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这是一个关于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方式、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总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方式
组成性表达
特点
一般不受环境或代谢状态变动而变化
在生物个体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少的基因
如:编码核糖体蛋白基因,糖酵解酶基因,DNA复制和RNA转录相关酶等
适应性表达
指环境的变化使其表达水平变动的一类基因表达
类型
诱导(induction)
环境条件导致表达水平增高,可诱导的基因
阻遏(repression):环境条件导致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可阻遏的基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总论
分类
正转录调控
调节基因的产物是激活蛋白
正控诱导
效应物对存在使激活蛋白处于活性状态
正控阻遏
效应物的存在使激活蛋白处于非活性状态
负转录调控
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蛋白,阻止基因结构表达,作用部位:操纵区
负控诱导
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结合,结构基因(不)转录
负控阻遏
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基因不转录
主要特点
调节类型
可诱导调节
可阻遏调节
平时开启,由于代谢物或化合物积累将其关闭,阻遏基因表达→ E.coli的色氨酸操纵子
操纵子的调控
乳糖操纵子
编码的3个酶
β-半乳糖苷酶(使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β-半乳糖苷透过酶(使乳糖进入细菌细胞内)
β-半乳糖苷乙酰基转移酶(使β-半乳糖第六位碳原子乙酰化)
色氨酸操纵子
组成
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区
DNA水平的调控
基因拷贝数
DNA重排
强弱启动子
rRNA操纵子(rrnB,rrnE)
P1强启动子,对数生长期;P2弱启动子,氨基酸饥饿状态,细胞中PpCpp浓度↑,维持细菌缓慢生长
SI操纵子(rpsA)
P1,P2强启动子,P3P4弱启动子,受应急反应调控
DnaQ操纵子(RNA聚合酶调控)
酶活性低,弱启动子P2控制;RNA聚合酶高,强启动子P1
转录水平调控
转录起始的调控(关键)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核心酶
转录延伸
σ因子
转录起始:负责模板链选择和转录起始,使酶专一性识别模板启动子
转录终止调控
抗终止作用
抗终止因子:阻止转录终止的蛋白
弱化作用
弱化子
转录后调控
原核生物最直接有效调控方式
翻译或翻译后水平
包括
Z
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Y
β-半乳糖苷透过酶:转移乳糖进细胞
A
β-半乳糖苷乙酰基转移酶:形成乙酰半乳糖
启动子
控制子
阻遏子
酶的诱导
乳糖诱导→乳糖类似物
异丙基半乳糖苷(IPTG)
巯甲基半乳糖苷(TMG)
安慰性诱导物
乳糖操纵子模型
主要内容
Z,Y,A基因的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的mRNA分子编码
该吗RNA分子的启动区(P)位于阻遏基因(I)与操纵区(O)之间,不能单独起始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基因的高效表达
操纵区是DNA上的一个小段序列(26bp),是阻遏物到结合位点
当阻遏物与操纵区相结合,lac mRNA转录起始受抑制
诱导物通过与阻遏物结合,改变它的三维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区结合,激发lac mRNA的合成
lac操纵子本底水平表达
诱导物(异构乳糖)的转运需要透过酶
异构乳糖的产生是由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形成的
非诱导状态下本身具有少量的lac mRNA合成 →本底水平的组成型合成
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反应
有乳糖能维持lac mRNA的生物合成
乳糖消耗完后变成阻遏状态,无lac mRNA合成
无葡萄糖+有乳糖→合成lac mRNA
阻遏物lacI基因产物及功能
阻遏蛋白结构
弱启动子控制合成
N端:HTH结构域; 中间是两个相似的核心结构域,可以与诱导物结合:1→2
C端是一个α螺旋,参与阻遏蛋白的聚合:2→4
lacI弱启动子若变为强启动子,阻遏状态很强,转录被抑制
cAMP与代谢物激活蛋白
cAMP(环磷酸腺苷)
腺苷酸环化酶作用变来的
大肠杆菌中,cAMP浓度受葡萄糖代谢调节,葡萄糖高,cAMP低; 有其他不经糖酵解的碳源,cAMP高
大肠杆菌代谢物激活蛋白CAP,能结合cAMP,又称CRP,由Crp编码
cAMP-CRP(二聚体)合成mRNA所必需, 对启动子开放复合物不可少,是不同于 阻遏体系的正调控因子
葡萄糖对lac操纵子的影响
同时有葡萄糖和乳糖:耗尽完葡萄糖前不引发lac操纵子, 耗尽后:cAMP↑,β-半乳糖苷酶活性↑
不是葡萄糖而是其某些降解产物抑制 lac mRNA合成→代谢物阻遏效应
乳糖操纵子DNA调控区域
阻遏物与O区结合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区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