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这是一篇关于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思维导图,其内容涵盖了红霉素(抗菌作用;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常用药物
1.第一代: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 2.第二代: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3.第三代(酮内酯类):泰利霉素、喹红霉素
体内过程
红霉素对胃酸不稳定;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分泌于胆汁中(肠肝循环重吸收),红霉素在胆汁中浓度最高
抗菌作用和机制
抗菌谱
(1)第一代
抗菌谱比青霉素G广;对大多数G+菌、部分G-菌(如奈瑟菌、流感杆菌)、厌氧球菌、弯曲菌、嗜肺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有效;对MRSA也有一定作用。
(2)第二代
扩大对G-菌的作用;且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作用机制
不可逆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抑制新合成的肽酰基t-RNA移位→阻断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与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可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耐药性
细菌对同类大环内酯类有交叉耐药性,但对β-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性。
红霉素
临床应用
¤耐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者、链球菌感染、白喉带菌者、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弯曲菌/百日咳/军团菌所致感染; ¤其中弯曲菌、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结肠炎、白喉带菌者为首选药。
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很严重) ②肝损害 ③过敏反应
罗红霉素
抗菌活性和红霉素类似,但对胃酸稳定;血药浓度最高。
克拉霉素
¤抗菌活性在大环内酯类中最强(尤其是肺炎衣原体、军团菌)。 ¤不良反应轻(但可有神经系统反应)。
阿奇霉素
¤唯一半合成的 15 元大环内酯类。 ¤抗菌谱广(增加 G-菌);对某些细菌呈现快速杀菌作用,对肺炎支原体最强。 ¤t1/2最长→每日仅需给药 1 次;不良反应少(但可有神经系统反应)。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类
只能静脉注射给药
对 G+菌有强大杀菌作用(特别是 MRSA、MRSE);对 G-杆菌、厌氧菌无效
抗菌机制
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细胞壁合成。
¤仅用于严重 G+菌感染(特别是 MRSA、MRSE 所致感染→首选药)。 ¤假膜性肠炎(口服给药)是首选药。
①耳毒性②肾毒性③过敏反应(红人综合征)
多黏菌素类
1.抗菌谱:窄谱慢效杀菌药(静止期和繁殖期);仅针对某些 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2.抗菌机制:类似去垢剂→解聚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所致全身感染。
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洁霉素,林肯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
¤和红霉素类似。 ¤对各类厌氧菌的强大抗菌作用;但对G-杆菌、肠球菌、MRSA、肺炎支原体不敏感。
和大环内酯类相同
1.需氧 G+菌所致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为首选药。 2.厌氧菌感染:口腔、腹腔、妇科感染。
①胃肠道反应(林可霉素可见严重假膜性肠炎→甲硝唑、万古霉素治疗) ②过敏反应 ③肝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