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场关系课-5 处理职场上的竞争
职场上充满着竞争,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竞争,你可能会走偏。职场不是战场,而是秀场。这一个导图带你学会,如何正确地在职场上竞争。
编辑于2022-05-10 11:27:14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七章,介绍了常用项目团队管理工具,包括了成人学习 Adult Learning,沟通管理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会议管理 Meeting Management,RACI矩阵,冲突解决 Conflict Resolution,力场分析 Force-field Analysis,群体思维 Group Thinking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六章 质量成本和财务管理,介绍了财务敏感性分析,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质量经济学,质量成本的分类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五章,介绍了常用质量管理和计划工具,包括SIPOC 图,SMART原则,三点估算法(Three-point Estimation)(计划评审技术 PERT),甘特图 Gantt Chart,活动网络图 Activity Network Diagram,因果图 Cause-and-Effect Diagram,流程图 Flow Chart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七章,介绍了常用项目团队管理工具,包括了成人学习 Adult Learning,沟通管理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会议管理 Meeting Management,RACI矩阵,冲突解决 Conflict Resolution,力场分析 Force-field Analysis,群体思维 Group Thinking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六章 质量成本和财务管理,介绍了财务敏感性分析,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质量经济学,质量成本的分类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五章,介绍了常用质量管理和计划工具,包括SIPOC 图,SMART原则,三点估算法(Three-point Estimation)(计划评审技术 PERT),甘特图 Gantt Chart,活动网络图 Activity Network Diagram,因果图 Cause-and-Effect Diagram,流程图 Flow Chart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职场关系课-5 处理职场上的竞争
理解竞争:不是战场,是秀场
职场竞争
职场竞争是开放式竞争
首先,没有哪一次失败会注定你的结局,即使你在这次竞争中失败,或者占下风,没有获得最后的收益,还有下一次机会等着你
第二,职场不是修罗场,而是秀场。如果用动物界作比,职场竞争更像是两只求偶的羚羊跳跃、触角,竞争者会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技巧
如果从领导的角度去看待竞争,他不是为了给下属排序,更不希望看到谁更狠,更不择手段。领导希望看到的是你的进步,他想看到下属身上不同的优点,然后安排到更合适的地方
三个要点
首先,它和工作直接相关,午饭桌上的拌嘴,再热闹也不是职场竞争
其次,它要分出胜负,胜者将会获得利益
第三,开放性竞争,展示你的能力和关系,比击败对手还要重要
职场竞争的三个阶段
日常阶段
日常阶段没有高难度任务,你应该追求工作的顺利完成和能力的积累
这个阶段,完成比完美重要,你要懂得珍惜你的精力和情绪能量
日常阶段里你目前的状态不会产生很大改变,领先者很难拉开差距,落后者也很难翻身。只有心不在焉、马马虎虎或者狂妄自大的人,才会在日常阶段出局
从领导的视角来看日常阶段,无论你目前的工作实力如何,在部门内是偏强还是偏弱,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打小仗阶段
典型打小仗的场景有发布任务的例会、工作汇报、年终总结、给客户的日常提案等等
打小仗和日常工作的区别是,小仗比起日常工作,有明确的反馈机制和时间节奏,能让你积累应对大仗的能力
打小仗的阶段开始出现有难度的任务了,同事之间也会出现竞争关系。竞争可以是两个人同时接受相同的任务,领导也会把你和上次任务的执行者相比较,或者和其他地区、部门的执行者相比较
