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总论(法律职业伦理基本准则)
法律职业伦理基本准则,分为崇尚法律,依据事实,注重平等,追求正义,保守秘密,恪守诚信,讲究高效。从业清廉。
编辑于2022-06-10 01:15:28法律职业伦理基本准则
第一节 崇尚法律
一、内涵
一、崇尚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并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整个国家、社会的运作过程中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普遍性。
1、崇尚法律,意味着法律是其他社会规范系统的价值标准,是评判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
2、法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承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便是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
3、崇尚法律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4、既然法律至上意味着法律是评判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解决社会冲突的首要选择,这就意味着还有其他较高和较低层次的准则,有解决社会冲突的次要选择,因此,不存在孤立看待法律权威的问题。
二、具体体现
法律职业人员必须严格依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从事职业活动,法律职业者应当以法律为其言行准则,不能以任何理由破坏法制的权威。 崇尚法律认同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内容,坚持法律至上也是对法律职业人员深层次的道德要求。这一层面的道德要求不仅需要法律职业人员依法办事,更要求他们以法律为本,坚持以专业的精神独立地从事职业活动,不受政党,机关、个人的非法干预。
第二节依据事实
一、内涵
1、法理学认为,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是有证据证明、可以运用法律方法识别认定的客观事实。
2、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个方面,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情况,
3、行为则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及其结果。
4、法律事实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可证性的特点。
二、具体体现
1、案件是否处理得正确,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正确、处理得当、程序合法。其中,首要的是事实,只有查清事实,才能正确运用法律。
2、要求法律工作者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一切从案件的客观事实出发,依审查确实的证据和凭借这些证据认定的事实处理案件,并严格依法办事,不能臆测事实,更不能枉法裁断。
第三节注重平等
一、内涵
平等是指公平地对待一切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平等准则又可以分为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形式平等针对法律的普适性,实质平等针对个案的特殊性。
二、具体体现
在诉讼过程中,作为中立方的法官,注重平等就是要求其做到公正、中立、平等地对待案件的每一方当事人。
对检察官而言,注重平等表现为,依法尊重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尊重法官和律师,遵守法庭秩序,依法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责。
注重平等要求律师用公正对待当事人及其他律师。
第四节追求正义
一、内涵
1、正义的目标是直接指向“善”的,是人类一种最高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 2、正义包括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二、具体体现
1.司法正义的实现要求法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以及对正义深刻的理解和不懈的追求,这些构成了法官正义品格的核心内容。
2.现代社会要求检察官以客观公正为念,不偏袒、公平地采取职权活动,以追求和实现公平、公正为基本道德要求和职业理想。
3.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律师不能在背离自己对法律的理解的前提下,在背离普遍的社会正义观念的情况下谋划私益,因为这种有悖于法律理性的判断将影响整个法律秩序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保守秘密
一、内涵
保守秘密就是要求特定的人员在一定的期限和范围内以一定的手段保守特定信息和资讯,不公之于众。
二、具体体现
1.保守秘密要求法官保守审判工作中知悉的秘密。
2.保守秘密要求检察官保守检察工作中的各种秘密。
3.保守秘密要求律师保守当事人的秘密。
4.保守秘密同样适用于公证员。
第六节恪守诚信
一、内涵
在有关诚信的权威著作《诚信》中,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一种社会成本,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他将诚信定义为“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
二、具体体现
1.从法官的角度讲,恪守诚信要求法官忠实于法律,忠实于法律精神,依法裁判,慎重地运用自由裁量权。
2.从检察官的角度讲,诚信规范意味着忠于事实、忠于法律,诚信执法,树立良好的检察官形象。
3.诚信规范对律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5条规定: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
第七节讲究高效
一、内涵
法律层面上的效率主要是指司法效率,即司法资源的投入与办结案件及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司法效率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合理、节约的司法资源,谋取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障和对社会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具体体现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任何被逮捕的人,在被逮捕时应被告知逮捕他的理由,并应被迅速告知对他提出的任何指控。”
美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司法行为准则》第三部分第8条规定:“法官应当迅速地、有效地、公正地处理各种司法事务。”
注重高效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中也大都有体现。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1条规定法官应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意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第八节 从业清廉
一、内涵
在法律职业伦理中,清廉准则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工作中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非法利益,不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做出违反法律或行业规章、规定的行为,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秉公执法,无私奉献。
二、具体体现
1.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具备清廉的品德,具体包括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等。
2.对于检察官而言,清廉也是其法律职业伦理中重要的行为准则。清廉准则要求检察官不取非分之财,不做非分之事,保持清廉本色。
3.对律师而言,清廉要求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报酬或者其他费用。律师不得在律师事务所正常业务收费外索要、收受报酬或实物。律师不得违反律师事务所收费制度和财务纪律,非法挪用、私分、侵占业务收费款项。律师在从事法律服务时,只能按照法律合理取得报酬,不能牟取非法利益。
当注重效率和追求正义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首先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效率包含着公正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以最经济的方式来实现公正是效率追求的目标。其次,公正与效率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在一定情况下,程序公正作为程序的单一价值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属性,而效率的价值目标恰好可以对此予以弥补。 2、总体上,两者发生矛盾时,处理两者关系一个总的原则是利益权衡原则:即一般情况下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司法效率,理想境界是使两者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分享天平的两端;特殊情况下即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特别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以司法公正优先;不排除不同的诉讼领域不同的界定。
第一节 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
一、伦理与道德 (一)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1.伦理作为群体存在与发展之道、之理,既指一种客观的实然的规律,也包 括主观的应然之理,即价值与规则,而道德更多地侧重于后一方面,指的一种应当、一种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 2.按照道家、黑格尔的思想模式,伦理是一种普遍之道,而(道)德则是一种具体体现。伦理更多地倾向于主体、集体、团体、社会、客观等,道德更多地与个体、个人、主观相联系。 3.伦理作为一种普遍之道,对于人来说是外在的,而道德则是内在的,是通过唤起人们的良知而得以贯彻和体现的伦理之道。伦理的核心价值是正当,道德的核心价值是善(美德、德性等); 4.伦理约束依赖人们给予共识的公平与正义感;道德约束依赖于个人的道性。 (二)伦理与道德的联系 1.伦理包含道德于其中; 2.伦理是道德之源,是道德的宗旨与归宿所在;道德促进伦理生活的完善与升华; 3.对于人类来说,无论是习俗,还是当下的规律,其后都隐含着价值判断和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