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26、肺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外科学》第26章:肺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外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编辑于2022-07-13 09:01:59《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外科26、肺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支气管扩张
定义
由于支气管壁及其周围肺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所造成
多因支气管阻塞及其远端发生感染,这两者常互为因果
解剖改变
支气管扩张常位于3、4级支气管
分三型
柱状-病理改变较轻
囊状-管壁破坏多较严重
混合型
双肺下叶、舌叶及中叶多见
临床表现
主要:咳痰、咯血,反复发作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咳痰
病人排痰量较多,呈黄绿色脓性粘液,甚至有恶臭
体位改变可能诱发剧烈咳嗽、咳痰
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
较肺结核常见
病程久:贫血、营养不良或杵状指(趾)
诊断:影像
X线平片
轻度支扩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或网格、蜂窝状改变
胸部CT
表现为局限性炎症浸润,肺容积缩小,支气管远端呈现柱状或囊状扩张
目前最主要
高分辨CT和三维重建图像可判定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治疗
内科治疗
消除病因、控制感染、促进排痰、解除气道痉挛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主要针对大咯血病人 ,尤其针对不能耐受手术、或病变范围广不适合手术者
外科治疗
原则:切除病变组织,消除肺部感染和出血病灶
手术适应症
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能耐受手术者
经规范内科治疗,但症状无明显减轻,且存在大量脓痰、反复或大量咯血等症状
病变相对局限
禁忌症
一般情况差,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双肺弥漫性病变者
合并肺气肿、哮喘或肺源性心脏病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
术前准备
心、肺、肝、肾功能检查,评估病人手术耐受性
近期高分辨CT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排除支气管内异物或肿瘤,协助判断出血部位,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控制感染和减少痰量
超声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排痰、呼吸训练等治疗,争取每日排痰量在50ml以下
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支持治疗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
手术方法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防止手术中痰液流入健侧肺
术式:肺叶切除术
病变局限于一段、一叶或多段: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病变若侵犯一侧多叶甚至全肺,对侧肺的功能良好:多叶甚至一侧全肺切除术
双侧病变
若一侧肺的肺段或肺叶病变显著,而另侧病变轻微,估计痰或血主要来自病重的一侧,可作单侧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也可根据情况同期或分期作双侧手术,分期间隔时间至少半年
双侧病变范围广泛,一般不宜作手术治疗
但若反复大咯血不止,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能明确出血部位,可考虑切除出血的病肺以抢救生命
弥漫性病变和多肺段切除病人,可考虑肺移植
肺叶、肺段、楔形、全肺切除术
肺结核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病灶或用萎陷疗法促进愈合
肺切除术
适应症
肺结核空洞
厚壁空洞
内层有较厚的结核肉芽组织,外层有坚韧的纤维组织,不易闭合
张力空洞
支气管内有肉芽组织阻塞,引流不畅
巨大空洞
病变广泛,肺组织破坏较多,空洞周围纤维化并与胸膜粘连固定,不易闭合
下叶空洞
萎陷疗法不能使其闭合
结核性球形病灶(结核球)直径大于2cm时或干酪样病灶不易愈合
溶解液化成为空洞→切除
难以与肺癌鉴别、伴发肺泡癌或瘢痕组织发生癌变→警惕及早切除
毁损肺:肺叶或一侧全肺毁损
肺功能基本丧失,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仍有排菌、咯血及继发感染者
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或支气管扩张
瘢痕狭窄可造成肺段或肺叶不张
结核病灶及肺组织纤维化又可造成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引起反复咳痰、咯血
其他
久治不愈的慢性纤维干酪型肺结核,反复发作,病灶比较集中在某一肺叶内
胸廓成形术后仍有排菌,如有条件可考虑切除治疗
诊断不确定的肺部可疑块状阴影或原因不明的肺不张
禁忌症
肺结核正在扩展或处于活动期
全身症状重,血沉等基本指标不正常,或肺内其他部位出现新的浸润性病灶
一般情况和心肺代偿能力差
临床检查及肺功能测定提示病肺切除后将严重影响病人呼吸功能者
合并肺外其他脏器结核病
经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病情仍在进展或恶化者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心、肺、肝、肾功能检查,评估病人手术耐受性
详细询问病人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疗效
有耐药性的病人,应采用新的抗结核药物作术前准备
痰菌阳性者应作支气管镜检,观察有无支气管内膜结核
有→继续抗结核治疗,直到控制稳定
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6-12 个月
若肺切除后有胸内残腔,而余肺内尚有残留病灶,宜考虑同期或分期作胸廓成形术
胸廓成型术
定义
是将不同数目的肋骨节段行骨膜下切除,使该部分胸壁软组织下陷,并使其下面的肺得到萎陷,因而是一种萎陷疗法
适应症
病人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肺切除术,或病变广泛而不能耐受一侧全肺切除术者
该手术近30年来已很少采用
疗效有限,术后并发脊柱畸形,以及疗效更加的肺切除术得到普及
肺棘球蚴
定义
肺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牧区较常见寄生虫病,大多数病例是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体侵入人体所致,在肝、肺等脏器中形成囊肿,并造成各种并发症,也称包虫病
临床表现
概述
由于生长缓慢,如无并发症,可多年无症状
囊肿逐渐长大后,可产生咳嗽、胸痛、咯血、气急等症状
囊肿穿破入支气管后:咳嗽、咳清亮囊液,可有包虫头节
并发感染:肺感染
囊肿穿破入胸膜腔:胸腔积液
(囊破溃)过敏:皮疹、发热、恶心、呕吐、休克
故禁穿刺抽吸
诊断
接触史
X线胸片或CT表现
超声检查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
治疗
无特效药物,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要求
全部摘除内囊,并防止囊液外溢,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或棘球蚴头节播散
手术方法
内囊摘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囊肿
囊肿摘除术—适用于较小的无并发症,位于肺组织深部的囊肿
肺叶或肺段切除术—适用于并发感染,造成周围肺组织病变者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
定义
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的侵犯,引起气道粘膜炎症和肺炎性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
病原学
致病性真菌
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等,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
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和毛霉菌等,多为内源性感染
适应症
病变局限
经抗真菌药物正规治疗3~6个月无明显好转者,或病变进展,形成肺脓肿、空洞等
肺内病变无法明确诊断
与肺内肿瘤以及结核等不能鉴别
病变累及胸膜、胸壁,形成脓肿、胸壁脓肿或窦道等,需外科引流或扩创术
有反复呼吸道症状如咯血、血痰,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肺内病变临近大血管,为防止大咯血,需手术切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前预防肺内病变复发
手术方式
概述
此类病人病程较长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等
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术前对病人的全身情况需做充分评估,并给与相应的术前治疗准备
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甚至全肺切除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复发、肺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等,其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一般的肺切除手术高
处理
术前、术后正规应用抗真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处理支气管残端
术后保持呼吸道以及胸腔引流管通畅,使余肺尽早充分膨胀
严格注意口腔卫生等,对防止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