从领导的视角来看小仗阶段,虽然实力强的员工容易出众,但对新人和职场上的落后者而言,也是有机会的。因为小仗阶段会周期很长,领导的评价会是多次的
所以小仗过程中,要执行“长期策略”,不要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最好的策略是像预选赛一样,先保证出线再调整出最佳竞技状态
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尽力完成项目任务,但不必过分花心思去讨好领导或者客户、强求结果
打大仗阶段
内战
部门内部的“二选一”或者“三选一”这类竞选竞聘活动,赢了的就晋升
内战打起来的时候,领先者比落后者更有优势
内战的重点是考察和决策,如果遇到两个人实力差不多,很难决定的时候,就可以安排他们内战
外战
领导也带队参与打仗,比如几个部门甚至全公司规模的竞标或者竞赛活动
外战开打的时候,弱势一方也可能因为搞定一个大客户、取得一个大胜利而翻盘
外战的重点是开疆拓土,外战还能考察手下的抗压性,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有没有平常心
竞争的行动指南
策略
日常阶段,重点是埋头积累实力
小仗阶段,要紧跟对手、把握机会,争取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大仗阶段,占优势的要把握住战机,即使不占优势,也要用这个万众瞩目的机会展示实力
注意三点
取得过硬的成绩
维护必要的人气
摆出体面的吃相
扬长避短
如果你是鸽派的职场人,日常阶段会是你的舒适区,有的时候你可能会内心抗拒打仗,但这很容易吃亏。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鸽派,那就应该要求自己接受挑战,准备竞争
而鹰派的职场人善于在每次竞争中都全力以赴,但你如果每次都表现得太好胜,就容易得罪人,甚至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平时不妨节约力量,也多提醒自己,展现合作性也很重要,不要好胜心太强
思考题
如果你遇到一位同事,在合作中喜欢占便宜、抢功,吃相非常难看。但他即将和你有一次小规模合作,看他的意思很愿意和你一组,你准备如何答复他?
参考答案
第一种思路:答应合作,但是把分工说清楚,关于分工的事情也邮件同步给领导,避免对方揽功劳和推卸责任
第二种思路:婉言拒绝和对方同组的要求,从技术上找到借口,告诉对方自己和别的同事已经达成组合了
这两种思路都是可以的,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不能给对方拆台挖坑,哪怕对方是一个烂人也不要
打小仗:总比别人郑重一点
打小仗的三个特点
职场上常见的打小仗场景包括:例会工作汇报、年终总结、给客户的日常提案等等,这类活动的特点就是频次高、有反馈、小范围公开
小仗也都是节点性的工作,一定会有领导给你明确反馈,这就是你理解领导意图,调整自己行为,迭代进步的最佳时机
第一,润物无声
打大仗充满了仪式感,打外战多半要动员,打内战要宣布竞争规则。小仗往往没有这种仪式感,经常是稀里糊涂就开打了。它更像是学校里的随堂测验,看似随意,其实杀机四伏。
第二,收益有限
公司或者领导都不会给小仗提供丰厚的物质奖励,也不可能每个月都给你升职。既然收益有限,你就应该有合适的对策
干得好不要着急邀功,出了错也不要过于悔恨,平衡好心态
第三,意义不小
其一,对你自己来说,它是最好的进步方式。
小仗是战,也是练,它是你越战越强的关键,小仗比起日常工作,有明确的反馈机制和时间节奏,能让你积累搞定项目、应对战争的能力
其二,如果你已经带领一个团队,小仗还是你磨合队伍、锻炼下属的最好机会
其三,你要明白一个真相,职场上大多数情况你都是在打小仗,很多职场人可能在一份工作中,只有一次或者两次“打大仗”的机会。 小仗才是工作给你提供成就感和经验值的主要来源
职场上真实的过程往往是,平时打好所有小仗的人,大仗还没开打,领导就会考虑把胜利的天平略略倾向于他。到晋升、竞选的时候,他往往就是领导眼中的第一人选,也可能是大家公认的第一人选
打小仗的两类常见错误
案例
一个年轻律师向他事务所的领导请假,希望能在春节前提前几天回老家。他在例会上对领导说:为了躲开春运的高峰期,我得早走两天,所以跟您请两天假。
分析
如果你是他的领导,你会怎么看待这位员工?你会觉得这个人没有责任心,情商还不高
首先,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太随意了
正式请假走程序最好,口头向领导请假,在一些公司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说辞就要注意了
“为了躲开春运高峰期”,这么请假,说明你早就计划好了,摆明了要薅公司两天的羊毛
如果你非要请假,更好的说法是:不好意思,领导。我只买到了某月某日的票,再往后的实在买不到了,我希望您能准我两天假,我提前回去,我可以在线办公,也可以用年假来抵偿,您看可以吗?
