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学概论 第一章法理学
法学概论 第一章法理学 包含: 1、法的起源、本质与基本特征 (一、法的起源、二、法的发展、三、法的本质及其特征) 2、法的价值和功能(一、法的价值 、二、法的功能 ) 3、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一、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编辑于2022-06-23 09:18:15这是一篇关于建设工程总投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设备 工器具购置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等组成和计算。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程序、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第四节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章 行政管理规范 (第一节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 行政管理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第三节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及其相互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建设工程总投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设备 工器具购置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等组成和计算。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程序、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第四节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章 行政管理规范 (第一节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 行政管理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第三节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及其相互关系.)
法学概论 第一章法理学
1、法的起源、本质与基本特征
一、法的起源 选择 ☆
法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出现而渐进产生的。
(1)原始社会中最典型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是氏族。
原始社会主要由氏族习惯调整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
(2)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二、法的发展 选择 ☆
1.从法的形式上看,法的发展体现为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程。 从法的内容上看,法的发展经历了从法与宗教、道德等社会规范的浑然一体到逐渐分离和相对独立的过程。
【了解】不同的法学家对于法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英国法学家梅因将法的发展总结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德国思想家韦伯认为法的发展是从不合理走向合理、从实质合理性走向形式合理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发展是从一个历史类型向另一个历史类型依次更替的过程。
2.人类历史上的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前三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属于剥削阶级类型。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反映并维护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法。
三、法的本质及其特征
①自然法学派:是否符合自然法,是实在法好坏优劣的鉴别标准
②分析法学派:法是主权者意志的体现
奥斯丁:法是主权者的命令 边沁:法应当有规范的形式 凯尔森:一个共同体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构成严密的规范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法学
认为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马克思主义从区分法的现象与本质入手,揭示了法的本质。
(1)首先,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其次,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3)最后,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基本特征:
(1)法是能够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法是带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社会规范。
(4)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6)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2、法的价值和功能
一、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概说: 法自身所应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被称为法的内在价值。
法对效率的促进: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社会主体利益需求的多样性,不同的法的价值在实现过程中难免发生冲突。
【简答题】简述法对效率的促进。 (1)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和宗旨便是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分配 资源,以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 (2)法律通过确认和维护生产者的基本权利,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 效率。 (3)法律通过确认、保护和创造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模式,提高社会整体 的生产效率。 (4)法律通过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持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法律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费用,间接实现效率的提高。
所谓法的价值,简单说来就是法的这种规范体系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 核心问题是法的价值确认和价值位阶问题。
价值冲突需遵循的原则:
价值位阶原则;
个案平衡原则;
比例原则
法的价值的定义表明:
(1)法的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同“法律规则”“法律行为”等实体范畴相区别。
(2)法的价值不是独立于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法的存在物。只有当法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人与法之间形成价值关系,法才有价值可言。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也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法的价值 简答
(1)法对秩序的维护(确定权利义务边界/解决纠纷/经济秩序/权力运行秩序)
(2)法对自由的确认(规定自由的范围/法律后果/法是自由与责任相联结的纽带)
(3)法对正义的实现(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重要标准)
(4)法对效率的促进。(确认生产者权利/保护经济模式/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1-法律通过确认和维护生产者的基本权利,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
2-法律通过确认、保护和创造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模式,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
3-法律通过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持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法律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费用,间接实现效率的提高
二、法的功能
法的规范功能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四种
(1)法的指引功能指的是法对主体行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引导功能。
(2)法的评价功能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可以被用来评判和衡量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3)法的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阐释的是法的教育功能。
(4)法的预测功能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相应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一是对行为模式进行预测,
二是对行为后果进行预测。
3、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一、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法制: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统称。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依法统治。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程序为保障,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国策。
一、区别:
(1)法制是社会制度,是治国工具;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2)产生和存在的社会背景不同。法制既可以产生于民主社会,也可以产生于专制社会。法治只能产生于民主条件之下,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
(3)两者的基本要求不同。法制强调社会治理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但法治更侧重于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
二、联系:
(1)法治对法制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法制是法治形成和建立的重要基础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1)民主是法治的基础
其一,民主是法治的前提。
其二,民主是法治的重要原则。
其三,民主是法治的力量源泉。其四,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
(2)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其一,法治确认民主。
其二,法治规定民主的范围。
其三,社会主义法治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其四,法治是保卫民主的武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2017 年:“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2.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科学立法。 3.法治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同自由、平等、公正相呼应。
1.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的运行也需全面反映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两者需要融合:其一,在立法工作方面,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二,要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和公正司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执法工作的价值引领,作为适用和解释法律法规的基本价值遵循。其三,在守法环节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2)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体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科学立法。
(4)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坚持严格执法。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公正司法。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全民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