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梳理,一图让你读懂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古七段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必备,思维导图整理框架,记忆术记住琐碎知识点
人的身体相关的英语单词思维动图,包含四肢、 皮肤、 毛发、头部、 颈部、 躯干等单词总结。
评剧《报花名》的思维导图,帮助你理清戏词逻辑,更快地学会唱。这个选段在评剧艺术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深受观众喜爱。
这是一篇关于家庭急救常识思维导图、注意事项、物品、处理,干货满满,欢迎点赞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文学史 三古七段论
定义
断代方法
视角
文学史分期
因素
文学本身
1个中心
文学作品
9个方面
创作主体
作品思想内容、文学体裁、文学语言、艺术表现
文学流派、文学思潮
文学传媒、接受对象
逻辑联想记忆: 创作主体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表达思想内容,运用了一定的文学体裁。他的文学语言优美,艺术表现力强,形成了文学流派,带动了规模化的文学思潮。出版商利用一系列传媒方式,让文学作品传达到读者(接受对象)。
进程
中国社会历史
上古期
时间
(先秦~两汉,即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
先秦
第二段
秦汉
总体特征
①各种文学体裁开始萌芽。
②以儒、道两家为主的中国文学思潮开始形成。
③士大夫作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以及文字作为传播媒介的格局基本奠定。
中古期
魏晋~明中叶,即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天宝末~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
戴着围巾的天线宝宝, 拿着南瓜到松树下 做蒸的汤圆
①进入文学自觉的时代。
②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白。
③文体
诗、词、曲三种重要文体相继登上各自发展进程的顶峰;
小说
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
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
④出现了印刷出版、舞台表演等新型的文学传媒形式。
⑤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涉及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
明中叶正德末~五四运动,即公元16世纪~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
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家境再好也不能吸鸦片
①市民化和商品化极大地影响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
②创作主体出现个性解放的趋势,逐渐突破理学的禁锢,追求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自由。
③诗文等传统的文体仍有发展,但难以突破,通俗文体则生机勃勃。
总述
新视角
不同于朝代分期,三古七段是处理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一种新的视角。
目的
本教材将两种视角结合起来,以考察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作用
可收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