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流行病学(总述)
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重要观点和应用,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还有疾病的分布以及病因与病因推断。
编辑于2022-05-26 01:36:16流行病学
定义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基本内涵
对象
人群
内容
疾病、伤害、健康状态
起点
疾病&健康的 分布
重点
疾病&健康的 影响因素
目的
预防、控制&消灭疾病 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研究方法
人为干预因素
是✔
实验法 (实验性研究)
随机分配
是✔
随机对照实验
否✘
非随机对照实验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项目
检验假说
否✘
观察法 (观察性研究)
设立比较组
是✔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因☞果)
病例对照研究(果☞因)
检验假说
否✘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生态学研究
病例报告
病例系列分析
监测
产生假说
理论法/数理法 (理论性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の3个阶段
揭示现象
流行、分布
描述流行病学
找出原因
原因、影响因素
分析流行病学
提供措施
策略、措施
实验流行病学
重要观点
群体(宏观)(显著区别)
比较(核心)
概率论(流行病学=分母的科学)
社会医学(医学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の属性,医学实践:社会性の特点,人:生物&社会 属性。人健康&疾病受 自然&社会环境 影响&制约)
多病因论(遗传&环境,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特征:
以发展、预防医学为主
应用
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特点
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疾病诊断、治疗、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
揭示完整的疾病自然史
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
卫生检测和评价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
病原体引起,人⇔动物 相互传播
传染过程
个体现象
概念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环境,宿主)
病原体
概念
致病 因素
特性
传染力
致病力
毒力
抗原性
变异
抗原性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
宿主
概念
防御机制
皮肤黏膜屏障
内部屏障:吞噬作用、正常的体液屏障
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遗传易感性
其他因素
结局:
感染谱/感染梯度
宿主 对 病原体传染 过程 反应 的 轻重程度
包括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严重临床症状or死亡
流行过程
群体现象
概念
必备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概念
体内 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病原体
包括
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概念
可多种。以何种?→病原体自身特征&所处环境
经空气传播
飞沫、飞沫核、尘埃
经水传播
饮用水、疫水
经食物传播
本身含病原体、被病原体污染
经接触传播
直接、间接
经节肢动物传播
机械携带(不吸血)、生物学传播(吸血)
经土壤传播
接触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
医源性传播
污染的医疗器械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怀孕&分娩(母体→子代)
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
升高
降低
人群免疫力
来源:自然感染、预防接种
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影响更大
疫源地
分类
疫点
范围较小or单个传染源所构成
疫区
范围较大
形成条件
消灭条件
与 流行过程 的关系
预防策略与措施
策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全社会参与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监测
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3类40种(甲2,乙27,丙11)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病人,病毒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消毒与杀虫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预防接种(主动/被动免疫)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突发事件
突然发生,(可能)造成 严重社会危害,需 紧急处置措施 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分类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品和职业中毒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生物、化学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动物疫情
预防接种、预防性服药后出现 群体性异常反应、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 等
分期
潜伏期
发生前の平常期
预防&应急准备の关键时期
暴发期
发生&危害期
不同性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处理期
控制期
灾害救援or爆发控制
恢复期
平息期
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
Ⅱ级:重大
Ⅲ级:较大
Ⅳ级:一般
风险
构成
潜在损失
损失大小
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
风险 识别→评估→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概念
☞流行病学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中的应用,包括判定事件性质、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识别高危人群,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措施以及评价防控效果等。
暴发调查(十个步骤)
病因与病因推断
定义
生物特异病因说
多病因学说
病因模型
三角模型
宿主,病原体,环境
三者:作用相等,相互作用&制约→动态平衡
切断其一 → 控制流行
轮状模型
宿主,环境(生 理 化 社会)
宿主、致病因子、环境 ✘ 对等&分离の关系
提示 直接&间接病因存在,远端&近端病因の区别
扩充了环境の概念(致病因子只是生物环境的一个部分)
更接近实际
病因网模型
(致病因素&疾病,连接方式)病因链→(交错连接)→病因网
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影响因素)→病因假设(Mill准则)→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检验&验证)
Mill准则/穆勒法则(因果推断) →形成病因假设
(异中)求同法
(同中)求异法
共变法
剂量–反应关系
类推法
与已知分布特征类似
排除法
假设:排除→建立
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の形式
关联
偶然关联(随机误差)
统计学误差
虚假关联(3种偏倚)
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
间接关联
直接关联
随机误差(无法避免)
系统误差(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续发关联
因果关联
单因单果
单因多果
多因单果
多因多果
推断标准/准则
时间顺序
先因后果
关键强度
RR、OR越大,病因联系越强
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证据
生物学合理性
生物学一致性
特异性
相似性
疾病の分布 (研究起点)
概念(“三间分布”)
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
意义
有助于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讨病因提供线索→助于政府确定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为合理地制定疾病的防治、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测量指标
率
强度/密度
分子∈分母
比
相对比
分子×∈分母
构成比
分子&分母代表的是同一人群
频率指标 (描述疾病分布)
发病频率指标
发病率
发病专率(按特征)
单位:多为“年”
概念
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应用
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发病水平
衡量人群发生某疾病的危险性大小
比较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
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发病率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变化)
罹患率
多用于:小范围、短时间
优点:暴露程度→精确测量发病率
分母:减去 之前病例
与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发病率
新发病例
续发率
原发病例
不计入
续发病例 (二代病例)
∈ 最短~最长 潜伏期
分母:扣除 原发病例!
概念
某传染病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所占的百分率
应用
评价流行病传播力强弱
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因素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效果
患病频率指标
患病率
患病率=发病率 × 病程
条件:两者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患病率低不一定代表健康状况良好
患病率 升高&降低 の因素
时点患病率
期间患病率
概念
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现患率
应用
疾病普查最常用
在估计医疗质量、医疗设施和医疗经费时有用
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横断面调查
新旧病例
感染率
概念
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应用
较广泛,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轻症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死亡和生存频率指标
死亡率
粗死亡率(所有原因)
死亡专率(分类计算)
概念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死亡发生的频率
应用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不同地区死亡率比较要进行调整(人口构成差异→标化死亡率)
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死亡率的意义与发病率相近
可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卫生水平的综合表现
病死率
概念
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应用
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医院的诊治能力
比较不同医院的病死率时,须注意医院的条件及病人来源、疫情等的可比性问题
生存率
概念
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应用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
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预后研究中应用
效应指标 (研究分布影响因素or防止效果)
分析流行病学
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
……
疾病の流行强度 (某病 某地 某时期内)
散发
发病率 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 & 病例间无明显联系
较大范围
原因
流行
发病率 显著超过 历年水平
大流行
越省界→全国
超国界洲界→世界
暴发
局部地区/集体单位 短时间 突发 临床症状相似
共同 传播途径/传染源
疾病的分布形式
地区分布
划分
行政区域
国内外,不同地区,城乡
自然地理因素
地区聚集性
地方性疾病/地方病
时间分布
变化形式
短期波动/时点流行
暴发:较小范围,较少人群 短期波动:较大范围,较大量人群
季节性
周期性
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长期趋势/长期变异
(自然 社会 生物学)环境の因素改变所致
人群分布
年龄(最密切),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和家庭状况,社会阶级,行为
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典型)
观察疾病在 移民 & 移民移入地区的当地居民 & 移民原居地人群 间の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探讨病因线索→区分 遗传因素or“环境因素” 对疾病的作用大小
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可改变因素)
移民≈移民地当地居民
移民≠原居住地人群
遗传因素✓ (固有因素)
移民≈原居住地人群
移民≠移民地当地居民
新冠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