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孔子的教学思想
它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汉代的教育思想总结,包括太学、鸿都门学、文翁兴学、经学教育的内容、评价等等,还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等内容。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教育家及其思想是一个常考点,特别是涉及到对于教育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孔子的教学思想
教学实践
1.整理和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编订六经
2.开私人讲学之风
3.《论语》
4.四书五经
教育作用
庶,富,教
我国古代最早论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教育家
庶和富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和富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才能收获成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肯定了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关键作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为孔子的有教无类提供了依据
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意识到了人的个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力量更大
局限性:把人性分成不同的等级,并断言称有不移的上智和下愚,这是不科学的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
播学与平民
播学于四夷
评价
打破了贵族对于学校教育的垄断,打破贵贱,贫富,种族的界限,将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顺应时代的潮流,扩大了教育的基础与人才来源
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阶级,促进文化进一步下移,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
局限性:孔子的“无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类,“平民”只是相对于贵族来说的
教师品格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道德教育
道德的内容与道德教育的目标
道德教育是孔子的教学活动与教育工作的中心。道德教育的内容以礼和仁作为中心,以孝为基础。礼是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准则,规范和仪节,而仁则是这些基本准则,规范和仪节所包含的基本精神。
道德教育的目标:孔子主张将礼和仁推广到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以人人之间各有其礼,各尊其德为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道德教育的方法
克己
立志
力行
中庸
内省
改过
教学方法
学、思、行结合。“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既要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也要从见闻中学习直接经验,学思行结合这一原则主要解决的是学习与思考,或者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他还强调”学以致用“,要注重自己的道德实践。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规律,也是教学规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对后世的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才进行适当的启发和诱导,帮助学生打开新知识的门扉,端正学生的思维方向。启发诱导原则主要解决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是三个基本要点:1.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的思考问题,并力求能准确表达。2.教师的启发工作要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重要作用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3.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其认知范围
教学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文化知识 品性,忠诚,信实:道德教育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教育处于首要地位。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
文包括----六经
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评价:1.偏重社会人事,注重现实人事,不崇拜神灵,是中国古代非宗教性教育的开端2.偏重文事,轻视军事知识技能的教学。3.轻视科技生产与劳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不强调掌握自然知识与科学技术
局限性:继承旧贵族教育的传统,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创造了理论,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
教育目标
学而优则仕
本义是指学习后有余力或闲暇的就可以做官,进一步推行仁政
延伸义是指学习成绩优秀的而后为官,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学习最主要的政治途径
反映了封建制度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极大的推动力量
确定了培养官员是教育的主要政治目的,打破了西周世袭制的宗法观念
它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局限性:读书的唯一目标就是做官,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