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药理学思维导图持续更新了,涉及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方面,根据第九版教材编写,供医学生学习使用。 公众号“菜路路的医学小屋”同步更新哦,欢迎关注。
临床医学生期末复习笔记,儿科学,根据景晴老师执业医师网课及第九版人卫教材整理,可供本科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36.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合成、贮存、和调节的步骤
碘摄取
碘活化和酪氨酸碘化
偶联
释放
调节
甲状腺激素
构效关系
T4向T3转化,活性增加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
半衰期长超过一天,一天仅需给药一次
肝、肾线粒体内脱碘,并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经肾排泄
可进入胎盘和乳汁,妊娠期和哺乳期慎用
临床常用药:左甲状腺素钠
药理作用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发育期不足:呆小症(克汀病)
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关
成人:粘液样水肿
促进代谢、产热
提高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反应性
作用机制
血中游离的T4 和T3进入细胞内与核内受体蛋白(TR,分为TRα和TRβ)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T3结合率高
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疗法
甲减引起的疾病
呆小症: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症状缓解后改用维持量,终身治疗
粘液性水肿: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足量,2 ~3 周后如基础代谢率恢复正常,可逐渐减为维持量
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给药应缓慢
垂体功能低下者宜先用糖皮质激素
黏液性水肿昏迷:静注大剂量T3,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无静脉注射制剂,也可用T3片剂研碎后加水鼻饲
单纯性甲状腺肿
缺碘所致者应补碘,原因不明者可给予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
甲亢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时,加服T4有利于减轻突眼、甲状腺肿大以及防止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癌术后应用T4可抑制残余甲状腺癌变组织,减少复发
T3抑制试验:对摄碘率高者鉴别诊断。服用T3后,摄碘率下降大于50% ,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小于50% 者为甲亢
不良反应
心悸,手震颤,多汗,兴奋,失眠
重者呕吐,腹泻,发热,体重减轻; 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补救:β受体阻断药并停药1周,再小剂量开始用药
TSH与TRH临床应用
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
分类
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MTU)、丙硫氧嘧啶(PTU)
咪唑类:甲硫咪唑、卡比马唑
构效关系:硫代酰胺基是功能基团
吸收:口服吸收迅速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约75%,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甲状腺浓集较多
代谢:肝脏
疗效与每日药物浓度有关:每日给药1 次(30mg) 与每日给药3 次(每次10mg) 一样,均可发挥较好疗效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抑制碘化和偶联
抑制外周组织T4转化为T3
丙硫氧嘧啶(作用迅速):重症甲亢、甲状腺危象首选
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免疫抑制:减少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有关
临床应用
甲亢的内科治疗:轻症、不宜手术、放射性碘治疗者
遇到感染、应激需要加量
T3抑制试验或TRH兴奋实验检测疗效,结果正常后停药,复发率低
甲状腺手术前准备
加用碘剂
甲状腺危象治疗
胃肠道反应
过敏反应
粒细胞缺乏(发生咽痛、发热等反应立即停药)
甲状腺肿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结节状甲状腺肿合并甲亢及甲状腺癌禁用
硫脲类:妊娠妇女慎用或不用,妇女避免哺乳
丙硫氧嘧啶:适用于妊娠期甲亢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锂、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对氨苯甲酸、保泰松、巴比妥类、酚妥拉明、磺酰脲类、维生素B12等:不同程度地抑制甲状腺功能,与硫脲类同用,可能增加抗甲状腺效应
碘剂可明显延缓硫脲类起效时间,一般情况不应合用
碘和碘化物
小剂量碘: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
大剂量碘:抗甲状腺作用
抑制TG水解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
碘化物不能单独用于甲亢内科治疗
腺泡细胞内碘离子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细胞摄碘即自动降低,使胞内碘离子浓度下降,失去抑制激素合成效应
甲亢术前准备(术前两周复方碘)
甲状腺危象治疗(合用硫酰脲类)
一般反应:喉咙不适、口内金属味、呼吸道刺激、鼻窦炎、眼结膜炎症及唾液分泌增多,唾液腺肿大
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β受体阻断药(无拟交感活性)
适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不宜手术和碘131治疗甲亢患者
放射性碘
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手术后复发及硫脲类无效或过敏的甲亢者
严格控制剂量,发现功能低下补甲状腺激素治疗
20岁以下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肾功能不佳不宜使用
甲状腺危象、重度浸润性突眼症、甲状腺不能摄碘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