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刘嘉心理学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刘嘉心理学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学习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框架、理解真正的自我、亲密关系等。
编辑于2022-07-24 17:07:56这是一篇关于Preparing for a presentation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Rehearsing the presentation,Planning the structure,Knowing more about the presentation。
这是一篇关于Opening a presentation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Introducing the structure,Introducing the objective,Introducing the topic,Introducing the presenter。
这是一篇关于The UK Food Standards Agency (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How else can we reduce the risk?,What should we do?,Is acrylamide dangerous?,Which foods contain acrylamide?,What’s the problem?。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Preparing for a presentation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Rehearsing the presentation,Planning the structure,Knowing more about the presentation。
这是一篇关于Opening a presentation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Introducing the structure,Introducing the objective,Introducing the topic,Introducing the presenter。
这是一篇关于The UK Food Standards Agency (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How else can we reduce the risk?,What should we do?,Is acrylamide dangerous?,Which foods contain acrylamide?,What’s the problem?。
刘嘉心理学基础
人类思维模式的三大问题——让我们无法洞悉自己,认识自我
直觉思维——科学的,具有批判精神的理性思维
不需要经过思考,直觉出现的想法,信念,感觉和偏好,让人快速做出判断,采取行动,却无法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指导我们的决定
文化和社会传承带来的,在一定情境下是高效的,但时过境迁,不一定适合现在
应对——反思
我正在做什么?
在这个情境下我是怎么反应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自我中心思维(聚光灯效应)——开放思维
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我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
极端表现就是自闭症——心灵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在这里,永远只有一个视角,就是自己的视角
为什么人都会有自我中心思维
大脑的进化不完备
生活中接受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个独立的心理世界
聚光灯效应
过多的认为别人会注意到自己或自己做的事,认为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
应对;公共场合出丑
机械思维——弹性思维
能精准描绘物理世界,但在心理世界举步维艰
心理的作用与反作用
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我们去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真的会发生
反作用:
我们的态度会影响别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
例子:抑郁症
长时间,高强度的负面情绪
自我实现的预言把你带入一个恶性循环
应对
评价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就真的能行;认为他人友善,他人就真的友善
学习心理学的目标:
1. 对传统,权威,惯例保持疑问,学会刨根问底去追问(针对直觉思维)
2. 学会摆脱幼稚的自我中心,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针对自我中心思维)
3.学会去构建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周围环境(针对机械思维)
心理学框架
提出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来替换上面这些有局限的思维模式,从而引领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心理学四大公理