其次,他对例会的性质没有清醒的认识
例会看上去是日常工作,却是在做任务的安排和反馈的关键动作,这是容易被忽视的小仗
别看一个小小的假期请假,领导可能就会给你打上“不思进取”的标签。而对于其他同事来说,这也是一个负面的信号,其他同事可能会跟风提前请假,领导也会把账算到你头上
成熟职场人的做法是,请假私下提前沟通,在例会上可以同步同事们的假期安排,协调工作
案例
公司要评季度优秀员工,我和B都很有希望。评选有公开投票,我就请大家吃饭,希望大家选我,我还带着礼物去了领导家,领导收下了礼物,但又回赠给了我东西,还跟我说:安心做事。后来结果出来,B赢了。
分析
A就属于用力过猛型。他把小仗当作了决战来打,又拉票,又请吃饭,最后还送上礼了。其实季度奖不是重要的竞争,根本不值得你去下这么大的注,收益也不大
A在这样一次小仗当中不断拉票、送礼会吓到同事,大家也会觉得你吃相难看
打小仗的行动指南
打小仗的关键精神是“长期策略”,这要求我们的竞争姿态是“积极而克制”
第一条指南,长长心,保持积极
案例:
十多年前,我就知道有一个知名的电台主持人,因为和领导不对付,每天在办公室打扑克。但一年过去了,他什么成长都没有,其他同事却调去了当时效益更好的电视台。从这以后,他才意识到,时间是自己的,成长也是自己的。因为跟人置气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当
从长期原则出发,你在职场上的收获不仅仅是工资,更有你自己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在积极应对挑战的时候才会积累,消极应对你只会停滞不前。职场上,不进则退。总不积极,你可能就会进入被淘汰的名单
作为员工,你是需要先付出的,只有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才有资格争取相应的回报。老板也不可能因为你有潜力就对你许以高薪,职场上还是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第二条指南,管住手,遵守规则
超出底线地讨好领导和攻击对手的行为,都不要做
除了违法手段之外,还有一些属于“伤害吃相的行为”,比如做跟班、当打手、认干亲、哭惨。这些虽然不是违法行为,但会伤害你“努力者”的人设,打小仗的阶段最好不做
第三条指南,留一线,长远发展
长远眼光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别人,要做事留一线。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要做长期主义者,不要为一时得失,在当下乱了阵脚
对待别人,如果对手耍小手段、小聪明露出了破绽,也不用赶尽杀绝。赢竞争是你的任务,当裁判是领导的工作,不要替领导作决策。
千万别逼宫,“领导,你一定要开除他”,这不对。这时候只描述自己的感受就够了,“我在前面做工作,他这样伤害我们部门的利益,真是让大家心寒啊”。领导会感激你的尊重和克制的。
思考题:
如果你在日常竞争中,发现对手使用了过分的非法手段,你找到主管领导,他却不愿意追究,希望你息事宁人。你应该如何应对呢?
