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的固有属性(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
1、学科课程---间接经验
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2、活动课程---直接经验
经验课程,围绕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
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二)内容的组织方式(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
(三)对学生学习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要求角度来划分)
(四)课程的表现形式(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不同)
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主导价值: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
(六)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
2、隐性课程--间接的内隐的
特点:隐蔽性,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非预期性,一般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