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解剖学·骨学·附肢骨
系统解剖学的骨学篇章中的附肢骨部分的知识点归纳,包括了上肢骨喝下肢骨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特点
编辑于2022-08-19 13:49:35 浙江省系统解剖学·骨学·附肢骨
概念
特点
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
上肢骨每侧32块,共64块
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
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
作用
上肢,灵活运动的劳动器官
下肢,起支持和移位的作用
上肢骨
上肢带骨
锁骨
结构
“~”形弯曲,横于胸廓前上方
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形
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
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
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峰关节
特点
位置表浅、易骨折,多见于内外侧交界处
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形似长骨,无骨髓腔
全长,体表扪到
意义
唯一直接与躯干相连的上肢骨,呈杠杆状支撑肩胛骨,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并将上肢应力传给躯干
肩胛骨
性质
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介于第2~7肋之间
结构
分两面、三缘、三角
两面
腹侧面(肋面)
与胸廓相对,为肩胛下窝
背侧面
肩胛冈
冈上窝、冈下窝
肩峰
肩胛冈向外延伸的扁平突起,与锁骨外侧端相接
三缘
上缘
短而薄
外侧份有肩胛切记、喙突(向前的指状突起)
内侧缘(脊柱缘)
薄而锐利,临近脊柱
外侧缘(腋缘)
肥厚,临近腋窝
三角
上角
上缘与脊柱缘汇合处,平对第二肋
下角
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七肋或第七肋间隙
计数肋的标志
外侧角
腋缘与上缘汇合处,较肥厚
有关节盂(朝外侧方的梨形浅窝),盂上、下结节
特点
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内侧缘、喙突,体表扪到
骨折多见于直接暴力损伤,体部骨折最常见
自由上肢骨
肱骨
结构
一体两端
上端
大、小结节
肱骨头的外侧、前方,向下续为大、小结节嵴
肱骨头
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与关节盂相关节
解剖颈
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
外科颈
上端与体交界的稍细处
肱骨头骨松质和肱骨干骨皮质交界的部位,易骨折
肱骨体
上半部成圆柱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
滋养孔
内侧缘近中点处,向上的开口
三角肌粗隆
中部外侧面的粗糙处
桡神经沟
后面中部,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
桡神经、肱深动脉经过
下端
肱骨小头
外侧部前面,半球状,与桡骨相关节
肱骨滑车
内侧部,滑车状,与尺骨相关节
冠突窝
滑车前上方
桡窝
肱骨小头前上方
鹰嘴窝
滑车后上方
内、外上髁
小头外侧、滑车内侧的突起
尺神经沟
内上髁后方的浅沟
特点
肱骨大结节、内外上髁,体表扪及
下端与体交界处(肱骨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薄弱,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
意义
上肢最大的管状骨
桡骨
结构
前臂外侧,一体两端
上端(桡骨头)
关节凹
与肱骨小头相关节
环状关节面
与尺骨桡切迹相关节
桡骨体
三棱柱形,内侧缘(骨间缘)薄锐
下端
茎突
下端外侧向下突出
尺切迹
下端内面的关节面,与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相关节
腕关节面
桡骨下端,与腕骨相关节
桡骨颈
头下方略细处
桡骨粗隆
桡骨颈内下侧的突起
肱二头肌的抵止处
旋前圆肌机粗隆
外侧面中点的粗糙面
特点
桡骨茎突、桡骨头,体表扪及
尺骨
结构
前臂内侧,一体两端
上端
滑车切记
一半圆形深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鹰嘴
切迹后上方的突起
冠突
切迹前下方的突起
尺骨粗隆
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
尺骨体
上段粗,下段细,外缘(骨间缘)锐利
下端/尺骨头
环状关节面
前、外、后三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
尺骨茎突
尺骨头后内侧的锥形突起
特点
鹰嘴、后缘全长、尺骨头、茎突,体表扪及
尺骨茎突,一般较桡骨茎突高约1cm
尺骨头下面光滑,借三角形关节盘与腕骨分隔
手骨
腕骨
性质
短骨,8块,近、远二列
近侧列(桡侧向尺侧)——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远侧列(桡侧向尺侧)——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结构
腕骨间关节
桡腕关节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近端形成的椭圆形关节面+桡骨腕关节面+尺骨下端关节盘
特点
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手舟骨骨折最常见
掌骨
性质
五块,桡侧向尺侧(第1~5掌骨)
结构
近端为底,接腕骨
远端为头,接指骨
中间部为体
特点
第一掌骨,短而粗,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相关节
指骨
性质
长骨,14块
结构
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
远节指骨粗隆
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
特点
拇指,两节(近、远节指骨)
