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心律失常药
第九版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思维导图.学习抗心律失常药应该先明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从机制上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消除折返),并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共四类)。
内科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章节知识点总结。
传染性疾病,供大家期末复习使用。
药理学(人卫第九版)期末复习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笔记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心律失常药
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机制
1. 折返
2. 异常节律点自律性升高
a. 动作电位4相去极速率增加
b. 动作电位阈值下降
c. 静息膜电位水平上升
d. 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3. 后除极
A. 早后除极
原因:动作电位时程过度延长
机制:
a.钙离子内流增加
b.药物
c.低钾血症
B. 迟后除极
原因:钙超载
钠钙交换电流
作用机制
降低自律性
β受体阻断药降低4相斜率
钠、钙通道阻滞药提高阈值
腺苷、乙酰胆碱促进钾离子外流,提高膜电位
钾通道阻滞药阻滞钾电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减少后除极
钙通道阻滞药抑制钙超载
利多卡因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消除折返
改善传导
延长有效不应期
分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类:适度阻断钠,不同程度阻断钾、钙
奎尼丁
药理作用
直接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2. 减慢传导
3. 延长ERP
间接作用
1. 抗胆碱作用
2. 抗α受体作用
临床应用
广谱: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常用于房颤和房扑
转复和预防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重要的转复心律的药物之一
不良反应
金鸡纳反应
耳鸣、听力丧失、视觉障碍、晕厥、谵妄等;心脏毒性反应
心脏毒性作用
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增加窦性心律、加快房室传导
血压下降
Ⅰb类:轻度阻断钠
利多卡因
1. 降低自律性, 提高心室致颤阈。
3. 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APD缩短ERP相对延长)
室性心律失常
眼球震颤
苯妥英钠
与利多卡因相似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Ⅰc类:明显阻滞钠
普罗帕酮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1. 抑制窦房结自律性,运动及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
2.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晚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3. 延长房室交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1. 室上性心律失常
2. 由情绪或运动所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反跳现象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1. 阻滞钾通道,延长APD及ERP
钠、钙通道也阻滞
2. 自律性降低
3. 传导性降低
4. 拮抗α、β受体
广谱
1. 眼角膜微粒沉淀,停药后消除
2. 肺间质纤维化
3.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4. 肝坏死
索他洛尔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1. 自律性降低
2. 房室结传到减慢
3. 有效不应期延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