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性痢疾(菌痢)
传染病学之细菌性痢疾知识总结,包括它的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反应等内容。
药理学的抗精神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介绍了如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分裂症。
药理学的抗心律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分享了电生理学基础、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常用药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药理学的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癫痫是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而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细菌性痢疾(菌痢)
概念
定义
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表现
结肠假膜性炎
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
特点
夏秋两季多见
好发于儿童
症状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病因和机制
病因
致病菌——痢疾杆菌
G-,短杆菌
分四群,福氏、宋内、鲍氏和志贺菌
产生ET,志贺菌可产外毒素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苍蝇可为媒介)、污染的食物,水源
机制
致病力——细菌对粘膜的侵袭力
志贺杆菌的外毒素——水样腹泻的主要因素
痢疾杆菌→ 逃脱胃酸、SIgA抑制→ 肠粘膜→繁殖,内、外毒素→肠粘膜浆液纤维素性炎、溃疡
细菌毒素→强烈过敏反应→休克、DIC
中毒性菌痢
病理变化
多见于大肠
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严重
类型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性质
结肠的假膜性炎症
早期
急性浆液或粘液性卡他性炎
黏液分泌亢进
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Mφ浸润
中期
黏膜浅表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
形成特征性假膜
坏死组织+纤维素+炎症细胞+RBC+细菌
首先出现于黏膜皱襞的顶部,呈糠皮状,融合成片
一般呈灰白色,出血明显呈暗红色,受胆色素浸染呈灰绿色
形状不一的"地图状"的浅表溃疡
假膜一周后脱落,形成溃疡
晚期
渗出物、坏死组织被吸收、排出→健康组织再生、修复
阵发性腹痛、腹泻
变肠管蠕动亢进并有痉挛
里急后重、排便次数↑
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肛门括约肌所致
黏液脓血便
粘液分泌亢进、出血、白细胞渗出
发 热
毒血症所致
病程1~2w
预后好,少数转为慢性菌痢
并发症如肠出血 、肠穿孔少见
慢性细菌性痢疾
菌痢病程超过 2 个月以上者
原因
多由急性菌痢转变,福氏菌感染者居多
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病灶共存
慢性溃疡边缘常不规则
黏膜常过度增生→息肉
肠壁各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腹痛、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
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由于炎症加剧,出现急性菌痢症状的现象
部分患者,大便培养持续阳性,但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慢性带菌者、传染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滤泡性肠炎)
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
起病急骤,多为2-7岁儿童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致死
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多为卡他性炎
偶见肠壁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