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胚 第五章 血液与淋巴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章血液与淋巴相关内容概要,源自汕头大学课程PPT。主要内容有:血液、骨髓结构和血细胞发生、淋巴。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八章泌尿系统相关考点及内容概要,包括:泌尿系统的介绍、肾、排尿器官。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相关考点及内容概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绪论 相关考点及内容概要,包括:光学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电子显微镜、糖类、免疫组织化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5.血液和淋巴
血液
血浆
其上层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血细胞
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血细胞分类及其正常值】
红细胞
直径7~8.5μm,双凹圆盘状
无细胞核、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特点:可塑性强,膜骨架结构可变形
寿命120天,被巨噬细胞清除
新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稍大,胞质有残余核糖体
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
成人0.5%~1.5%,新生儿3%~6%
白细胞
无色有核球状
免疫防御功能
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数量最多
直径10~12μm,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某些疾病情况下
核左移
核分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
核右移
核分4~5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
与核在左边、右边无关 核分叶越多,细胞越接近衰老
细胞质染成粉红色,有红紫色颗粒
功能
可做活跃的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
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
参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反应
吞噬细菌后,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
血液中停留6~7h,结缔组织中存活1~4天
嗜酸性粒细胞
直径10~15μm,核多为两叶呈八字形,嗜酸性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染成橘红色
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组胺酶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分解组胺,减弱过敏反应
释放碱性蛋白和酶类,杀灭蠕虫
嗜碱性粒细胞
直径12~15μm,核呈“S”或不规则形,偶见分叶
嗜碱性颗粒蓝紫色,大小、形状不甚规则
含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成分与肥大细胞相同
数量最少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凝血
单核细胞
体积最大
直径14~20μm,核呈肾性、马蹄形、卵圆形、不规则
染色质松散,细胞质呈灰蓝色,内含嗜天青颗粒
活跃变形运动、明显趋化性
血流停留1~5天
→结缔组织
→分化为巨噬细胞
功能:消灭衰老病变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淋巴细胞
直径
6~8μm
小淋巴细胞
9~12μm
中淋巴细胞
13~20μm
大淋巴细胞
核为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浓密,呈块状,染色深,细胞质少,嗜碱性,蔚蓝色,少量嗜天青颗粒
核染色质疏松,着色浅,细胞质多,少量嗜天青颗粒
丰富游离核糖体、少量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仁常见
分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
75%,细胞免疫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
10~15%,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10%,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血小板
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块
结构
双凸扁盘状,极易变形,无核有细胞器
周边部浅蓝色
透明区
中央有密集蓝紫色颗粒
颗粒区
有特殊颗粒、致密颗粒、少量溶酶体
微管
小管系统
开放小管系
管道与血小板表面连通
致密小管系
收集钙离子、合成前列腺素
止血凝血
黏着、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血栓
保护血管内皮,维护血管管壁完整性
骨髓结构和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演变:
卵黄囊(胚胎第三周)→肝(第六周)和脾(第4月)→主要红骨髓造血(胚胎后期出生后)
骨髓的结构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
红骨髓
造血组织
造血组织长骨干的骨髓腔
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
组成
网状组织
网状细胞
造血干细胞
基质细胞
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
分泌体液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网状纤维
造血细胞
血窦
腔大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
造血诱导微环境:是造血细胞生存、增殖、分化的微环境
黄骨髓
脂肪组织
保持造血潜能
可转变为红骨髓造血
血细胞发生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造血祖细胞,再定向分化成成熟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又称多功能干细胞)
类似小淋巴细胞,质内除大量游离核糖体和少量线粒体,无其他细胞器
特性
有自我复制能力
不对称有丝分裂
造血祖细胞
原干细胞
强增殖潜能
多向分化能力
不均一性
造血祖细胞(又称定向干细胞)
髓系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淋巴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T细胞和B细胞
过程的形态演变
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早、中、晚三期)、成熟阶段
变化规律
细胞由大变小
(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细胞核由大变小
红细胞核最后消失
粒细胞核由圆形变杆状乃至分叶
(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
核内染色质由细疏变粗密,核着色由浅变深,核仁由明显至消失
细胞质由少变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胞质中特殊结构或成分有无到有并增多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
分裂能力由有到无
(淋巴细胞仍保持强潜在分裂能力)
淋巴
淋巴管内液体,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单向,毛细淋巴管→淋巴导管→静脉
不同部位和生理情况,组成成分有变化
组织液回流的辅助渠道,维持组织液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