参考答案:
听听领导这么做的考虑,是单纯地怕麻烦,还是担心爆发冲突,会影响部门的成绩和自己的安全,或者干脆就是在偏袒对手
如果领导是怕麻烦或者担心冲突的话,可以作出“这次就算了”的表示,但是同样也提出领导能在别的地方给自己补偿
如果领导和对手是一伙,最好是“零号原则”,尽快离开这个部门甚至这家公司。
无论哪一条路,都应该尽快固定和保留好证据,是聊天记录或者邮件要备份。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用到
打大仗:内战与外战
打大仗
打小仗最重要的是不要随意懈怠,也不要用力过猛。而打大仗最重要的是不要纠结于厮杀,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
大仗更像是一个角斗场,你要迎击敌人和野兽,还要展示合作协同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让看台上决定你命运的人,看到你的斗志和实力,给你财富或者自由
你要先判断一场战争是不是大仗。大仗不在于你的感受或者竞争者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领导周期
就是你的领导升迁、调动的时间上限
这个数字因为行业不同、公司不同会有所区别,不过大多数的公司是以三年为限
如果一场职场竞争失败,会让你在这个领导周期内都无法翻身,甚至影响你在下一个领导周期的处境,那它一定是一场大仗。而领导周期的结尾,人心浮动,各派系力量也在瞬息万变,小仗局面可能会突然转化成一场大仗
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平日训练
平时就要给打大仗,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
打好小仗能让你做好大仗准备,如果你能时刻保持竞争状态,不让自己在日常阶段的舒适区里沉浸,就可能在大仗到来时获得先机。当然,日常适度地放松,不要过度消耗,你在打大仗的时候才有身体的本钱
第二,战前盘点
有的大仗是阵地战,是在计划内发生的,可以提前准备。还有的大仗是遭遇战,困难说到就到,准备期特别短
四个在哪儿
首长在哪儿
参战之前或者战事开始,赶紧跟领导沟通,听招呼,也说自己的想法
盟友在哪儿
这个时候必须确认盟友跟你一条心,互相打气
情报在哪儿
怎么算赢,谁在跟我斗,对手最近有什么动向,这些事情都要调查
你可以从“中立同事”那打探情报,尤其是行政、人力和财务这种支持部门同事,平时打点小恩小惠,这个时候就该听听他们的消息了
基本盘在哪儿
跟你关系最紧密的基本盘成员可以拜访一下。见见长辈、老师,可能会帮你介绍能帮你的人。如果你需要长期加班、出差、下乡、出国,你需要获取配偶、父母甚至保姆的支持和谅解
第三,制订实际的目标
你的领导可能有他的目标,而你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在之前的小仗中表现出色,是提拔的后备力量,那就不要犹豫,全力而为。
如果你之前表现中规中矩,对提升可能没有什么胜算,那就尽情展示自己的稳定和坚韧。
如果你是崭露头角的新秀,注定没有提升的机会,那就认真考虑领导、部门和公司的利益,找到和你一起赢的力量,就已经赚到了。
大多数人都是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投入大仗的,等到陷入困境再去调动各方资源,能不能调得动就很难说了。但如果你在战前进行了准备,就足以碾压90%的对手。
外战:争取收益
外战就是公司、部门要开展大规模对外竞争,比如重要的竞标、争夺大客户等。外战的目标是完成业绩、争取收益,无论和团队其他人关系如何,这一刻都要劲往一处使
认识到外战要尽力是很好的职业精神,很多人就猛冲猛打,把斩将夺旗看作第一目标。但我要提醒你, 还有更有价值的胜利,就是借此机会赢得领导的绝对信任
第一,领导是你职场上最重要的关系,外战也是为你的领导而战。只惦记着自己出尽风头,甚至越级获得大领导的赞美,领导可能对你心存顾忌
第二,为领导夺下一点成绩,只是有一份功劳,但是替领导挡住一颗子弹,才是投名状。功劳能换到奖励,但忠诚才能赢得机会
千万别觉得“领导失败了,也许我就有机会”,这是极大的误会,在大仗中失败的部门全都是败军,大领导也许会在败军中挑一个人暂时维持局面,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打了败仗还可以获得重用
案例
去年公司准备一个展会,团队加了很多天的班都很努力,但有一个特别讨厌的同事,什么活儿都不干,每天摸鱼,还要抢功
我就给她安排了一个她根本完不成的任务,大家都忙没空帮她,我们都准备让她出丑。展出前一天领导来检查,发现了她工作一团糟,我原以为领导会大发雷霆让她好看,没想到领导啥也没说,一夜没睡把她的活儿赶紧先干了,然后又找我谈话。他跟我说,这样不好
我觉得他对我很失望,我应该怎么办?
