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起源
《艺术概论》王朝元主编版知识整理,包括:原始“艺术”与劳动、有关艺术起源的其它学说、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
编辑于2022-06-28 16:24:17艺术起源
原始“艺术”与劳动
原始“艺术”
最早的艺术品可以追溯到3.5万年以前的史前艺术,其最高成就的重要代表是洞穴壁画和原始雕塑ߗ
早期的人类以牛ߐᩩ찟ധ퉥ꨧ驥꺧ꄥ�ᡤ휤躤軨恥蛤휥﹨ᡊ
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鲁迅谈论,许多艺术家对于这幅画的评论都过于“摩登”
原始人作画时并不会想太多
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
史前雕塑ߗ䧧ꦧ䟤ꧤꎥ嬥뭥鍳–2.5
万年前
夸张突出女性特征,弱化五官,可以认为是当时女性崇拜的偶像
法国劳塞尔的执牛角的女裸浮雕
《劳塞尔的维纳斯》
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
实用功利属性
“护符”
尽管被学者称为“原始艺术”,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建立在传统的艺术概念上的
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至少有300万年以上的历史
劳动在人猿进化为人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区别于动物的生活方式
成为最初的语言的创作来源,进而推动大脑思维发展,使人类脑量增加
劳动不仅仅创造了艺术,更是创造了人本身及人类社会
工具的制造是人类诞生的标志,它表现出的是一种“自觉的活动”,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距今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的遗址
粗糙的打制石器
人类文明的萌芽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遗址
研磨精致,实用功能提高
外形上有了美的特征,对称、形状变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
大汶口出土的玉斧
加工精致
成为一种权力或者力量的象征
通过工具ߛ௸栗䥈橀॒줽倫诼줺꧱를१릜餺樇ꦈᦄ隷把
制作工具及捕获的工具面前不仅看到了实用价值,并逐渐意识到自我意志的实现
希腊神话故事
* 赫拉克勒斯建功立业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 后羿射日、愚公移山
艺术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创造出来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是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条件
劳动实践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
创造了自身区别于动物界的特殊本质,并将它对象化
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准备了心理条件
有关艺术起源的其它学说
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对自然的摹仿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
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原始艺术而言,摹仿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摹仿说不能阐释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康德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
不受外界功利因素影响的精神创作活动,除了本身的精神愉悦外不具有其他目的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
继承观点,并认为人的审美和游戏一样,是一种 精力过剩的使用,是想象力的游戏
*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 对席勒的观点,进行补充,过剩的精力运用于自由的摹仿活动中
弱点
当物质生产达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有艺术的发生,但通过原始遗址,事实并非如此
观点只是从生物学或心理学出发,忽略了重要的社会原因
过分强调艺术与劳动、功利的对立
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学活动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
《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
相信万物有灵
“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的作用”
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原始艺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导致两者发生的根本因素还是原始人类的实践活动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19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西方美学思潮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自己体验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并用种外在的形式的标志表达出来
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1895-1982)
符号美学
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就脱离了现实,
同样不能完备的阐释艺术的起源问题
“潜意识说”
弗洛伊德把艺术看作个人潜意识的表现,“潜意识”便是被压抑的性欲。
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186-1927)
在《艺术起源》
“这种舞蹈大部分无疑是想激起性的热情”
艺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
旧石器时代晚期
以牛、马等动物形象为题材
表现形式
岩洞壁画
雕塑
石刻
巫术
艺术史学家詹荪
* 洞穴里面的壁画,像是从大地母亲的子宫中获取丰富的动物 * 生殖力的神秘仪式
大约公元前3000年
古文明时代
形成王权与神权合一的社会体制
古埃及艺术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均保持相对稳定性
古埃及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雕像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古希腊艺术的鼎盛时期
古埃及的强调对称、秩序原创依然保持
以自由民主为主体的民主政治
贡布里希
从单纯地表现是什么到同时表现怎么样的造型革命
公元前4世纪–13世纪
欧洲
哥特式建筑
宏大结构与高耸入云端的尖塔
时代精神体现最为集中和鲜明的艺术形式
绘画艺术
按基督教义等级确定画像人物比例
文艺复兴
透视法
* 15世纪后期–16世纪前期 * 达.芬奇 * 米开朗基罗 * 拉斐尔
东方
佛教
石窟
莫高窟有洞窟42个
* 南北朝 * 南朝重义理好玄学 * 北朝重禅学好修行 * 坐禅、观像 * 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 * 隋朝统一南北,佛教呈现融合趋势 * 宋代 * 石窟艺术完全失去宗教幻想成分 * 山西的永乐宫壁画
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是鲜明地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相关的
经济基础不是促成艺术发展的唯一因素
两个层次的不平衡
艺术发展的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某种艺术形式与整个艺术之间的不平衡
文化大系统
物质文化
基础
制度文化
中介
精神文化
核心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识功能
艺术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方面的社会、自然的知识,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孔子“兴观群怨”
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能够熏陶和感染人们的思想感情,净化人们的灵魂,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上的深刻变化,使之得到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孔子的“礼乐相济”的思想、亚里士多德
表现形式
潜移默化
是指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是具有积极主动的过程
以情感人
是指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具体感受到的感性世界,并且对事物的情感态度,推动欣赏者走向实践
寓教于乐
决定了艺术欣赏活动给人以道德和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
审美娱乐功能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人们的身心愉悦,得到放松,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赏析悦目,畅神益智,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作用:积极的休息
相互关系
子主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