该更认真、而且只活在“当下”。如果你觉得好像可以看得到过去,也可以预估未来的话,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认真的活在“当下”,而是在微弱朦胧的灯光下。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没有活在“当下”。沉溺于过去、不断张望未来,让自己所有的人生都映照在微弱的灯光下,还以为自己看见了什么。目前为止的你一直无视于“当下”,只顾着摸索那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在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无可取代的刹那,编造了最大的谎言。
为无意义的人生增添“意义”吧
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更应该向前看,想想:“今后可以做些什么?“ 认真的在这一刹那跳着自己的舞,认真的生活。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像跳舞一样活在每个终结的刹那中。不必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你一直跳着,就会到达某个地方。 必须有人开始去做。就算其他人不配合,也和你没关系。应该由你开始,完全不必考虑其他人是否提供帮助。
在拿出勇气建立横向关系之前,我们要真正的接纳自己,然后感受到自己的贡献感。这样会让自己有价值,有勇气,去做出改变。当我们去聚焦于当下,认真生活在每一个刹那的时候,是非常亮眼的,未来的情况我们是无法预料到的。人生,就是让每一个刹那都过得有意义,不后悔,结果自然会在我们的舞动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