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排泄护理
护理排泄护理的知识梳理,包含排尿护理(排尿活动的评估、排尿活动异常病人的护理)、排便护理(排便的评估、排便活动异常病人的护理)
编辑于2022-05-09 00:55:32排泄护理
排便护理
排便的评估
粪便的评估
正常粪便
成人每日排便1~3次(母乳婴幼儿一般每日4~6次),平均量100~300 g,粪便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柔软成形,含少量粘液
异常粪便
形状
糊状或水样,见于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
干结坚硬,有时呈栗子样,见于便秘
扁条状或带状,见于直肠狭窄或肠道部分梗阻
颜色
柏油样便
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暗红色便
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陶土色便
见于胆道完全梗阻
果酱样便
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
粪便表面有鲜血或便后有鲜血滴出
见于直肠息肉、肛裂或痔疮出血
白色“米泔水”样便
见于霍乱、副霍乱
食物种类
绿叶蔬菜(暗绿色)/摄入动物血或铁制剂(无光样黑色)
气味
严重腹泻呈恶臭
消化不良呈酸败臭味
下消化道溃疡、恶性溃疡呈腐败臭味
上消化道出血呈腥臭味
混合物
肠炎粪便中混有大量粘液
直肠癌、痢疾粪便中伴有脓血
肠道寄生虫感染病者粪便中可查见蛔虫、蛲虫
排便异常的评估
便秘
缺乏运动,肠蠕动减弱,食品中缺少水分及粗纤维,生活无规律等
常伴有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佳
粪便嵌塞
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见于慢性便秘
腹泻
肠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而不成形
常伴有腹痛、肠痉挛、疲乏、恶心、呕吐、肠鸣音等
排便失禁
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常见于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神经系统病变
肠胀气
食入较多的产气性的食物、吞入大量空气、肠蠕动减少、肠道梗阻或者肠道手术
影响排便的因素
心理因素
精神抑郁,身体活动减少,肠蠕动可导致便秘
情绪紧张、焦虑,可能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而致腹泻
年龄
2~3岁以下的婴幼儿,神经肌肉系统发育不全,不能控制排便;老年人腹部张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肠道控制能力下降
饮食和液体
影响排便的重要因素
食物缺少纤维或摄入液体量不足,由于无法产生足够的粪便容积和液化食糜,食糜通过回肠速度减慢,时间延长水分的再吸收增加,导致粪便变硬,排便减少而引起便秘
活动
可维持肌肉的张力,刺激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排便功能
生活习惯
排便姿势、坏境的改变
治疗因素
长期应用抗生素,干扰肠内正常菌群的功能可造成腹泻
大剂量使用镇静剂可导致便秘
手术时用麻醉药物可使肠蠕动暂停
一般腹部手术24~48小时胃肠功能才趋于恢复
疾病因素
腹部和会阴部的伤口的伤口疼痛,可抑制便意
肠道感染时肠蠕动增加导致腹泻
疾病导致长期卧床的人,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少而影响排便
神经系统受损可导致大便失禁
排便活动异常病人的护理
便秘病人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排便坏境
选取合适的排便体位
床上使用便盆,若病情许可,病人取坐位或抬高上身,利于排便。对手术病人,手术前应有计划的训练其床上使用便盆
腹部按摩
排便时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
指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
按医嘱给口服缓泻剂
蓖麻油、番泻叶、酚酞(果导)、硫酸镁,必要时行灌肠术
使用简便通便剂
开塞露。甘油栓(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合理安排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多饮水,病情许可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2000 ml,适当摄取油脂类食物
安排适量的运动
散步,体操,打太极拳
帮助病人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饭后(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强)
心理护理
粪便嵌塞病人的护理
早期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润肠通便
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小时再做清洁灌肠
人工取便
清洁灌肠无效后按医嘱执行。
腹泻病人的护理
卧床休息
多休息,注意腹部保暖
饮食护理
多饮水,给予低脂、少渣、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腹泻严重时暂禁食
遵医嘱给药
止泻剂、抗感染药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保护肛周
便后用软纸轻擦,温水清洗,肛门周围涂润肤霜、油膏等,保护局部皮肤
观察病情
观察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及时记录,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
疑有传染病时,按隔离原则处理
做好心理支持
因为粪便的异味及玷污的床单、被套、衣裤会给病人带来不适
健康教育
向病人解释引起腹泻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育病人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并注意饮食卫生
教会病人观察排便情况
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
尊重病人人格,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加强皮肤护理
及时更换。整理床单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必要时涂油保护
观察病人排便反应
了解病人排便时间、规律、定时给予便器,促使病人按时自己排便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排便失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指导病人及家属饮食卫生知识
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收缩运动锻炼,以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指导病人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
适当活动
去除引起肠胀气的原因
轻微肠胀气,可行腹部热敷或者腹部按摩,针刺疗法。
严重胀气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行肛管排气
排尿护理
排尿活动的评估
正常排尿的评估
量和次数
