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刺灸法概念与分类
这是一个关于刺灸法概念与分类的思维导图,刺灸法(needling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s)主要阐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这是一篇关于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七节 蛋白质定向与分拣,第六节 多肽链的剪切,第五节 多肽链的折叠,第四节 蛋白质拼接,第三节 共价修饰,第二节 N端氨基酸的去除,第一节 蛋白质翻译后加工的主要方式。
临床解读心电图的顺序和方法,分享了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的内容,如有错误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一起学习。
药理学抗菌药物部分知识总结,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细菌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刺灸法概念与分类
刺灸法的概念与分类
刺法
采用不同的针具,刺入人体穴位(或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由砭石刺法发展而来
灸法
用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艾绒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热刺激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刺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刺激的强度
通过手法作用力的强弱实现
轻
捻转角度<90°,频率<60次/分
提插幅度<0.3cm,频率<60次/分
中
捻转角度90°~180°,频率60~90次/分
提插幅度0.3~0.5cm,频率60~90次/分
重
捻转角度>180°,频率>90次/分
提插幅度>0.5cm,频率>90次/分
刺激的时间
实行针刺手法时作用力持续时间
刺灸法的注意事项
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气灭菌
最佳
药液浸泡
医者手指消毒
施术部位消毒
治疗室消毒
毫针刺法
毫针的构造、规格
体位选择
进针法
进针的方向角度与深度
行针
行针的基本手法
捻转
角度一致,180~360°,频率快慢一致,90次/分
提插
幅度一致,3~5分为宜,频率一致,60~90次/分
行针的辅助手法
刮法、弹法
不宜实行大角度捻转的部位
飞法(搓法)、震颤法
肌肉丰厚的部位
摇法
浅表
循法
刮弹不大摇浅表,飞搓震颤肉厚循
得气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得到经气感应。得气是实施补泻手法的前提和基础。
针刺补泻
单式补泻手法
捻转补泻
拇指左转,角度小、力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
左小慢短
拇指右转,角度大、力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
右大快长
提插补泻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
徐疾补泻
徐徐刺入,少捻转,迅速出针为补法
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为泻法
迎随补泻
随着经脉循行方向为补
迎着经脉循行方向为泻
呼吸补泻
呼进吸出为补
吸进呼出为泻
开阖补泻
出针后揉按针孔为补
出针后摇大针孔为泻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施与均匀的提插、捻转
复式补泻手法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针刺的注意事项
艾灸法的作用
常用灸法
艾灸
艾炷灸
直接灸
瘢痕灸
涂少量大蒜汁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燃尽,一周左右可化脓(脓液色白清稀)形成灸疮,治疗哮喘、顽痹、瘰疬。
哮喘顽痹瘰瘢痕
无瘢痕灸
涂少量凡士林增加粘附性,燃剩2/5或1/4左右,以局部充血有红晕为度,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
间接灸
隔姜灸
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外感表证
隔姜寒呕痹腹痛
隔蒜灸
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疡、虚劳、顽痹
隔蒜肺痨瘰腹积,初疮虚劳顽痹齐
隔盐灸
只用于脐部,神阙灸。回阳救逆固脱。伤寒阴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隔盐吐泻中风脱
隔附子饼灸
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宫寒不孕、疮疡久溃不敛。
附肾阳虚疮不敛
艾卷灸(艾条灸)
悬起灸
温和灸
2~3cm
慢性
雀啄灸
一上一下
回旋灸
保持一定距离,向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
急性
实按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太乙痿痹麻不遂,雷火寒湿急扭挫。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其他灸法
灯火灸
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
小儿痄腮、吐泻、麻疹、惊风
天灸 刺激性药物
白芥子灸
咳喘、关节痹痛、口眼歪斜
细辛灸
敷涌泉或神阙治疗小儿口腔炎
天南星灸
敷颊车、颧髎治疗面神经麻痹
蒜泥灸
敷涌泉穴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治疗扁桃体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
斑蝥灸
癣痒
灸法补泻
以火补之,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施灸的注意事项
先后顺序
阳阴,少多,上下
禁忌
面部乳头大血管不宜直接灸,关节活动部位不宜化脓灸
空腹、过饱、过劳、对灸法恐惧,慎用
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
防止烧伤,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其它
拔罐法
罐的吸拔方法
火罐法
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水罐法
抽气罐法
拔罐的应用方法
留罐法,闪罐法(麻木疼痛),走罐法,刺络拔罐法(丹毒,扭伤,乳痈),留针拔罐法,药罐法(煮药罐,储药罐)
三棱针法
三棱针点刺法
四肢末端及肌肉浅薄处
三棱针散刺法
在特定部位实行多点点刺,用于局部淤血、血肿、水肿、顽癣
三棱针刺络法
肘膝关节附近。曲泽、委中(急性吐泻、中暑、发热)
近心端用止血带结扎,对准针刺部位静脉,斜向上刺入静脉2~3mm
三棱针挑刺法
较于平坦、利于挑提牵拉部位,如背俞穴。痔疮,麦粒肿,肩周炎,瘰疬
适用范围
实热瘀痛证
皮肤针法
七星针7,梅花针5,罗汉针18
腕力叩刺,垂直;滚刺法
轻刺
头面部、老弱妇女、虚证、久病
轻刺头弱女虚久
重刺
腰臀部、青壮年、实证、新病
电针法
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
先将电流按钮归零,断电源,再取下导线
疏波--兴奋作用,密波--抑制作用
疏密波增加代谢
断续波刺激横纹机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