分析
W同学犯的就是外战的最大禁忌——内部拆台
外战是一种快速完成公司或者部门业绩的狂飙,所有人的注意力应该且只应该在业绩上。这时给对手下个小绊子,让他丢人出出洋相,似乎能让他被领导嫌弃,但实际上你的行为就和在战场上对战友打黑枪性质差不多
要知道大仗不仅仅关乎利益,而且关系到你的领导,甚至整个部门的安全,大领导完全可能因为你们办事不利,就把你们的领导废掉
为了想干掉不得体的、偷懒、狂妄的同事,就用手段让自己尊重、喜欢的领导陷入危险当中,这就说明领导在你心中,还不如那个妄人。所以,外战一定要尽力
内战:选拔优胜者
内战与外战不同,内战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优胜者。内战中,你的对手是同事,你的目标明确,就是获胜后升职、加薪,或者其它的进步机会。内战中的裁判员、评判者可能是你的领导,也可能是几位领导或者整个公司管理层
外战要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要保护领导,展示忠诚。内战同样要展示自己的能力,但还要展示和睦的人际关系
打内战有四种常见的错误
首先是欺诈和欺骗
采用任何作假的手段去对付评委团,都会让你蒙受惨痛的失败
其次是造谣中伤
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毁灭对手身上,写匿名信,传谣,你会成为第一嫌疑人
第三是违背人设
这不是做坏事,但同样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比如,你的人设是忠诚可靠,就不要冒险去跟对手打赌。不要让人觉得你“变得面目全非”或者“暴露出本来面目”,这两个评价一旦出现,以后再想被信任就变得很难了
第四是不要“让”
只要没有内定的情况发生,就要奋力拼搏,一定不要表现出“这次我让你”的姿态,对手会觉得你在侮辱他,而评委团也会觉得你胆怯、害怕失败
思考题
如果你是领导,需要从两个手下当中选择一个担任副职,你希望他们用什么样的风格和方式展开竞争呢?
参考答案
这是一道观察偏好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
有的领导希望两个人展示自己的实力,也希望两个人展示自己在部门中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领导希望手下提及自己拥有的上层关系。
无论如何,都不希望两个手下刺刀见红。
清理战场:排除隐患
清理战场
为什么要清理战场
清理,是去掉一些旧的战争痕迹,同时也要有一个新的开始
大仗之所以称为大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场竞争会改变你在这家公司的命运走向,影响你的职业生涯,还会改变你的公司、部门的权力格局
目的
建立自己的权威
减少团队的震动
这两件事分先后,如果两者出现矛盾,树立权威优先
完全胜利
指你接管一支队伍,昔日竞争者成为你团队当中的一员,这个时候你可以放心地去树立权威
完全胜利会带来一个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变化:
昔日的直接领导可能会从领导变成盟友,甚至变成对手
昔日的同事可能变成你的对手,甚至变成敌人
过去疏远的大领导可能会变成你的直接领导
原本中立同事也可能因为你的变化,而成为支持者或者反对者
忠诚的盟友可能希望你兑现过去曾经的承诺,也可能变成你的对手
不完全胜利
不完全胜利指保住了自己的团队,或者虽然获得了提升,但没有获得一个团队的总负责权力。
如果你获得的是不完全胜利,那就仍然处于考验期,最好继续小心谨慎,等待自己获得完全胜利的那一天
不完全胜利也会带来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变化,因为获胜而带来的压力会落在你身上,但你能给出的资源可能特别有限。如果获得了不完全胜利,最好的选择是尽快争取领导的授权,拿到更多可以调动的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改变不会在胜负决出之后立刻生效,除了公司的任命邮件和办公软件上的汇报关系之外,要让每个人意识到变化还需要时间。这个特殊时期职场关系非常微妙,但不会持续太久,这期间管团队要谨言慎行
