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9.药理学 镇痛药
镇痛药 1.Ma啡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2.哌替啶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3.纳洛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编辑于2022-05-24 09:30:03"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镇痛药
镇痛药 成瘾吗啡度冷丁,镇痛镇静抑呼吸。 镇咳常用可待因,绞痛配伍阿托品。
执业大纲
镇痛药 1.吗啡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2.哌替啶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3.纳洛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概述
疼痛概念:与真正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常伴有呼吸或心血管等生理功能紊乱。
疼痛的分类
躯体痛
锐痛---定位准确,发生快短。
钝痛---定位不精,发生慢长。
内脏痛
神经痛
对一般镇痛药无效
分类
阿片类镇痛药
作用于CNS,选择性解除或减轻痛觉(不影响意识),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 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分类
①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②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 ③其他镇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局麻药
对某些特殊疼痛有效的药物
阿片生物碱类
吗啡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首过消除明显,常注射给药。 ¤分布:脂溶性低,肺肝肾脾等组织浓度高,少量进中枢;可通过胎盘。 ¤排泄:肾脏,少量经乳汁。
作用机制
吗啡激动阿片受体(主μ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对痛觉的调制,减弱或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产生镇痛作用
阿片受体分类:μ、δ、κ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1) 镇痛作用
主要与其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有关。
¤作用强大,各种痛有效 ¤选择性高,不影响意识
(2) 镇静、致欣快
主要与其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有关。
(3) 抑制呼吸
¤频率↓ 潮气量↓ 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机制:中枢对CO2敏感性↓,抑制呼吸调整中枢。 ¤呼吸抑制发生的快慢及程度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
(4) 镇咳
抑制咳嗽中枢强大,不用于临床,机制不清,抑制延髓孤束核阿片受体
(5) 缩瞳
兴奋瞳孔的副交感神经——瞳孔括约肌收缩——针尖样瞳孔,中毒特征
(6) 其他
¤催吐: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体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激素↓ (LH、FSH、ACTH等)
平滑肌
(1)兴奋胃肠平滑肌和括约肌
¤强大持久--便秘 ¤胃蠕动减慢,排空延迟,胃窦部及十二指肠上部张力↑ 肠张力增加,蠕动↓,水分吸收↑,抑制消化腺分泌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便意和排便反射↓
(2)胆道平滑肌
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胆绞痛 ------阿托品可部分拮抗。
(3)其他平滑肌
¤降低子宫张力---产程延长 ¤提高输尿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张力---尿潴留 ¤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哮喘
心血管系统
¤血管扩张、外周阻力↓ 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治疗量可轻度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CO2蓄积,颅内血管扩张 颅内压↑---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增高者禁用。
免疫系统
(1)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2)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 (3)减弱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 (4)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应用
1.疼痛
¤持续性钝痛>间断性锐痛 §急性剧痛:严重创伤,烧伤,战伤 §内脏绞痛,须与解痉药阿托品合用 §心梗剧痛
2.心源性哮喘
(1)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心脏前后负荷↓ (2)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急促浅表的呼吸 (3)中枢镇静作用利于消除恐惧情绪,减轻心脏负担
注意:休克、昏迷及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3.腹泻
阿片酊及复方樟脑酊常用,细菌感染者同时应用抗生素。
不良反应
副作用
¤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 ¤胆绞痛,直立性低血压,呼吸抑制,免疫抑制
耐受性和依赖性
P-糖蛋白表达增加;孤啡肽↑(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戒断综合征)
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呼吸抑制——致死原因 瞳孔极度缩小,Bp↓。 ¤救治:人工呼吸,吸氧;药物:纳洛酮。
禁忌证
1.诊断未明确的急腹痛
2.分娩、哺乳期妇女
吗啡对抗缩宫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且能通过胎盘屏障或经乳汁分泌,抑制新生儿和婴儿呼吸。
3.支气管哮喘、肺心病
抑制呼吸、抑制咳嗽反射以及促组胺释放可致支气管收缩。
