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5章:消化性溃疡(PU)
消化5、消化性溃疡(PU)思维导图:包含概念,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次,流行病学,男多于女;十二指肠溃疡(DU)多于胃溃疡(GU),3:1等等
编辑于2022-05-10 09:58:35《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消化5、消化性溃疡(PU)
概论
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次
好发:胃、十二指肠、食管-胃吻合口、胃-空肠吻合口或附近、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等
流行病学
男多于女;十二指肠溃疡(DU)多于胃溃疡(GU),3:1
DU:多青壮年
GU:多中老年
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应用增多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酸与胃蛋白酶
胃酸
正常人胃黏膜约有10亿壁细胞,每小时泌酸约22mmol
DU病人壁细胞总数平均为19亿,每小时泌酸约42mmol
较正常人高一倍
胃蛋白酶
胃液pH
pH:2~3,胃蛋白酶原易激活
pH>4时,胃蛋白酶失活
PU发生的机制是致病因素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与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
侵袭作用增强或(和)防御能力减弱均可导致PU的产生
GU和DU同属于PU
GU以黏膜屏障防御功能降低为主要机制
DU以高胃酸分泌起主导作用
幽门螺杆菌
PU重要致病因素
DU病人的Hp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
有的DU人群Hp阳性率约为50%
GU的Hp阳性率为60~90%
药物
黏膜防御与修复异常
遗传易感性
其他
诱因:大量饮酒、长期吸烟、应激等
胃石症:胃石的长期机械摩擦刺激
放疗:可引起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与其他疾病合并:促胃液素瘤、克罗恩病、肝硬化、慢阻肺、休克、全身感染、急性心梗、脑卒中等
少见的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结核、巨细胞病毒等
发病机制的两方面:损伤、防御修复不足
病理
GU
多见于围角附近及胃窦小弯侧
活动期PU
一般为单个,也可多个,呈圆形或卵圆形
多数活动期溃疡d<10mm,边缘较规整,皱胃粘膜常有充血水肿,表面覆以渗出物形成的白苔和黄苔,底部由肉芽组织构成
溃疡深者可累计胃、十二指肠壁肌层或浆膜层,累及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侵及浆膜层时易引起穿孔;溃疡愈合后产生瘢痕
DU
多发生在球部,以紧邻幽门的前壁或后壁多见
反复溃疡而变形,瘢痕收缩而形成狭窄或假性憩室
临床表现
症状
典型症状:上腹痛
性质: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
特点
慢性过程,可达数年或十余年
反复或周期性发作,发作周期可为数周或数个月,发作有季节性,典型者多在季节变化时发生,如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
部分病人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餐后痛多见于GU,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餐缓解多见于DU
腹痛可被抑酸或抗酸剂缓解
部分病例:消化不良症状(腹胀、上腹不适、厌食、反酸、嗳气)
无症状性溃疡
无腹痛或消化不良症状,以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长期服用NSAIDs病人、老年人
体征
发作时剑突下、上腹部或右上腹可有局限性压痛
特殊溃疡
复合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期溃疡,多见于男性
幽门狭窄,梗阻发生率高
幽门管溃疡
餐后很快发生疼痛,易出现幽门梗阻、出血、穿孔
胃镜检查注意排除癌变
球后溃疡
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
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溃疡多在后内侧壁
疼痛可向右上腹及背部放射
严重炎症反应可导致胆总管引流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等
巨大溃疡
指d>2cm的溃疡,常见于有NSAIDs服用史及老年人
巨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常在后壁,易发展为穿透性,周围有大量炎性团块,疼痛剧烈而顽固、放射至背部
老年人溃疡及儿童期溃疡
老年
多不典型,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疼痛多无规律,较易出现体重减轻和贫血
GU多位于胃体上部,溃疡常较大,易被认为胃癌
NSAIDs广泛使用
儿童
学龄前儿童
患儿腹痛可在脐周,式常出现恶心或呕吐,可能与幽门、十二指肠水肿和痉挛有关
难治性溃疡
经正规抗溃疡治疗仍未痊愈
病因尚未去除,如仍有Hp感染,继续服用NSAIDs等致溃疡药物等
穿透性溃疡
特殊病因,如克罗恩病、促胃液素瘤、放疗术后
某些疾病或药物影响抗溃疡药物吸收或效价降低
误诊,如胃或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不良诱因存在,包括吸烟、酗酒及精神应激等
并发症
出血
PU是消化道出血种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约占非静脉区长破裂出血的50~70%,DU较GU多见
不同程度出血
轻者:大便隐血阳性、黑便
重者:大出血、表i向那位呕血或暗红色血便
PU病人的慢性腹痛在出血后常减轻
穿孔
当溃疡穿透胃、十二指肠壁时,发生穿孔
1/3~1/2与服用NSAIDs有关
后果
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呈突发剧烈疼痛,持续而家具,先出现于上腹,继之延及全腹
体征:腹壁板样僵直,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部分病人出现休克
穿透于周围是指性脏器,如肝、胰、脾等(穿透性溃疡)
慢性病史,腹痛规律改变,变为顽固或持续
