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
编辑于2022-08-13 21:03:38 广东中国近代史纲要
旧民主主义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反抗外来侵略的历程
人民群众:广州三元里抗英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爱国官兵:关天培、陈化成、海龄、邓世昌等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甲午战败后达到高潮)
民族意识觉醒:鸦片战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吸收政治、经济学说、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救亡、《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振兴中华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耕者有其田;《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军用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 三大学堂:翻译、工艺、军事
维新变法
三个问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考和兴西学。
辛亥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中国第一步宪法 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改变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建立民族国家)。(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但并没有将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后耕有其田)
三大问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步具有资产资源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挽救共和的努力: 宋教仁被暗杀: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护法运动(标志辛亥革命失败,也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
会议: 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八七会议:清算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瓦窑堡会议: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纠正左倾冒险,关门主义 洛川会议: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西柏坡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转移:城市。两个务必。
海港海员罢工--参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一个高潮;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中国领导且取得完全胜利;香港大罢工--时间最长;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论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 《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通知了解中国情况。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政治路线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的大争论,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矛盾论》《实践论》:批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论持久战》: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学风 《整顿党的作风》:整顿作风; 《反对党八股文风》:整顿文风 《论人民民主专政》: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1957夏季的形式》:六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土地政策: 《井冈山土地法》: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力; 《兴国土地法》: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按人口平分土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减瘦。 抗日时期:减租减息减少农民负担,农民又要交租给地主富农,照顾他们的利益。 解放战争(耕者有其田):《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地主土地转到农民;不侵犯中农;富农一般不变动,与地主有所区别(废除剥削) 《中国土地法大纲》: 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
新中国成立
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
1945.8:和平、民主、团结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