成人每昼夜尿量约1000~2000 ml,当充盈到400~500 ml,才会产生尿意,每次尿量200~400 ml,白天排尿约3~5次,夜间0~1次
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或深黄色
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呈透明状,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
气味
氨臭味,(尿内的挥发性酸)
PH值
弱酸性,4.5~7.5,平均为6。
比重
波动于1.015~1.025之间
异常尿量的评估
量和次数
多尿(24小时量>2500 ml)
正常情况,见于饮用大量液体,妊娠
病理情况,由于内分泌代谢障碍或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糖尿病,尿崩症)
少尿(24小时尿量<400 ml或每小时尿量<17 ml)
多见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病人
无尿或尿闭(24小时尿量<100 ml或12小时内无尿者)
多见于严重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膀胱刺激征
尿频
成人排尿次数昼夜>8次,夜间>2次,平均每次尿量<200 ml
尿急 (膀胱三角或后尿道的刺激)
尿痛 (膀胱及尿道感染和机械性刺激)常伴有血尿
颜色
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 ml时称肉眼血尿。
常见于输尿管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核及肿瘤等
血红蛋白尿
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隐血试验阳性
常见于溶血反应、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胆红素尿
尿液呈黄褐色,震荡后泡沫亦呈黄色
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及堵塞性黄疸
乳糜尿
尿液中含有淋巴液,呈乳白色
常见于丝虫病
透明度
排出的新鲜尿液即呈白色絮状沉淀
气味
尿路感染(氨臭味)
糖尿症酮症酸中毒(烂苹果气味)
PH值
酸中毒(强酸性) 严重呕吐(强碱性)
尿比重经常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受损
异常的排尿活动
尿失禁
婴幼儿出现是由于控制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元尚未发育完全。成年人尿失禁是由于控制膀胱的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受损,使膀胱括约肌失去作用。
真性尿失禁
又称完全性尿失禁,指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成空虚状态,常见于外伤,手术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的损伤
假性尿失禁
又称充盈性尿失禁,由于各种原因使膀胱排尿出口梗阻或膀胱逼尿肌失去正常张力,引起尿液潴留,过度充盈,造成尿液从尿道不断溢出。常见于神经病变。尿路梗阻所致的尿潴留。
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局部炎症、出口梗阻的刺激,使病人反复低容量不自主排尿,尿频尿急
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减弱,引起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或反射亢进,使膀胱收缩不受限制。一般发生于膀胱的严重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指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咳嗽、喷嚏、大笑、举重)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常见于女性多次分娩或绝经后的妇女
机械性梗阻
膀胱颈部或尿道有梗阻性病变(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尿道)
动力性梗阻
排尿功能障碍引起(外伤,疾病或使用麻醉剂所致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障碍或抑制)
其他
各种原因引起不能用力排尿或不习惯卧床排尿
影响排尿的因素
心理因素
压力会影响会阴部肌肉和膀胱括约肌的放松或收缩
排尿习惯
与日常作息有关
年龄和性别
老年人因膀胱张力差(尿频)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而引起滴尿和排尿困难)孕期妇女(因激素和解剖结构的改变而影响排尿活动)
饮食和气候
大量饮水或吃含水分多的食物可增加尿量
咖啡,浓茶及酒类有利尿作用;钠盐含量多导致机体水钠潴留;
治疗因素
利尿剂会阻碍肾小管的再吸收作用而增加尿量
麻醉剂及术后疼痛会导致尿潴留
疾病因素
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使排尿神经反射传导及排尿意识控制发生障碍以致尿失禁
肾的病理变化使尿液变化生成障碍,出现少尿或无尿
泌尿系统肿瘤,结石或狭窄可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尿潴留
排尿活动异常病人的护理
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并用温水擦洗会阴,定期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压疮发生
设法接尿
男病人 置尿壶于外阴合适部位接尿/用阴茎套连接尿液引流袋接尿(短
女病人 女式尿壶紧贴外阴接取尿液/接尿器/尿布/会阴垫
留置导尿管引流
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持续导尿或定时放尿
室内环境
定期开窗透气,除去不良气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观察排尿反应
充溢性尿失禁病人膀胱充盈时可能出现腹胀、不安,护士应善于观察,争取在尿液溢出前帮助病人试行排尿。
健康教育
多饮水
促进排尿反射,预防泌尿道感染,若病情允许,每日摄入液体2000~3000 ml
训练膀胱功能
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白天每隔1~2 h/夜晚每隔4 h,使用便器一次
进行盆底肌锻炼
指导病人取立、坐或卧位试作排尿或排便动作,先缓慢收紧盆底肌,再缓慢放松,每次10秒左右,连续10遍,每日进行5~10次,不觉疲乏为宜。
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排尿坏境隐蔽,体位和姿势合适
用屏风遮挡,酌情为卧床病人略抬高上身或扶助病人坐起,以习惯姿势排尿
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
温水缓缓冲洗会阴
下腹部热敷
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或艾灸关元、中极穴等
按摩膀胱,可将手置于腹部,轻轻推揉膀胱10~20次,使腹肌放松,然后再用手掌自膀胱向尿道方向推移按压,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加压。
诱导排尿无效则行无菌导尿术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尿习惯
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条件反射
有计划地训练床上排尿,避免排尿姿势不习惯而导致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