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此篇思维导图举糖皮质激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其描述了体内过程以及介绍了此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禁忌证
编辑于2022-06-05 01:18:29"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体内过程
¤注射、口服均可吸收。 ¤约 80%左右和皮质激素转运蛋白(CBG)结合。 ¤可的松和泼尼松需要在肝内羟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才有活性。
药理作用及机制
1.对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促进糖异生、减少糖利用→增加糖原含量、升高血糖。 (2)蛋白质代谢:加速肝外组织(肌肉/骨/胸腺)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3)脂质代谢:大剂量长期使用可提高血浆胆固醇、促使脂肪重分布(向心性肥胖)。 (4)水和电解质代谢:较弱盐皮质激素作用→保钠排钾排钙利尿(保钠不保水!)。
2.抗炎作用
特点
①强大 ②非选择性 ③炎症全过程均有效(早期改善红肿热痛、晚期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 ④但不抗菌
机制
基因组效应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构象改变、HSP90等与GRα分离→后者携带糖皮质激素入核并结合DNA上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nGRE)→影响基因转录: ①诱导脂皮素-1 生成→抑制磷酸酶 A2→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介质表达↓ ②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和吞噬作用 ③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致炎作用 ④抑制 iNOS 和 COX-2 的表达→炎症介质表达↓ ⑤稳定溶酶体膜 ⑥稳定肥大细胞膜 ⑦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延缓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
非基因组效应(快速起效)
①膜受体 ②直接影响细胞能量代谢 ③细胞质受体的受体外成分介导的信号通路
3.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1)免疫抑制作用
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种属差异大;机制: ①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②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③抑制淋巴细胞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淋巴组织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 ④减少抗体和补体生成 ⑤消除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
(2)抗过敏作用
减少过敏介质的生成
4.抗休克作用
主要用于严重休克,尤其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机制: ①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 SIRS 和组织损伤、改善微循环 ②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形成 ③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兴奋心脏 ④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
5.其它作用
(1)允许作用:对某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它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退热作用:①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②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
(3)消化系统: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诱发溃疡
(4)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兴奋性、降低大脑电兴奋阈→癫痫和精神病患者慎用
(5)心血管系统:增加血管对活性物质的反应性→高血压
(6)血液与造血系统:①刺激骨髓造血,促进 RBC、Hb、PLT、Fbg、中性粒细胞生成(但功能↓);②减少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7)骨骼系统:骨质疏松(尤其是脊椎骨)
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 ①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如中毒性痢疾、暴发性流脑、败血症); ②但必须同时有有效抗菌药物; ③病毒性感染一般不采用; ④用药原则:早期、足量、短时、合用抗生素、先停激素再停抗生素; ⑤用药目的:迅速缓解症状,减轻炎症,保护心和脑等重要器官,减少组织损害,从而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 (2)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尤其是发生于重要脏器的炎症
2.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综合疗法较好;多发性皮肌炎是首选药 (2)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预防、治疗;可与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 A)合用 (3)过敏性疾病:严重时(尤其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组胺药无效时)的辅助用药
3.抗休克治疗
首选于感染中毒性休克(但必须合用抗生素);过敏性休克是次选药;其它各类休克都可选用。
4.血液病
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但停药易复发)。
5.皮肤病
局部用于湿疹、肛门瘙痒、接触性皮炎、牛皮癣;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尚需全身用药。
6.替代疗法
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次全切除术。
不良反应
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是指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2)诱发或加重感染:尤其是抵抗力↓的患者
(3)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加剧消化性溃疡,诱发胰腺炎/脂肪肝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和 AS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类固醇性糖尿病:对降糖药敏感性差
(7)精神症状:∵提高中枢兴奋性
2.停药反应(长期使用后)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指由于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合并应激时),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一旦突然停药或减药过快,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减少,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又不能立即分泌不足而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发热、低血压、低血糖等。 防治措施: ①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 ②尽量减少每日维持量/采用隔日疗法; ③停药时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待症状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停药
(2)反跳现象: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性/病情尚未完全控制
(3)停药症状:出现基础疾病没有的症状
禁忌证
严重的精神病史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