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代的教育思想
汉代的教育思想总结,包括太学、鸿都门学、文翁兴学、经学教育的内容、评价等等,还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等内容。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教育家及其思想是一个常考点,特别是涉及到对于教育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
它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汉代的教育思想
太学
简介:太学是汉代的以儒学为教育内容的中央官学
内容
汉武帝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教育内容的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
太学的教师是博士,学生被称为博士弟子
以儒家经典《五经》为教育内容
以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为教育目标
前期采用个人或小组教学,后期采用“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也存在次第相传的桀教学形式
通过“社科射策”的考试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评价:促进了儒家学派取得定于一尊的地位,但也阻碍了思想的自由僵化了思维。
鸿都门学
简介:是东汉汉灵帝在洛阳鸿都们创办的文学艺术的中央官学,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它的创办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在教育上的反映
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爱好密切相关
评价
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画作为教育的内容
它是一种专门的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文翁兴学
简介: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办学。汉武帝时,各郡依蜀设学。是封建国家地方官学之始
以培养本郡官吏,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
通过学校举行“乡村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活动,向社会推行道德教化
移风易俗,促进经济的发展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良贤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前后三次策问时,在《对贤良策》中向汉武帝提出了三条建议,成为了当时政府实施的三大文教政策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董仲舒认为人性之“质”有“仁气”和“贪气”,即有善和恶的要素
他认为性是善的可能性和内在依据,善指的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他明确的将人性划分为三种不同等级
斗筲之性
中民之性
圣人之性
教育的作用
具备圣人之性者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感情欲望,不需要教育就可以通过自我修养为善
具备斗筲之性者教育对他们不起作用,所以要用刑罚加以强制约束
绝大多数中民之性者,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论道德教育
道德是立政之本
董仲舒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强调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末为辅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道德的基本准则,而五常则是个体的道德观念。三纲五常的纲常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
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封建国家利益的原则的道义的追求应该高于个人利益的追求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必仁且智
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明于性情,强勉行道
要重视道德实践
经学教育
简介:从汉“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成为正统的思想,儒经既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人才选拔的标准
众多儒家学派分为两大学派,即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经学教育以章句之法,师法,家法为教学方法
并且以经学会议提供经学研究和教育的规范思想,创立石经提供了经学的规范教科书
有利于儒学取得定于一尊的地位,阻碍了思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