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事诉讼法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刑事诉讼法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第一审程序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审查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庭前审查,决定是否开庭审判的活动
法条
《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理”。
意义 审查案件主要是查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是否具备了开庭了开庭审判的条件
子主题
审查案件主要是查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是否具备了开庭了开庭审判的条件
审查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1)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
(2)起诉书是否写明被告人的身份,是否受过或者正在接受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处分,被采取留置措施的情况,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时间、种类、羁押地点,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
(3)是否移送证明指控犯罪事实以及影响量刑的证据材料,包括采取技术调查、侦查措施的法律文书和所收集的证据材料
(4)是否查封、扣押、冻结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或者其他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是否逾期;是否随案件移送涉案财物、附有涉案清单;是否列明涉案财物的权属情况;是否就涉案财物处理提供了相关证据材料
(5)是否列明被害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是否附有证人、鉴定人名单;是否申请法庭通知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并列明有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是否附有需要保护的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名单。
(6)当事人已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已接受法律援助的,是否列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7)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否列明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是否附有相关证据材料。
(8)监察调查、侦查、审查起诉程序的各种法律手续和诉讼文书是否齐全。
(9)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是否提出了量刑建议、移送了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10)有无《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2项至第6项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方法
认真地审阅起诉书,并围绕上述审查内容逐项予以审查,以判断是否具备了开庭审判的程序性条件。尽管《刑事诉讼法》将案卷移送制度恢复为全案移送主义,但依然强调开庭前只进行程序性审查。最高法《解释》也不再要求法院指派审判员负责审查,这样有利于避免审判人员先入为主、先定后审。
审查后的处理
(1)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
(2)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应当同时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自诉;
(3)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但是,对人民检察院按照缺席审判程序提起公诉的,应当依照本解释第二十四章的规定作出处理;
(4)不符合前条第二项至第九项规定之一,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以内补送;
(5)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后,人民检察院根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
(6)依照本解释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
(7)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依法受理。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开庭审判:双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到庭当面对质。
1、确定审判长及合议庭组成人员
2、开庭10日以前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辩护人
3、通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开庭5日以前提供证人、鉴定人名单,以及拟当庭出示的证据。
4.召开庭前会议
(1)人民法院召开庭前会议: ①证据材料较多 案情重大复杂的; ②控辩双方对事实、证据存在较大争议的; ③社会影响重大的; ④需要召开庭前会的其他情形。
(2)向控辩双方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①是否对案件管辖有异议;②是否申请有关人员回避;③是否申请不公开审理;④是否申请排除非法证据;⑤是否提供新的证据材料;⑥是否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庭前会议 ⑦是否申请收集、调取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⑧是否申请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调查人员、侦查人员或其他人员出庭,是否对出庭人员名单有异议;⑨是否对涉案财物的权属情况和人民检察院的处理建议有异议;⑩与审判相关的其他问题。
5、开庭3日以前将传唤当事人的传票和通知书,鉴定人等出庭的通知书送达通知有关人员出庭,也可以采取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能够确认对方收悉的方式,对 被害人人数众多的涉众型犯罪案件,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布相关文书通知有关人员出庭。
6、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开庭3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