照顾五种力量
首先,对自己的心态而言,要尽快走出结果
赢了的人不要总去回味胜利的经过,输了的人更不要用失败来反复折磨自己
沉浸在细节中不会带来任何实际好处,只会分散心神,降低反应速度,让你更容易出错
刚打赢大仗,年轻热情的下属可能比你更骄傲于团队的胜利。他们可能会沉浸在其中,甚至耀武扬威,就很容易引起其他团队的嫉恨和不满。你要提醒他们下一步的任务,让大家都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精神回到日常工作中。这个时候低调原则仍然适用
其次,盟友,要兑现承诺
如果先前为了争取支持许下过承诺,现在就该兑现了。这时可别打小算盘,给许诺了盟友的利益打折
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你刚刚惨胜甚至输了,这时你的盟友可能会跟你客气一下:“你现在这么难,之前说的就算了吧。”但如果你真的就这样算了,信用会破产的。当然,我们在事前许诺时就应该考虑输的情况,千万别夸下海口
第三,对手,你要祝福
之前和你展开竞争的对手,可能不在你的团队当中,比如在兄弟部门,这个时候记得维护好,献上祝福。这既能向对方示好,又能展示你的胸怀和情绪管理能力
祝福时,加上一些具体的、对其专业能力的赞美,会显得更真诚,也能让大家知道你眼光不错、经验丰富,专业水平同样不弱。表达上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就好了:“你很优秀,我很佩服,祝你顺利,希望合作。”
你不可能无差别地温暖所有人。实力和你差很多,平时跟你不太熟的对手,最好不要主动去安慰,称赞一下他的表现就够了
第四,老领导,不仅是感激
第一种情况是老领导也同步提升
种关系最好,如果你们是师徒式上下级关系,那简直就是你们这个门派的一个大胜
第二种情况是和老领导成为平级
这种关系要尽快表达自己的尊重。中国人最重年纪资历,你跟领导平级可能会让他心里有想法。这个时候如果你尽快表达对其经验的尊重,和昔日栽培的感激,不仅能够减少这种厌恶感,还能防备有坏人挑拨你们的关系
第三种情况是超越老领导
某个人可能以前做过你的领导,在你被提拔之后你成了他的上级,这个时候就要认真跟对方谈一下,叙叙旧,希望对方支持、辅佐。如果对方在你之下觉得屈辱,赶紧送走,不要再留
第五,新手下,要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如果你觉得谁有问题,他就一定有问题,趁早不留
倒不是因为你未卜先知,而是如果你对一个手下有强烈的厌恶感,沟通中你可能会带着情绪,年深日久,他对你的不满会更加浓烈。所以,如果你怀疑一个人,最好就不要用,刚接手的时候淘汰人是最好的时机
过了这一拨筛选之后,你就要认认真真地去用他、信任他。
如果你有权限开人,就把自己的团队好好整理一下。如果你有资源招人,用好招人的名额。不要让别人,尤其是对手来过手新人,要确保招进来的人都是自己的
握住两句话:“把敌人逐出城外。留下的都是对我友善的人。”
我们真的能宽恕、原谅、留下对手吗?
可以原谅,但是有条件
首先,邀约前对手停战
记仇完全没有必要,竞争结束就可以直接喊停了。都是同事,仗打完了,现在我对你抱有善意,希望你也一样。如果你想要对方加入自己的队伍,一定要给这样的机会。先示好的人通常也能被大家看作爱才、有胸怀。
其次,对手表示愿意服从
别上来就表示有胸怀,有些人并不值得你这样当好人。连口头上都不敷衍你,那不是什么有骨气,那叫不懂事,这种人赶紧送走,不要留了
不要留下过去一整个派系的人,要把他们打散。仍然希望保留自己小团队、独立王国的人,一定是诈降,要趁早处理掉
思考题
你的新团队里有个表态坚决对抗、挑衅你的前对手。现在你决定和他谈一次,希望他能够配合你工作,你准备谈哪些内容呢?
如果是裁员难度很高的不完全职场,你可能必须要哄哄你的这位前对手了。比如,可以这么谈话:
1.提到大领导对大家的期待。
2.提到我对团队的期待。
3.公司要发展,这是一个大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4.希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5.你很优秀,出去肯定也有机会。
6.但是如果要在这里,希望我们一起把事情做好。
7.或者你已经做好了准备,想要公司主动裁掉你么?
