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为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的法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反垄断法
基本原理
概念
垄断
经济学意义上
法律意义上
四要件
1. 行为要件:垄断行为
2. 主体要件:经营者或其利益代表者
3. 目的要件
排除限制竞争,谋取超额利益
4. 违法性要件
定义:直接答四要件
我国2007年8月制定反垄断法
理论基础
特征
理论以经济学为基础
立法以经济学为基础
法律适用离不开经济学
基本结构
实体制度
程序制度
一、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制法
相关市场及其界定
经营者/一定时期/特定商品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市场支配地位及其认定
市场支配地位
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中对其他经营者的较大影响力
四表现
对商品价格/数量/品质/交付方式etc.有较强影响力
排除进入
延缓进入
进入成本提高
认定
五要素
1. 市场份额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
1/2,2/3,3/4
2. 在销售市场/原材料市场的影响力
1| 控制销售渠道/采购渠道
2| 影响/决定价格、数量等交易条件
3| 优先获得原材料的能力
3. 财力和技术条件
4. 交易相对方的依赖性
5. 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6)
1.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价格垄断
2. 掠夺性定价
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正当理由情形(P238)
a. 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临期商品、积压商品的
b. 因清偿债务、转让、歇业降价的
c. 为推广新品进行促销
d. 其他
3. 拒绝交易
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不限于不卖
方式
(1) 削减交易数量
(2) 拖延、中断现有交易
(3) 拒绝新的交易
(4) 设置限制条件,难以继续交易
(5) 拒绝合理使用必需设施
例如:茅台酒的防伪标
(6) 过高售价/过低买价,变相拒绝交易
有正当理由
1| 不良信用etc. 风险
2| 合理价格向其他经营者购买同种or替代商品
3| 合理价格向其他经营者出售商品
4| 其他
4. 独家交易
无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交易
正当理由: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品牌形象,提高服务水平,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 搭售及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6. 差别待遇
二、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规制法
即垄断协议
概述
各国说法
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
行为类型
经营者之间--协议
经营者团体--决议
默示一致
横向垄断协议
1. 固定价格
2. 划分市场
3. 联合抵制
无豁免情形
4. 不当技术联合
1| 限制购买、使用新技术、新工艺
2| 限制购买、租赁、使用新设备
3| 限制投资
4| 拒绝使用
5| 拒绝采用新的技术标准
纵向垄断协议
限制转售价格
限制最低价格
固定某一价格
独家交易
特许协议
限制竞争
三、 经营者集中行为规制法
类型
经营者合并
横向合并
纵向合并
混合合并
经营者控制
1| 参股或者购买控制
2| 合同控制
3| 债权控制
经营者集中申报许可
四、 行政性垄断行为规制法
主体:不限于行政机关
行为方式
1. 行政性强制交易
2. 行政性限制市场准入
1| 价格歧视
2| 技术措施的歧视
3| 歧视性许可
4| 关卡措施
5| 资质歧视
3. 行政性强制经营者限制竞争
主要自己看
我国采取合理原则
反垄断法适用的例外
1. 联合限制竞争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价格公平
3. 滥用知识产权
未排除、限制竞争
4. 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的特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