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微生物与食品腐败
食品微生物-食品腐败,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编辑于2024-01-20 17:22:56微生物与食品腐败
食品腐败
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品腐败的机理
蛋白质的分解臭味物质
狭义上指微生物引起蛋白质的变质 蛋白质被微生物蛋白酶或组织蛋白酶分解为多肽,又经过肽酶的分解,变成氨基酸,氨基酸受到脱羧基,脱氨基,脱硫等作用生成了氨,胺,硫化物,有机酸等
分解蛋白质类食品的微生物
强: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链球菌属等, 多数霉菌,如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等
较弱:小球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埃希氏菌属,葡萄球菌属
微弱:肉毒梭菌。 罐头腐败
极弱:多数酵母菌。 使凝固蛋白分解
脂肪的分解产酸
酸败是脂肪的变质,会出现酸,哈喇味
油脂自身氧化 脂肪酸受光热铜铁的影响生成过氧化物变成醛酮
脂肪水解 脂肪被微生物脂肪酶,分解成了脂肪酸和甘油等,生成醛酮
腐败现象
过氧化值上升是早期腐败特征,酸度上升,羰基反应阳性,脂肪氧化变黄
分解脂肪类食物的微生物
霉菌强于细菌:曲霉属,代氏曲霉 ,娄地青霉,芽枝青霉
分解蛋白的需氧菌:假单胞菌,无色杆菌,芽孢杆菌属
酵母菌: 不多,解脂假丝酵母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发生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被分解糖类的微生物分解成了有机酸,气体和酒精等
酸度升高,产气,带甜、醇类气味
分解碳水化合物食品的微生物
细菌: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马铃薯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淀粉梭状芽孢杆菌
米饭发酵,面包黏液化
霉菌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鉴评
感官鉴定,敏感
组织状态:变粘变软变浊
色泽:微生物产色素,化学变化会改变颜色如肉的绿变
气味
口味:乳的苦味和酸味
化学鉴定
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鱼,肉样品的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以TVBN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列入食品安全标准
鱼:小于30毫克每100克,是腐败变质的标志
肉分为一级鲜肉,二级鲜肉,腐败肉 分别为小于15毫克,15~25毫克,大于25毫克
三甲胺
鱼肉类食品在腐败过程中,季胺类含氮物还原而产生的
新鲜产品中无三甲胺
气相色谱,比色法
组胺
游离的组氨酸和产组胺的细菌,微生物分泌的组氨酸脱羧酶将游离组氨酸降解
圆形滤纸色谱法进行定量
鱼肉达四至10毫克每100克会中毒
K值
ATP分解产生的肌苷和次黄嘌呤低级产物占ATP分解产物的百分比,可用来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K值小于20%绝对新鲜大于40%开始腐败
PH值
微生物或酶的分解底物ph下降,微生物作用产氨pH上升,成V变化
过氧化值和羰基价都用于油脂鉴定
物理指标
浸出物,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升
微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大肠菌数,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
乳制品有丰富的蛋白质,易吸收的钙,完全的维生素,适合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
乳
乳的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生长
水占87%蛋白质占3.5%脂肪占3.8%乳糖占4.5%无机盐占0.7%有丰富维生素pH接近7.0
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乳房内
主要是乳房细菌,有时可发现棒状杆菌和乳杆菌数存在于乳头观及其分支处
患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
病原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真菌病毒
在挤乳时弃前三把乳,以减少细菌数量
环境
空气,挤奶用具,容器
体表,清洗后立即挤乳
挤奶工人需卫生健康
若不及时加工或冷藏会增加新的污染机会,原来存在于鲜乳中的微生物也会增多