1. 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你的行为究竟由什么决定
行为是后天环境决定的?(错)
效果律(law of effect):人会通过行为的效果来选择行为
基因从一开始就影响你的行为(思维模式,行为方式都深深的留下基因的烙印)
自私的基因——人的行为本质上是在为基因传递和延续服务。人类不过是基因的载体,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基因得到永生,从一代传向另外一代
人类有些致病基因没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有可能是因为这类基因有利于传宗接代
2. 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生理约束
笛卡尔的二元论:分离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
精神上的病就是我们大脑上的病
心理世界不能脱离物资而存在,自始至终受到大脑的约束
形神一体(unity of body and spirit):形不乱则神不乱——心理对身体的反作用
不存在脱离大脑的心理,只存在由大脑产生的心理。心理的全部奥秘都存在于大脑的上百亿神经元当中
核心——杏仁核
心理方面——是调节情绪的中枢
生理方面——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交感神经密切相关
应对:我们在调节情绪时,就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和人体健康相关的人体系统。出现感冒发烧前期症状时,给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心理疏导,去除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
3. 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力量(我们的心理世界不是对外部物资世界客观的,忠实的反映,而是我们根据基因的烙印,过去的经验,当下的物理世界以及大脑的约束而构建出来。)
心理过程
1. 认清客观事实
2. 评判这个事实
3. 情绪反应
解决方法:当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也改变不了情绪,就只能扭曲现实,改变自己对这个事实本身的评价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因为拥有而喜欢
当你拥有一件物品后,你对这个物品价值的评价比你没有拥有它时更高
应对:不太可能把拥有的东西退回去
人都拥有两个世界
1. 不完美的外在物资世界
2. 自己构建出来的心理世界
所以幸福与否,其实是取决于你自己
4.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宿( 现实可以通过人与人的交互来塑造我们的心理)
人是社会的人(希望通过服从的行为,被一个群体所接受)
脑岛(insula)——管理人的认知,情感等多种重要功能,也是我们的痛觉中枢
应对:被群体所抛弃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意义:只有把我们的行为放在时代的潮流,社会的期许,以及群体的规范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
理解真正的自我
潜意识——关注内心的冲突
本我——动物本性
自我——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超我——文明,道德约束和社会规范
解决动物性想法和文明之间冲突的方法(防御机制)——为了压制潜意识中的动物性想法,人所采取的不让这些想法表达或进入到我们意识当中的方式
压制本我——不可取,会泛滥决堤
取代——用一种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
升华——把不好的行为转化为获得大家尊重的行为
反向形成——一种行为获态度不被社会接受时,为了避免被别人看出来,于是,这些人就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投射——就是把自己具有的,但是社会不接受或反对的特质,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而不是自己具有这种特质
合理化——为自己错误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让潜意识表达
核心——找到冲突的根源
工具
自由联系
解释梦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解释是片面和极端的,实际上潜意识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
意识
核心——自由意志:在面对不同选择时,不受阻碍自由的做出决定和行动的能力(但神经科学的研究表示,它只是一个副产品,并没有决定我们的行动)
宇宙大爆炸决定论的假说——你的一切在宇宙诞生的一瞬间就已经被决定
自由意识存在的意义:帮助你理解你的决定
对自我的认知——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自己——通过观察自己的表情,生理状态,行为等来推测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恋
历史
内省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用生理体验来激活心理感觉(人的心理状态会被人的心理体验塑造,二者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应对:当你面部做出微笑的表情时,你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开心的,心情会有所提升