8.既然不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合作。
9.这个部门我是带头的,我会公正对大家,不要有什么担心。
10.这个单位有些爱挑动是非的人,推心置腹说一句,他们希望你来闹事,我觉得你可以离他们远一点,有事我们两个人来谈
内定:“陪太子赛跑”也有价值
内定
内定不是经常发生,但只要内定一出现,你会感受到强烈的被伤害感,我们中国人对这种局面有一个专门的表达,叫做“陪太子读书”
这意味着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大多数人会因此否定自己、怀疑人生。有的人会愤然而起,到处投诉;有的人会心灰意冷,愤世嫉俗;还有的人会奔向我们的“零号原则”,一走了之
所谓的内定,其实是在竞争之前,内部已经确定了优胜者,这叫做决定前置
首先,节约成本。把公司或者部门从轰轰烈烈的一场内战当中解放出来,全力向前
其次,让结果可控。竞选、竞聘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期的后果,领导在追求对部门的控制时,就倾向于选择“内定”
内定的副作用也很大,它破坏了规则,对认真遵守规则、参与竞争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
大多数领导也都明白这种伤害,他们会做一些事情弥补此事:比如提前预警,或者用其它机会补偿最积极的参与者
对你而言,这种受委屈的局面是有交易价值的,你可以用这个委屈来交换利益和机会
遭遇内定局面的常见错误
案例
我们这批员工里我的业绩最好,前几年评优提拔都优先给了我。但是最近竞聘小中层,领导说我资历还浅,别把这次输赢看太重
后来我听到传言才知道提前内定了老板亲戚,其他人就是去走个过场。我气坏了,下决心要好好表现,当场碾压他,打所有人的脸。但是领导建议我把发言稿和PPT最出彩的部分都删了
后来,我干脆宣布退出了竞聘。但我心里特别憋屈,跟几个同事说我的苦闷,真想找领导吵一架,我该怎么办?
分析
第一个错误:坚持决斗,成了搅局者
内定意味着竞争的结束。口不择言,发誓要继续赢,你就成了搅局者。原本对你有三分愧疚的领导,一下子就会变成维护秩序的强大势力,这会让你陷入危险之中
当然,这个公司的提拔方式可能确实有问题,如果不愿意继续忍受,可以考虑换一份工作
第二个错误:不分敌友,迁怒于传信者
领导来告诉C同学,资历浅,别看太重,这些话非常委婉,他不能直接告诉你说,这个位置已经内定了
这种竞聘是一群人作决定,不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
领导早点告诉你内定这件事,有三个意义
他对你实力的认可
他希望照顾你的感受
他希望你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出成绩上,放在你们共同的事业上
所以告诉你真相的领导不是你的敌人,把责任推给他是对他的不公平
第三个错误:阴阳怪气,做愤世嫉俗者
抱怨领导处事不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类抱怨第一个误伤的就是直系领导,如果你再捎上抱怨大领导,就很容易给自己和全部门惹麻烦
你要特别当心那些明里暗里引着你说领导坏话的人,他很有可能不是为你打抱不平,而是就等着传你的话
转变心态,把逆境当舞台
你要先确认所谓内定局面的真伪
搞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问你的领导:“这次的竞争,您觉得局面如何,我有机会吗?”