挤奶后尽快过滤,并及时冷却
原乳中的微生物
鲜乳自然腐败过程
抑菌期,混合菌群期
抗菌物质,抗体,乳烃素,溶菌酶,抑制微生物繁殖 ,5℃冷藏36小时严重污染18小时
营养丰富,竞争少,代谢产物少不影响其他微生物
乳链球菌期
乳链球菌为优势菌,生长优于乳酸杆菌,分解乳糖产乳酸pH值下降,腐败菌产碱菌受抑,pH值在4.5左右后会使本身受到抑制,蛋白质凝固
乳杆菌期
PH值在6左右时,乳杆菌活动增加 pH值在4.5时,乳酸链球菌受抑制,更耐酸的乳杆菌生长。 PH值下降到3~3.5乳酸杆菌受抑制,大量凝块,乳清析出。
真菌期
PH 3.0至3.5细菌被抑制或死亡 霉菌酵母菌分解有机酸,蛋白质产碱性物质,pH上升至近中性
胨化期,腐败期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高,芽孢杆菌, 假单胞菌活跃,乳凝块被消化,pH值上升,有腐败臭味
鲜乳的净化消毒和灭菌
净化
除去非溶解性的杂质,牛毛,乳凝块,利用过滤法或离心法
冷藏
杀菌方法
低温长时消毒法 LTH
高温短时消毒法HTST
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UHT
消毒乳的腐败
消毒后,耐热的芽孢细菌残留,室温24~48小时变质,乳液变稠逐渐凝块,直至乳清析出
炼乳的腐败与变质
淡炼乳
由于灭菌不充分密封不严变质
枯草芽孢杆菌,凝乳芽孢杆菌,导致炼乳凝固成块
厌氧性芽孢菌,导致产气,胀罐
苦味~,面包~,产苦味分解蛋白质
甜炼乳
胀罐:分解蔗糖产气,球拟酵母
变稠:乳房细菌
变色和异味:霉菌
奶油
由乳中分离的乳脂肪而制成
细菌腐败
表面腐败:假单胞菌
酸败:耶格氏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沙雷氏菌
真菌腐败
芽枝霉,交链孢霉,曲霉,毛霉,根霉,青霉,白地霉
奶粉
奶粉经成分调整,杀菌,浓缩和干燥制成,水分活度为0.2
消毒不彻底:芽孢,嗜热
加工二次污染:金葡,霉菌
变质:腐败味,霉味,淡棕色及严重结块
蛋
鸡蛋的结构 自我保护的典型
外部由壳-碳酸钙,被覆粘液胶质层 壳膜,蛋白质套,防御,防水 内层壳膜组成
内部成分蛋白蛋黄
卵清蛋白,伴清蛋白,螯合剂,铁铜锌 溶菌酶,格兰仕阳性菌优于革兰氏阴性菌, 卵抑制剂会抑制真菌
微生物来源
产道的污染:沙门氏菌,鸡白痢~,鸡伤寒~
蛋壳污染:气孔
种类
细菌:大肠杆菌群,无色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气单胞菌
病原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
霉菌:毛霉,青霉,单孢枝霉
酵母:球拟酵母
腐败变质
细菌,酶,腐败
散黄蛋:荧光假单胞菌
泻黄蛋,腐败蛋:腐败菌,乳酸菌
黑腐蛋:变形杆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
红腐蛋:假单胞菌,沙雷氏菌
霉变
黑粘壳蛋
肉及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肉类
理化性质
肉的营养物充足 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
EH活体状态时较高,屠宰后降低
PH糖酵解开始时,糖原转变为乳酸pH值下降,24至36小时后,pH值达到5.0,假单胞菌和肠细菌生长
动物宰后的变化
僵直的肉逐渐变得成熟,由组织蛋白酶分解,导致自溶,微生物在此时发挥作用,使肉腐败
微生物来源
动物本身:放血脱毛剥皮分割胃肠道
屠宰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
个人卫生
包装运输销售
微生物类型
腐生微生物
细菌:假单胞菌shu、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
霉菌: 毛霉属,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枝孢霉属,链格孢霉素,丛梗孢属
酵母:假丝酵母属,球拟酵母属,红酵母属
病原微生物
沙门氏菌,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猪丹毒杆菌,李斯特菌,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
鲜肉腐败变质
变质的原因
污染状况温度密切相关
常温下中温型微生物快速繁殖,霉菌腐败,酵母腐败,细菌腐败:假单胞菌,微球菌芽,孢杆菌
冷藏:中温型微生物随着温度的降低生长减缓,直至停止;嗜冷菌,随着温度下降,生长变旺盛,如假单胞菌,莫拉氏菌,不动杆菌,气单胞菌 细菌腐败会导致表面发黏,部分发荧光杆菌会导致荧光
鲜肉变质的过程
需氧期前3至四天,先球菌,继而杆菌,枯草,大肠变形等,若高温则杆菌优于球菌
兼性厌氧菌期,中层出现,如产气荚膜杆菌等
厌氧菌期,七至八天时出现腐败厌氧杆菌
腐败变质现象
发粘变色霉斑变味
产生的气味物质
甘氨酸分解产生甲胺
鸟氨酸丁二胺或腐胺,是假单胞菌的主要二胺产物
赖氨酸分解产生戊二胺或尸胺,是肠道细菌分解产物
胱氨酸酶分解胱氨酸生成,硫化氢,氨气,乙酸,甲酸,变形杆菌出现暗绿色斑点
肉制品