认知自我的偏差(聚焦偏差)
聚焦行为导致的偏差——对细节和全局的关注的不同,会导致自己和旁观者对自己状态分析的差异,越宏观越大局的解读,会越接近事情的真相
聚焦场景导致的偏差——自己和旁观者由于身处的场景和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对自己状态分析的差异(关注自己社会群体的标签)
聚焦自我导致的偏差——对自我的聚焦,不仅会让我们夸大我们的贡献,也会夸大我们的感受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载体,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我们的思维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思维,它还决定我们的思维,最后决定我们的文化
语言决定论:语言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因为语言有自我形成和自我创造的能力
语言相对论:不同的语言不能表示同一社会的现实
一种文化的内容只有用这种文化的语言才能充分表达
一个文化中的某个概念,如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去解释,意思就会有差别。至少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意义:比较极端
语言会影响思维,但不会完全决定思维
语言会影响抽象概念,逻辑
少影响人类感官体验的具体概念
应对:对一个文明的完全摧毁,是中断它的语言
正确的观念: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是交织在一起,互为影响,互为成长
互联网时代,语言不恰当的使用,也会阻碍甚至禁锢我们的思维
怎样做的更好(理性思维)
控制感——人生的主题(身心健康的核心)
跟长寿有关
是预测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
控制感的核心是对自己的相信和尊重
应对:面对命运的刁难,不要轻易放弃,要控制自己的人生
如何掌控自己
专念(mindfulness)——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控制力。专注当下的念头,活在当下
当人们全神贯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时,生活才是最愉快的
用专念突破固化的思维方式
例如: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是人们的固化思维方式
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激发思维创造力,甚至让思维反向去扭曲现实
应对:做任何事情都让自己尽可能的全神贯注,不仅高效,最重要的是在专念的状态下可以体会到强烈的愉悦感
如何跟人交往
囚徒困境——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个人的理性决策也容易导致团体的非理性。
破解——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第一步,在最开始的时候,你要选择合作
第二步,在后续的交往中采取一个固定的策略,就是上一次对方怎么对待你的,你也就怎么对待他
人与人交往的原则
1. 友善
2. 报复
合作成功的前提,就是让对方看到你坚定的不妥协的态度,有效的迅速报复(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忘)
3. 宽恕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总体态度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自己存在的价值是高度认同的,从而呈现出自信的形象
低自尊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
海马体——学习,记忆,压力管理等多种心理和认知功能的中枢
自尊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资本,称为心理资本(觉得心理是富裕还是贫乏)
自尊=成功*抱负(增大成功,降低对成功的预期(对自己能力有不合实际的预期))
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
主动追求正面反馈
主动规避别人对我们的负面反馈
走神大法——刻意让自己注意力分散
代偿大法——用我们擅长的特质,来代替那些不擅长的特质
约拿情节(Jonah complex)——在机遇面前自我逃避,萎缩后退的心理。出于对自尊的过度保护,而产生的对成长的恐惧和更高追求的回避。
应对:当面对一个机遇,你的第一反应是我要想方设法完成它,还是担心做不成,别人对你的评价低?
怎样成功
胜利者效应(the winner effect)——之前的胜利经验会让你之后获得成功更容易(胜者恒胜,成功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个被灌输的概念——成功=对伟大的渴望+用胜利来浇灌
1. 塑造一个了不起的愿景,激励人去追求宏伟的目标
2. 用多次的胜利来强化成功的信念
成长型思维
核心——如何看待失败
应对:生活中,可以先设置难度较低的挑战,成功后再一步一步向更难的挑战
亲密关系
两人世界
颜值
光环效应——当你对一个人的某个特征形成好或不好的印象后,倾向于根据这个特征的好坏来推断他其他方面的特点。(颜值即正义)
美的标准的共性(跨文化,跨种族)
年龄
体型
脸
对称性
平均性
进化心理学解释美的共性——适合基因传递的就是美的,不适合基因传递的就是丑的
核心观点——人的核心任务是传宗接代,从而让基因永存
好的基因
好的养育
把上面两个要素内化到我们的审美系统中,变成美的定义
对称脸和平均脸是好基因的信号
年龄和体型表明养育后代的资源
美的文化假说(cultural theory of beauty)
美的自然假说
美的文化假说
