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FGIDs)
消化10、功能性胃肠病(FGIDs)思维导图:包含概念,是一组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胃肠道相关症状等等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消化10、功能性胃肠病(FGIDs)
概述
是一组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临床表现:胃肠道相关症状
病因
消化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以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功能异常有关,肠-脑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症状: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烧灼感
无器质性疾病
最常见的FGIDs
病因和发病机制
动力障碍
内脏感觉过敏
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
胃酸分泌增加和高敏感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精神和社会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胀痛、中上腹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
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也可发生变化
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很多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伴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程序
判断有误报警症状和体征
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
经验性治疗2-4周
罗马Ⅳ诊断标准
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症状
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标准
治疗
目的: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定时饮食
细嚼慢咽
少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不要暴饮暴食
药物治疗
适度抑制胃酸
促胃肠动力药
助消化药
抗抑郁药
心理疗法
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经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
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常见功能性肠病
无器质性病变
我国发病率10%,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2,有家族聚集倾向
胃肠动力学异常
内脏高敏感
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刺激的感知异常和脑-肠轴调节异常
肠道感染
肠道微生态失调
精神心理障碍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
精神饮食因素常诱发症状或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腹泻型IBS
便秘型IBS
体征
一般无明显体征,可有轻压痛,部分有腊肠样肠管,直肠指诊可有肛门痉挛、张力高,有触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无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基础上反复发作的腹痛
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每周一次,伴下面2项或者2项以上的症状
与排便相关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鉴别诊断
与引起腹痛和腹泻/便秘的疾病进行鉴别,尤其是乳糖不耐受症、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
警惕报警症状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
治疗及预后
目的: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消除顾虑
对症治疗
腹痛:解痉药、调节内脏感觉的药物
腹泻:止泻药、吸附剂
便秘:泻药、促动力药
肠道微生态制剂
心理和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