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7.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抗帕金森病药 1.左旋多巴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不良反应 2.卡比多巴: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苯海索: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编辑于2022-05-23 09:03:22"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CNS退行性疾病药
执业大纲
抗帕金森病药 1.左旋多巴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不良反应 2.卡比多巴: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苯海索: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D
定义
“震颤麻痹”,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CNS退行性疾病。
典型症状
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共济失调。
病因机制
多巴胺学说:黒质、纹状体多巴胺(减少)抑制作用与胆碱能神经元兴奋作用失衡→抗PD药主要包括拟多巴胺类药、抗胆碱药。
帕金森综合征
有明确病因(脑A硬化、脑炎后遗症、化学药物-抗精神失常药中毒)+PD典型症状。
拟多巴胺类药
多巴胺前体药
左旋多巴 (L-DOPA)
体内过程
p.o.吸收迅速,t1/2短
吸收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eg胃排空延缓,胃酸ph偏低或高蛋白饮食(医嘱饮食)等均可降低其F。
仅约1%的左旋多巴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转化成多巴胺(DA)。外周转化的DA可引起恶心、呕吐。
作用机制
¤PD 患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酪氨酸羟化酶同步减少,使脑内酪氨酸转化为L-DOPA极度减少,但将能力存在。 ¤L-DOPA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 ¤多巴胺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能用于治疗PD。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类型的PD患者,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作用特点: ①疗效与黑质-纹状体病损程度相关,轻症或较年轻患者疗效好,重症或年老体弱者疗效较差。 ②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的疗效好,对肌肉震颤的疗效差。 ③起效慢,用药2~3周出现体征改善,用药1~6个月后疗效最强。
先改善肌肉强直和运动迟缓,后改善肌肉震颤。
不良反应
早期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多潘立酮治疗 ②心血管反应:直立性低BP、心律不齐
长期反应
运动过多症
¤异常动作舞蹈症的总称,也称为运动障碍。 ¤由于服用大量L-DOPA后,多巴胺受体过度兴奋,出现手足、躯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发生率达90%。 ¤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左旋千金藤啶碱可减轻不自主运动。
症状波动
¤服药3~5年后,有40%~80% 患者出现症状快速波动,重则出现"开-关反应"。“开”几近正常,"关"时有PD症状。 ¤与 PD 的发展导致多巴胺的储存能力下降有关,此时患者更依赖于L-DOPA转运入脑的速率以满足多巴胺的生成。 ¤可使用L-DOPA/AADC 抑制药缓释剂或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或加用 MA0抑制药如同来吉兰等,也可调整用药方法,即改用静脉滴注、增加服药次数而不增加或减药物剂量等。
精神症状
¤出现精神错乱的病例占10%~15%,有逼真的梦幻、幻想、幻视等,也有抑郁症等精神病症状。 ¤可能与 DA作用于皮质下边缘系统有关,只能用非经典安定药如氯氮平治疗,不引起或加重 PD患者锥体外系运动功能失调,或迟发性运动失调。
药物相互作用
¤维生素B6能加速L-DOPA在外周组织转化成DA,可增强外周副作用,降低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均能阻滞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功能,利血平耗竭黑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引起锥体外系运动失调,出现药源性 PD,对抗L-DOPA的疗效。 ¤抗抑郁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加强 L-DOPA 的副作用。
左旋多巴增效药
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
卡比多巴
作用机制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与L-DOPA合用时,抑制外周AADC,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L-DOPA增加,使用量减少75%,不良反应减少,作用不受维生素 B6干扰。
临床应用
本品与L-DOPA 组成的复方制剂称为心宁美。
苄丝肼
复方剂:美多巴
MAO-B抑制药
¤单胺氧化酶(MAO)分为A、B两型。 ¤MAO-A 主要分布于肠道,其功能是对食物、肠道内和血液循环中的单胺进行氧化脱氨代谢。 ¤MAO-B 主要分布于黑质-纹状体,其功能是降解 DA。
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副作用,使L-dopa的“开-关”现象消失。
COMT抑制药
托卡朋、他卡朋、硝替卡朋
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
特点
起效快,用药数天达最大疗效,持续短,连用6-8周后疗效↓。
机制
①促进纹状体残存的完整DA能神经元释放DA。 ②抑制N末梢对DA的再摄取; ③直接激动DA-R。 ④阻断胆碱受体(较弱) ⑤与抑制NMDAR有关。
药理作用与应用
①抗病毒作用:甲型流感 ②抗震颤麻痹作用:与L-dopa合用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抗胆碱药而不及L-dopa。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溴隐亭
大剂量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有较强激动作用——帕金森氏病;
小剂量兴奋结节-漏斗部的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产后停乳、催乳素分泌过多症;哺乳期妇女慎用——回乳或肢端肥大症。
选择性D2,D3-R激动药
培高利特
利修来得
作用比溴隐亭强100倍,对“开·关”现象、运动·障碍等有改善作用。
罗匹尼罗
普拉克索
耐受性好;PD早期治疗药突发性睡眠
抗胆碱药
苯海索
对 PD疗效有限,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口服易吸收。 ¤通过拮抗胆碱受体而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ACh的作用,抗震颤效果好,也能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对动作迟缓无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轻症患者、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或禁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抗精神病药所致的帕余森综合征。 ¤副作用与阿托品相同,但症状较轻。 ¤禁用于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伴有明显痴呆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应慎用本类药物。
苯扎托品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同苯海索。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发病机制
胆碱酯酶抑制药
多奈哌齐
用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病情发展。用于轻至中度 AD患者。具有剂量小、毒性低和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
利斯的明
具有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且无外周活性,尤其适用于伴有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疾病的AD患者。
加兰他敏
用于治疗轻、中度 AD,有效率为50%~60%,疗效与他克林相当,但无肝毒性。
石杉碱甲
用于老年性记忆功能减退及 AD患者,改善其记忆和认知能力。
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
美金刚
机制:非竞争性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应用:中重度~重度AD(首选),轻、中度VD;与AChE抑制剂合用,疗效更好;
禁用:癫痫、惊厥病史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