这些假说都是表面的现象,会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才是本质——腰臀比(女0.7,男0.9)
好的基因并不意味着好的人品和才华,不要成为基因的奴隶
女性择偶——更挑剔(财华和才华)
财富和地位反映的是男性抚养后代的能力(跨国家,跨种族,跨文化的一致)
上进心,勤奋和可靠是更重要的才华
亲代投资理论——亲代为增加后代生存几率而进行的投资。在繁衍后代上,拥有更多宝贵资源的,付出成本高,投资多的一方会更挑剔。(女性择偶更挑剔,不能随便付出)
男性择偶——性伴侣多元化
零点效应——性的可接触性
男性的噩梦——承诺
忠于人品
处女情结——男性不确定儿女是否是自己的血脉而产生的焦虑
两性囚徒困境的破解——婚姻机制
婚姻的本质不是爱情,而是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男女在出轨问题上的囚徒困境
婚姻与爱的关系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概念
这个契约保证双方一起把全部的资源都用来养育自己的子女
大头问题(brain size increase)
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
激情之爱——持续时间几个月到一年
伴侣之爱——变色龙效应: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模仿(夫妻相)
我们的生物本性只是我们的过去,它会影响现在,但它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撒谎
容易控制的-语言
难以控制的——表情,语音线索,身体姿态或动作
糟糕的测谎者
日常沟通中,绝大部分信息是真实的
检测很少得到真实的反馈和验证
我们在检测撒谎的时候,通常关注了错误信息
撒谎的专家
天生的撒谎者
娃娃脸
高颜值
后天的撒谎者
控制情绪
女性更擅长把没有的东西伪装成有
男性更擅长把有的东西伪装成没有
我们撒谎的能力高于测谎的能力,所以当在处理朋友,爱人,亲人的关系时当尽量信任对方
多人世界
培养孩子自控力
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因素
自控力——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去克制当下欲望的能力
物资条件
对于女孩来说,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高的自控力
教养方式
对于男孩来说,教养方式起关键作用
权威型教养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青少年大脑发育特点
最好是权威型和民主型方式的结合——以权威设立底线。以民主设立空间
父亲的角色
东方——甲骨文,子不教,父之过
西方
性别认同——父亲是榜样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伊莱莎情结——恋父情结
性格形成
跟母亲的关系是依恋
跟父亲的关系是激活
社会角色定位
社会群体
社会规范——在一种文化在,所有人都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行为标准
学会社会规范的方法
从众
服从(权威是受场景限制)
平凡之恶:路西法效应——善恶之间只有一条细线,好人也会受社会场景的影响而作恶(原因是缺乏思考)
群体影响
善良的反义词不一定是邪恶,有可能是冷漠(没有亲自作恶)
责任分散——责任由大家来分担,所以每个个体担当的责任就少。这是集体冷漠的现象。群体越大,责任越分散(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定要指定责任人)
引起冷漠
引发平凡之恶
匿名效应——我不做,别人也会这么做
平凡英雄
1. 保持对社会和群体影响的警觉(对别人的主张和观点,要问证据和逻辑
2. 在追求群体接纳的同时,也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3. 不要因为安全感,而牺牲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阶层
马太效应——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积累了优势,比如,金钱,名誉,地位,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个人品行——阶层固化的是创造财富的内在品质
成长环境——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智力发育
教育——打破阶层固化(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进入一个未来精英的社交网络)
人类的终极问题
死亡
自然选择只能对繁殖活动进行选择,而逃过自然选择的有害基因会让我们衰老,患病,死亡。(亨廷顿基因)
基因多效性——一个基因同时拥有两种或多种有效性
男性比女性死的早——男性的高繁殖力,是以早逝为代价的
死亡恐惧——人类的终极恐惧
我们恐惧的是损失——损失厌恶;面对同一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我们认为损失更让我们难以忍受
“自我”相对于物质世界的毁灭
死亡的两层含义
肉体
精神
死亡观——肉体可腐,灵魂不灭(祖先崇拜)
产生宗教
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认为时间是圆周型的,因果,生死轮回
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认为时间是有一个开始,向着终点进行,是直线型的
遗忘才是永久的死亡
恐惧管理理论——对死亡的恐惧促使我们建立社会,创立文化观,世界观,从而改变世界,在文明中留下自己的一笔
死亡教会我们去寻找和争取温暖的东西
死亡也催促我们去创造那些永续传承的东西
向死而生
社会价值
