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修第六章
2021年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思维导图,包含基本内容和文字表述题重点(高亮部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2-06-15 11:09:20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质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原因
其最本质特征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并存,体现了而二者的统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族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便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律巩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和行使立法权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
法律案的公布
法律执行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法律活动
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专门活动
原则
司法公正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法律遵守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原因
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系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中国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是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要求
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彻底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保证人民的广泛参与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属性
要求
要求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等,都应当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平等履行公民义务
要求违法必究
要求非歧视,即无差别对待
要求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意义
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有利于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
有利于彻底贯彻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确保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要求
强化到的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运用法制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必须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法律遵守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重大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
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重点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依托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十一个坚持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国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我国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法
仲裁法
人民调解法
引渡法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
宪法的意义、作用、地位
我国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总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原则
党领导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自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正当性思维
规范性思维
有规则有原则
逻辑性思维
有依据
科学性思维
符合规律事实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普遍适用性
优先适用性
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
要求
权由法定
有权必又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
内容
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救济公平
权利保障
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
立法保障
行政保障
司法保障
程序正当
合法性
中立性
参与性
公开性
时限性
培养法治思维的方法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守住法律底线
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义务
法律权利
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
特征
内容、种类和是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不可侵犯
依法行使
法律义务
由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特征
历史的
源于现实需要
依法设定
可能发生变化(现实的)
关系
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行使为依据
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和义务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内容
政治权利
选举权
表达权
民主管理权
监督权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名誉、姓名、肖像等相关
住宅安全权
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利
私有财产权
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卫生安全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自由
文化教育权力等
要求
目的的正当性
必要性
法定性正当程序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为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义务
依法纳税义务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遵纪守法,弘扬正气,遵守宪法、遵守校纪校规,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敬廉崇洁,公道正派,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
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明礼修身,自尊自爱,自省自律
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男女交往文明
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尊重法律权威
学习法律知识
参与法律实践
立法讨论
旁听司法审判
参与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养成守法习惯
增强规则意识
守住法律底线
提高用法能力
维护自身权利
维护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