以延长寿命和增加风味为目的而进行加工的肉制品
腌肉制品
耐盐细菌,微球菌,八叠球菌,弧菌,黄杆菌,乳杆菌
干制肉品
水分活度低霉菌腐败,灰绿曲霉,匍匐曲霉 ,赤曲霉
真空包装肉食品
改变气体成分,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微氧生长
水产品腐败变质
鱼
微生物种类
环境因素:温度 水温小于10摄氏度时,嗜冷菌,革兰氏阴性菌 淡水或暖水,中温菌,革兰氏阳性菌 海鱼,嗜盐菌
体表黏液,腮,肠道,捕后污染 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黄杆菌,无色杆菌,弧菌,莫拉氏菌
鱼制品
腌鱼
盐分高 ,水分活度低 赛氏杆菌,盐杆菌,假单胞菌
变质现象:赤变,红色斑点 油烧,黄锈:褐色,脂肪氧化
软体动物
碳水化合物3%至6%,以糖原存在
腐败以发酵为主
测量pH值评价腐败,6.2至5.9好,5.5至5.7发霉,小鱼5.2发酸腐烂
水产品更易腐败变质
水分活度高
组织脆弱
死后肉很快呈弱碱性
附着细菌机会多
污染多为中温细菌,常温繁殖快
天然免疫物质少
罐装食品
特性
原料经处理之后,装入容器,经密封,杀菌而制成了一种特殊形式保藏的食品
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后处理等
含氧量低,密封严密,热力杀菌
PH值在4.5上下
变质原因
化学因素:马口铁与内容物反应,导致氢膨胀
物理因素:容器腐蚀穿孔
微生物因素:残留,漏罐
残留的微生物:嗜热耐热菌
杀菌后发生漏管,冷却水是重要污染源
嗜热菌,中温菌,不产芽胞,酵母菌,霉菌
腐败类型
平听,平酸腐败
外观正常,内容物呈轻重不同的酸味, 平酸菌:导致罐藏食物产酸不产气的微生物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阳性,分解葡萄糖产酸,水解淀粉
凝结芽孢杆菌,阳性,周生鞭毛,分解蛋白质和糖,产酸
中温型:枯草,蜡样,巨大芽胞杆菌
黑腐,硫化物腐败
外形正常或稍微膨胀,因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黑色硫化物,并伴随臭味
致黑梭菌
胀罐,胖听
罐头底,盖 出现外凸现象
TA菌:分解糖,专性嗜热,产芽胞的厌氧菌, 中酸或高酸,产酸产气 嗜热解糖梭菌 ,不易生成菌落
中温芽胞细菌
需氧菌,真空度不够 多粘芽胞杆菌,浸麻芽胞杆菌 产酸产气
厌氧菌:分解糖产酸产气 丁酸细菌,分解蛋白产硫化物,粪臭素 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生芽梭菌
不产芽胞细菌
漏管,产酸产气
肠杆菌:大肠,产气,变形
球菌:嗜热链球菌,乳链球菌,粪链球菌
酵母菌
酸性或高酸,发酵糖产二氧化碳
水果,糖浆,炼乳
霉变
真空度不够,漏罐, 酸性或高酸,外观无异常但内容物腐烂
青霉,曲霉,酶核耐热 纯黄丝衣霉菌,孢子高温存活, 氧气不足可生长繁殖
果蔬
果蔬污染
优势菌:真菌,耐酸细菌
来源:土壤、空气、昆虫
途径:生长、收获、加工、贮藏、运输
腐败表现
水果 深色斑点,组织松软,变形,浆液状,水液状,出现酸味,芳香味,酒味,滋味变酸变苦
蔬菜 软腐,汁液,斑点 马铃薯晚疫病菌引起烂窖:暗色或紫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霉 胡萝不软腐欧式杆菌:田间或贮藏期均可发生肉质根组织软化,灰褐色,腐烂汁液外流,臭味
果汁
PH2.4~4.2糖度高 原料,加工中污染 优势菌:酵母 其次霉菌,极少数细菌
酵母菌:酒精发酵
浓缩果汁:鲁氏酵母,蜂蜜酵母
苹果汁:假丝酵母属,圆酵母属,隐球酵母属,红酵母属
葡萄汁:柠檬形克勒氏酵母,葡萄酒酵母,卵形酵母
霉菌
青霉,曲霉 有难闻气味,产生二氧化碳,抑制
细菌
利用糖和有机酸 乳明串珠菌:粘多糖,变稠 ph大于4.0时,酪酸菌生长,丁酸发酵
微生物引起果汁变质的现象
浑浊
酵母菌生长
霉菌大量生长
变味
酒精,霉味,馊味
酵母菌: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 细菌:明串珠菌,甘露醇杆菌 霉菌:毛霉,曲霉
有机酸变化
酒石酸:解酒石杆菌,琥珀酸杆菌,埃希氏菌
柠檬酸:毛霉,青霉,葡萄孢霉
苹果酸:灰绿葡萄孢霉
变色
变白,绿,褐变
罐装水果
柠檬酸,ph4.0 热加工 孢子在酸性条件下难萌发,生长
加工不当 丁酸厌气性微生物(巴氏梭菌) ph3.8下生长 产生丁酸,氢气,二氧化碳,发生胀罐
嗜热厌气性细菌,平酸腐败
丝衣霉 氧气不足可生长,破坏果胶质,果实软化和解体
容器渗漏
干果
水分活度低于0.7,不易变质
腌菜
低浓度盐,抑制革兰氏阴性菌 乳酸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 乳酸 1%,不长球菌
谷物
稻,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等作物的统称
污染的微生物
生长期含水量高于成熟
细菌不长,真菌有限生长
大米含黄粒米超过1%或霉变粒超过2%,以及大面积的发生发热起筋需扔掉
糕点
霉变,含水,糖,油较多
细菌,绒毛状的各色斑点酸败
马铃薯杆菌,变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