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含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属于药理学抗生素,导图围绕抗菌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常用药这几方面的内容讲述这个医学知识
帕金森病药物科普,如何治疗帕金森病?需要用到哪些药物?在这张思维导图中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概述
分类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G、V
耐酶: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广谱: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抗G-:美西林、匹美西林
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三代: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克肟
四代:头孢匹罗
五代:头孢洛林、头孢吡普
其他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抗菌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菌体细胞壁缺损→>水进入高渗的菌体内→细菌膨胀、破裂、借助细菌自溶酶溶解死亡。
PBPs
人无胞壁→毒性小;对已合成胞壁无影响→繁殖期杀菌药
耐药机制
(一)产生水解酶
(二)β-内酰胺酶与耐酶β-内酰胺类药物结合→牵制机制
(三)改变PBPs:egMRSA
(四)改变菌膜通透性:G-
(五)增强药物外排
(六)缺乏自溶酶:eg金黄葡
窄谱
青霉素G(苄青霉素)
唯一天然青霉素
化学
结构
配制:青霉素-有机酸,常用钠盐、钾盐
临用现配:溶水、不稳定
体内过程
吸收:肌注i.m.,不宜p.o.
排泄:肾
青霉素G钠盐-短效,普鲁卡因-青霉素-长效
抗菌谱
繁殖期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P373
赫氏反应
其他:肌肉疼痛、脑和神经的刺激
药物相互作用
子主题
青霉素V
特点:耐酸、p.o.
临床应用:轻症、预防、巩固
耐酶
甲氧西林
第一个耐酶青霉素,金葡-耐药-MRSA,不耐酸-i.m./i.v.
双氯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耐酸、耐酶,抗菌<青霉素G,耐G菌感染
广谱
氨苄西林
不耐酶,金葡无效;耐酸,p.o.;
抗菌谱:G+、G-(强),铜绿假单胞菌无效,肠球菌首选
阿莫西林:同氨苄西林,杀菌更强,可用于慢性胃炎、溃疡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单用耐药
抗菌谱:同氨苄西林,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抑菌药,G-强,G+弱,铜绿无效
特点:①对β-内酰胺酶稳定②抗菌作用强;③抗菌谱广;④毒副作用小;⑤对胃酸稳定
体内过程:三代-可分布前列腺、脑膜、眼房、胆汁、肝胆,半衰期长
1.与青霖素有交叉过敏反应(5-10% ) ;
2.肾损害;
3.菌群失调(二重感染superinfaction )
4.头孢孟多(Ⅱ代)、头孢哌酮(Ⅲ代)可引起低血酶元症或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
5.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应用引起头痛、头晕、精神障碍等。
药物相互作用:氨基苷类、强效利尿药合用可加重肾损害;与乙醇有醉酒样反应。
亚胺培南
特点:抗菌谱广、抗菌强、耐酶、稳定
使用:不p.o.,复方注射剂-“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脱氢肽酶抑制药)
临床应用:G+、G-、厌氧菌-严重感染,其他药效不佳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静脉炎、CNS、肾毒性、一过性肝脏转氨酶升高
美罗培南:不需配伍脱氢肽酶抑制药
帕尼培南:复方制剂+倍他米隆-减轻肾毒性
特点:分ABC-3型,C抗菌最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头孢西丁
分布:脑脊液高
抗菌谱:广,与二代头孢相同
临床应用:盆腔、腹腔、妇科复合感染
特点:与三代头孢相同,β-内酰胺酶稳定,脑脊液、痰液高
特点:G-强大,耐酶、低毒、分布广
氨曲南、卡芦莫南
克拉维酸
舒巴坦
复方制剂
组方的基本规律
①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如氨苄西林和舒巴坦,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
②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和克拉维酸;
③第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头孢噻肟与舒巴坦;
④碳青霉烯类与肾脱氢肽酶抑制药:如亚胺培南与西司他汀;
⑤碳青霉烯类与氨基酸衍生物:如帕尼培南与倍他米隆;
⑥广谱青霉素与耐酶青霉素:如氨苄西林与氯唑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