利他行为——对别热有好处,对自己没有明显益处的,而且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生物)基因——表现是自私的(基因主导的生物法则)
亲缘选择理论——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倾向或利他的行为就越强烈
利他行为的前提——群体的遗传收益大于个体的遗传损失的情况
存在于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里
传播——交配和繁衍
(文化)模因(Meme)——通过非遗传的方式,传递和繁衍的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基本单元
以故事,音乐,艺术设计,信仰,科学定理,菜谱等形式,存在于我们大脑中
超越基因的新法则,是传递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基本单元
基因代表过去,而模因成为人类进化的主角;我们不再传播基因,我们正在,以及未来需要去传播的是模因
模因的传播
群体癔症(mass hysteria)——人自发的传播错误的信息
本质是模仿
是生命与社会文明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模仿是学习能力最本质的体现,需要大量的脑力来参与
动物的模仿是一种本能的体现,而人的模仿是灵活,可塑的,可以在新环境中解决新问题
模因创造了语言,语言的功能就是传播模因,语言具有传播模因的优势
模因传递的条件
高繁殖性
高保真性
长寿性
模因的进化优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受生物体的限制
人工智能
技因(teme)——在机器中而非在人脑中存活的模因。技因在机器间传播,复制,进化。更快,更强,更远(未来文明演化的新假设)
人工智能试图摆脱它的创造者独立进化,就想人类想摆脱基因的控制独立进化一样
机器不需要人类的模因,也可以独自进化,而且还进化的更好
技因会反向促使人类进行改变
学习心理学的原则
1. 复杂的背后是简单——行动是解决焦虑的最好的办法,“活在当下”是解决浑浑噩噩的钥匙
2. 真理的背后是真理——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中,构建一个完美的真实的心理世界
3.死亡的背后是永生——肉体虽腐,思想永存
现代人心理五宗罪
焦虑
跟发展相关的压力,是人保持生存的必需品,本质上是好事
有用焦虑——增加我们的动机和能量的交易
无用焦虑——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感到担心,害怕的状态(指向未来)
原因
标准太高
对自己能力低估
治疗的核心——把人的意识,从未来拖回到现在
初级:被动放松——想象
中级:主动放松——重新获得掌控感(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主动放松,重获精神上的控制感)
高级:改变评价——去除非理性的反应方式
我必须
非黑即白
我应该
拖延
原因:不是懒惰,而是进化留下的享乐主义,不要自责
完美主义
梦想家(有好的想法,但不愿花时间干具体的事去实现它)
担心(害怕重大的变化和挑战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
对抗(对抗他人的反对意见)
危机制造者
过劳
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
误区
意志力是有限资源,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诱惑太多
外在压力过大,就会焦虑,而缓解焦虑,需要快乐,放松的多巴胺,这时,游戏等诱惑力就更大了
自责不仅不会改变现状,还会使我们自尊心下降,让自己放弃治疗
解决方法
初级:排除诱惑,立即行动
1. 大目标分成小目标
2. 把周围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
3. 只要行动了,不管干什么,都是好的
4. 奖励(及时反馈)
中级:去除完美主义,迭代更新
1. 提前规划,重要的事情先做
2. 从最难的工作开始做(就是最不愿意干的事)意志力最强
3. 做一个仪式化的行为(条件反射,把工作和其他事分开)
4. 破除完美主义,快速完成一个初略版本,再来更新。
高级:养成习惯(习惯减少意志力的消耗)
养成习惯最高效的方法:新的习惯嫁接在老习惯上面,从老习惯里长出新习惯
无趣
不幸福的原因
1.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是我们通常用客观的东西来衡量它。当客观标准和主观感受不匹配时,我们的幸福感就出问题了
幸福的核心不是外在的物理世界,而是我们怎么样看待这个事情
2. 不快乐的根源:你时间的分配,跟你的价值清单是不匹配的
怎样找到幸福——价值拍卖游戏:那些东西你最看重,那些东西让你感到幸福,而你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上面
3. 把全部时间都给与你认为幸福的事情
雨伞结构的价值支撑——幸福的来源是多样的,要学会拥有均衡的生活
获得幸福的三种操作方法
初级:遵从内心的热情
中级:面对挫折,继续行动
高级:学会感恩,表达感激
人际冲突
痛苦本身是有价值的。好的沟通时接纳,理解痛苦。用痛苦本身的力量来治愈痛苦
同理心——接纳,理解,最后转换这种痛苦
同理心——高情商的表现(建立与受伤者的链接,让他得到支持和理解,让自己和他变成战友)
同情心——善意的,但是低情商的表现(完全忽略对方的感受,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处境,失去与受伤者的链接
同理心的四大原则
1. 无条件接受他的任何观点,认为他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2. 真诚的倾听,对他的观点不加任何评论和判断
3.敏感地觉察对方的情绪
4. 和他一起感同身受
提升同理心的方法——核心是建立链接
子主题
愚钝(情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