大多数内定,你的领导都会有所耳闻。“只要尽力了,问心无愧就好。”“在我心里你是最优秀的。”“本职工作最重要,以后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如果你听到这些表达,那人选多半已经定了
转化思路,它就是你的舞台
如果确定了真的是内定局面,你也不要完全灰心,别忘了竞聘过程是聚集了全公司关注的大仗,公司所有人都会关注这个过程。赢家只有一个,但舞台是所有人的。内定局面出现,说明现在不是你的收获期,但却是很好的播种期
你应该尊重公司的安排,展示你的冷静和靠谱,让领导看到你的识大体。为了避免被贴上搅局者的标签,可以适度收敛锋芒,但这不妨碍好好梳理你的经验和想法,扎扎实实做汇报,借这个机会向全公司人展示你的实力。这是最高效地吸引中立同事对你好感的时候,而且也会在领导心里加分
案例
一个朋友过去在公司实力出众,但和公司领导不对付,领导想把他调到效益差的部门,决定利用公开直播竞聘的方式,内定结果排挤他
他当时已经决定离开,接到这个羞辱活动之后,思虑再三仍然参加了,而且漂漂亮亮地做了演讲。好多平时不熟悉的同事,都因为这次演讲记住了他。后来他离职创业的第一个机会,是平时不熟悉的同事给他的,就是因为他公开演讲的出色表现
竞争失败的四条行动建议
接受现实
遇见内定不是你的错,不要沉溺在懊悔或者怨恨里走不出来
接受现实最好的一种做法,就是跟领导讨价还价
如果领导告诉了你内定的事,还问你,“最近工作有没有什么困难?项目进展还顺利吗?”这就是他在等你开口提需求
这时候不用不好意思,顺着领导的话,大大方方地谈谈你的难处,比如缺人手,缺授权,或者请他帮你打通一些关节。这样不光能弥补你的损失,也会让领导更放心,你要了补偿,就不会闹事儿了。但是领导不说这个话,别主动说“您得补偿我”,这是非常冒犯人的做法
但如果领导承诺说,“过两年给你”,“以后有机会照顾你”,那多半是空头支票。这就是公司和领导在欺负人,早点接受现实,换公司或者换领导吧
摆正心思
竞争一定要摆正心思,无论竞争是不是被内定,都不要做小动作去陷害对方。竞争中的其他人如果遇到什么麻烦,第一个就会怀疑到你
有实力的竞争者,背后一定有强大的势力,你不知道他的基本盘是谁,盟友是谁,贸然挑战他们得不到任何好处
只要你也实力过硬,在风评上你就会获得很大的优势:“小王能力那么强,这次晋升被老板亲戚挤掉了,真是可惜。”把姿态做得漂亮些,中立同事的好感都有可能变成你的资源
重新振作
可以趁机观察和鉴别一下自己身边的人
比如发现墙头草,以前可能对你十分讨好,公开结果后却迅速变冷淡。看清这种人的本质,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结束盟友关系
再比如其他失败者,多少都会有点失意,如果有机会聊一些更深的话题,你就可以仔细观察他。在这种情形下还能保持冷静得体的,多半是很优秀的人。你可以向对方示好,尝试合作、结盟,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等待机会
案例
我有一位朋友曾经遇到过一次大喜大悲。在一次重要的提升之前,领导把他叫去,给了他一个晋级的机会,而不是提升。这个机会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算是个安慰奖。而部门负责人职位内定给了大领导的老部下。他当时也觉得很委屈,但还是安心接受了一切,继续卖力气工作
就在那个内定者接任后的第三天,新负责人因为去基层调研的时候醉酒,意外丢了自己的工作。我的这位朋友是所有人选里职级最高的人,就顺利接手了部门负责人的职务。做好自己,等待机会,人生真的有各种可能
思考题
如果领导内定了你做新的部门负责人,一位比你资深的老同事口出怨言,你会如何跟他沟通呢?
参考答案
接任后再聊
接任前就去跟对方聊,对方会更容易被激怒,接任之后,过去跟老同事聊一下:
“我能感受到您的委屈。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领导想早早定了这事儿,无非是怕夜长梦多。之前的那种大张旗鼓公开招聘,如果上面塞个人进来,或者外面空降下来一个,今天吃苦头的,恐怕就是我们这帮兄弟了。从我们当中尽快选一个,是一个不坏的策略,所以希望您能理解这件事。”
之后的说服,和上一讲的“希望您和我合作”相差不多了。
“这个岗,谁干其实差不了太多,不过领导让我来做,我就会全力而为。管理岗之外,专家线也有很好的待遇,我们是可以合作的,您一直都是我特别敬重的、有实力的老同事。我希望我们两个人一起帮领导把事情做好。这期间我遇事会多向您请教,但是在外面,也请您尊重我的一些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