4.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升高患者
5.肝功能严重减退、婴儿、新生儿
可待因
特点
¤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作用较吗啡弱,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1/12,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 ¤对呼吸中枢抑制也较轻,无明显的镇静作用。 ¤临床上用于中等程度疼痛和剧烈干咳。
哌替啶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临床常用注射给药。 ¤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反复大量使用哌替啶可引起肌肉震颤、抽搐甚至惊厥。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与吗啡基本相同,镇痛作用弱于吗啡,其强度为吗啡的1/10~1/7,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镇静、呼吸抑制,致欣快和扩血管作用与吗啡相当。 ¤无明显中枢性镇咳作用。 ¤轻微子宫兴奋作用,对妊娠末期子宫收缩无影响,不对抗缩宫素的作用,不延缓产程。
临床应用
1.剧痛:如术后、创伤、晚期癌痛等
2.心源性哮喘
代替吗啡
3.麻醉前给药: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
4.人工冬眠: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
不良反应
¤治疗量时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中毒解救时可配合抗惊厥药。 ¤久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禁忌证与吗啡相同。
美沙酮
适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剧痛,亦可用于吗啡、海洛因等成瘾的脱毒治疗。
芬太尼及其同系物
芬太尼
主要用于麻醉辅助用药和静脉复合麻醉,或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经阻滞镇痛,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
¤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是吗啡的1000倍,阿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弱于芬太尼,是吗啡的40~50倍。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常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镇痛作用相似,重复和持续输注无体内蓄积。 ¤主要用于全麻诱导及静脉全身麻醉,也可用于术后镇痛和分娩镇痛。
二氢埃托啡
¤临床应用中镇痛效应最强的药物,镇痛强度为吗啡的6000~1000倍。 ¤用于各种急性重度疼痛的镇痛,如重度创伤性疼痛和哌替啶、吗啡等无效的顽固性疼痛与晚期癌症疼痛。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
概述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在小剂量或单独使用时,可激动某型阿片受体,呈现镇痛等作用;当剂量加大或与激动药合用时,又可拮抗该受体。 ¤某些阿片类药物对某一亚型的阿片受体起激动作用,而对另一亚型的阿片受体则起拮抗作用,被称为阿片受体混合型激动-拮抗药。
喷他佐辛
¤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可激动k受体和拮抗μ受体。 ¤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对剧痛的止痛效果不及吗啡。 ¤仍有产生依赖性的倾向;能增加心脏负荷,故不适用于心肌梗死时的疼痛。
布托啡诺
¤布托啡诺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即激动k受体,对μ受体有弱的竞争性拮抗作用。 ¤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如术后、外伤和癌症疼痛以及肾或胆绞痛等,对急性疼痛止痛效果>慢性疼痛。可作麻醉前用药。
丁丙诺啡
¤以激动u受体为主,对k受体有拮抗作用,大剂量时也有拮抗δ受体的作用。 ¤主要用于各种术后疼痛、癌性疼痛等中到重度疼痛。 ¤常制成透皮贴剂或舌下含服制剂,也可单独或与纳洛酮组成复方制剂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的脱毒治疗。
纳布啡
¤对μ受体的拮抗作用比布托啡诺强,对k受体的激动作用比布托啡诺弱。 ¤镇痛作用稍弱于吗啡,呼吸抑制作用较轻,依赖性小,戒断症状轻。 ¤不增加心脏负荷,可用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的止痛。
其他镇痛药物
曲马多
¤镇痛效力与喷他佐辛相当,镇咳效力为可待因的1/2,呼吸抑制作用弱,对胃肠道无影响,也无明显的心血管作用。 ¤适用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如手术、创伤、分娩及晚期癌症疼痛等。 ¤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
布桂嗪(强痛定)
¤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1/3。 ¤临床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晚期癌症疼痛。
延胡索乙素及罗通定
¤镇痛作用较哌替啶弱,但较解热镇痛药作用强,无明显的成瘾性。 ¤可用于治疗胃肠及肝胆系统疾病等引起的钝痛、一般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头痛,也可用于痛经及分娩止痛。
阿片受体阻断药
纳洛酮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首过消除明显,常静脉给药。 ¤巴比妥类药物或长期饮酒诱导肝微粒体酶,可缩短其血浆t1/2。
药理作用
对各型阿片受体均有竞争性拮抗作用,作用强度依次:μ>k>δ受体。
临床应用
1. 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
2. 解除阿片类药物麻醉的术后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
3. 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鉴别诊断
4. 试用于急性酒精中毒、休克、脊髓损伤、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的救治。
5. 研究疼痛与镇痛的重要工具药。
不良反应
无内在活性,大剂量偶见轻度烦躁不安。
纳曲酮
对k受体的拮抗作用,强于纳洛酮临床应用同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