穿透至胰腺:腹痛放射至背部,血淀粉酶可升高
穿破入空腔器官行成瘘管
DU可以穿破胆总管、形成胆瘘
GU可穿入十二指肠或横结肠、形成肠瘘
幽门梗阻
症状: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为宿食;严重呕吐可致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体格检查:胃蠕动波、振水声
多由DU或幽门管溃疡反复发作所致
炎性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痉挛所致暂时梗阻可因药物治疗、溃疡愈合而缓解
严重瘢痕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恶变引起胃流出道狭窄或变形,表现为持续性梗阻
癌变
反复发作、持续病程长的GU
胃镜+活检
DU一般不癌变
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
胃镜:PU诊断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
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及分期
鉴别良恶性溃疡
治疗效果的评价
对合并出血者可给予止血治疗
对合并狭窄梗阻病人给予扩张或支架治疗
超声内镜检查,评估胃或十二指肠壁、溃疡深度、病变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淋巴结数目、大小等
活检
GU在溃疡边缘取活检,一般4个部位的活检就行
GU迁延不愈,需排除恶性病变的,正规治疗8周后应复查胃镜
X线钡剂造影
适用于
了解胃的运动情况
胃镜禁忌症
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和没有胃镜检查条件
气钡双重造影:胃肠黏膜形态
溃疡
直接征象:龛影、黏膜聚集
间接征象: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狭窄、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
CT检查
穿透性溃疡或穿孔:周围组织炎症、包块、积液、游离气体
幽门梗阻
造影剂:未闭中断、穿孔周围组织渗出、增厚等
实验室检查
Hp检测
其他检查:血常规、粪便隐血
诊断
重要病程: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NSAIDs服药史
确诊
胃镜/钡剂发现龛影
鉴别诊断
其他引起慢性上腹痛的疾病
慢性肝胆胰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癌
典型胃溃疡形态多不规则,常>2cm,边缘呈结节状,底部凹凸不平、覆盖污秽状苔
促胃液素瘤(卓-艾综合征)
分泌:小肠黏膜G细胞
特征
多发溃疡、不典型部位、易出现溃疡并发症、对正规抗溃疡药物疗效差,可出现腹泻,高胃酸分泌,血促胃液素水平升高等
较小,80%位于“促胃液素瘤”三角区
胆囊与胆总管汇合的、十二指肠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交界处、胰腺颈部与体部交界处
50%以上的促胃液素瘤为恶性
疑诊时,应检测血促胃液素水平;增强CT或磁共振扫描有助于发现肿瘤部位
PPI可减少胃酸分泌、控制症状,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肿瘤
治疗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
治疗6周愈合率
GU:80~95%
DU:90~95%
PPI
机制
PPI入血,进入到胃黏膜壁细胞酸分泌小管中,酸性环境下转化为活性结构,与质子泵及H+-K+-ATP酶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在2~3天内控制溃疡症状,对一些难治性溃疡的疗效小优于H2受体拮抗剂
4周愈合率
GU:80~96%
DU:90~100%
有依赖性,肠衣保护膜在小肠pH≥6的情况下被溶解释放,吸收入血
根除Hp
有并发症和经常复发的PU病人:追踪Hp疗效,治疗后至少4周后复检Hp
保护胃黏膜
铋剂
机制
这类药物分子量较大,在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与溃疡基底面的蛋白形成蛋白-铋复合物,覆盖于溃疡表面,阻隔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损害
通过包裹Hp菌体,干扰Hp代谢,发挥杀菌作用
被推荐为根除Hp四联药物治疗方案的主要组成之一
服药后常见舌苔和粪便变黑
短期用药血铋5~14μg/L,安全阈值50μg/L
禁忌:肾功能不良
弱碱性抗酸剂
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
机制
中和胃酸,起效较快,可短暂缓解疼痛
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增加黏膜血流量、刺激胃黏膜分泌HCO3-
PU的治疗方案及疗程
抑酸药物:4~6周
DU:4周
GU:6~8周
PPI
根除Hp:1~2周
可重叠在抑酸药疗程,也可在抑酸疗程结束后进行
维持治疗
H2受体拮抗剂或PPI
病人教育
适当休息,减轻精神压力;改善进食规律、戒烟、戒酒及少饮浓茶、浓咖啡等
停用不必要的NSAIDs,胃刺激性药物
如要服用,建议和食物一器或餐后服用
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
内镜治疗
PU出血
治疗
溃疡表面喷洒蛋白胶
出血部位注射1:10000肾上腺素
出血的钳夹和热凝固术
内镜特点、治疗策略
PU合并幽门变形或狭窄引起梗阻
首先可选择内镜下治疗,常用方法是内镜下可变气囊扩张术
外科手术
适应症
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经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
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性溃疡
瘢痕性幽门梗阻,内镜治疗无效
GU疑有癌变
不只是单纯切除溃疡病灶,而是通过手术永久地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能力
胃大部切除术
迷走神经切断术
并发症
术后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吻合口溃疡、缺铁性贫血
预后
老年人主要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大出血和镜形穿孔,病死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