其余各指,三节(近、中、远节指骨)
常见畸变
锁骨
先天性锁骨缺如
肱骨
滑车上孔——冠突窝与鹰嘴窝之间出现穿孔
髁上孔——髁上突的韧带骨化
桡骨
部分或全部缺如
尺骨
鹰嘴与尺骨干不融合
腕骨
二分舟骨
掌骨、指骨
多指或并指
下肢骨
下肢带骨
髋骨
性质
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
特点
左右髋骨与骶骨、尾骨组成骨盆
三骨汇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
结构
髋臼
髂、坐、耻三骨的体组成
月状面
髋臼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
髋臼窝
髋臼中央的凹陷
髋臼切记
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
组成
髂骨
作用
构成髋骨上部
结构
肥厚的髂骨体
髂嵴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四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
髂前、后上棘
髂嵴前、后端的突起
髂结节
髂前上棘后方5~7厘米处,髂嵴外唇的向外突起
髂前、后下棘
髂前、后上棘的下方的薄锐突起
坐骨大切迹
髂后下棘下方,深陷
扁阔的髂骨翼
髂窝
髂骨翼内面的浅窝,为大骨盆的侧壁
弓状线
髂窝下界的圆钝骨嵴
臀面
髂骨翼的外面,有臀肌附着
耳状面
髂骨翼后下方,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髂粗隆
耳状面后上方,与骶骨借韧带相连
特点
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
坐骨
结构
坐骨棘
坐骨体后缘的突起
坐骨小切迹
坐骨棘下方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
坐骨结节
坐骨棘与坐骨支移行处,后部的粗糙隆起
坐位时体重的承重点,为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及
组成
坐骨体
坐骨支
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而成,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
特点
坐骨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
耻骨
结构
髂耻隆起
与髂骨体结合处的粗糙隆起
耻骨嵴
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体表扪到
耻骨梳
耻骨上支上面的锐嵴,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借纤维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
耻骨下支
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
闭孔
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口膜封闭
闭孔沟
闭孔上缘
组成
一体、上下两支
作用
构成髋骨前下部
体构成髋臼前下1/5
自由下肢骨
股骨
结构
长度约体高的1/4
分一体两端
上端
股骨头
朝向内上,与髋臼相关节
股骨头凹
股骨头中央稍下
股骨头韧带附着处
股骨颈
头下外侧的狭细部
颈干角
颈与体的夹角
男性平均132度,女性平均127度
大转子
颈与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
小转子
颈与体连接处,内下方的隆起
转子窝
大转子内侧面的凹陷
闭孔内、外肌腱及上下孖肌腱附着处
股骨粗隆间
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连成的环线,骨折多发处
股骨体
略弓向前,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
粗线
体后面的纵行骨嵴
上端分叉,向外为臀肌粗隆,向内为耻骨肌线
下端,分内外两线
腘面
粗线下端两线间的骨面
滋养孔
粗线中点附近,口朝下
下端
内、外侧髁
后突的膨大
内、外上髁
两髁侧面最突起处
收肌结节
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
内收肌腱附着处
髁间窝
两髁后份之间的深窝
膑面
两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与髌骨相接
意义
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
髌骨
结构
股骨下端前面,股四头肌腱内
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
特点
体表扪及
意义
人体最大的籽骨
保护膝关节,避免股四头肌腱对股骨髁软骨面的摩擦,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胫骨
结构
居小腿内侧
一体两端
上端
胫骨粗隆
上端前面的隆起
内、外侧髁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
腓关节面
外侧髁的后下方,与腓骨头相关节
上关节面
两髁上面,与股骨髁相关节
髁间隆起
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
胫骨体
三棱柱形,前缘较锐,内侧面平滑,外侧缘(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
比目鱼肌线
后面上份,斜向下内
滋养孔
体上、中1/3交界处附近,向上开口
下端
内踝
下端内下方的突起
腓切记
下端的外侧面,与腓骨相接
特点
皮下组织和肌肉较薄弱,血供较差
内、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体表扪及
意义
粗大长骨,小腿主要承重骨
腓骨
结构
细长,位于胫骨外后
一体两端
上端(腓骨头)
腓骨头关节面
与胫骨相关节
腓骨颈
头下方的缩窄
腓骨体
内侧缘(骨间缘)锐利,有小腿骨间膜附着
滋养孔,体内侧近终点处,向上开口
下端(外踝)
内侧,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足骨
跗骨
性质
短骨,7块,分三列
后列——上方的距骨、下方的跟骨
中列——距骨前方的足舟骨
前列——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骰骨
结构
距骨滑车
距骨上面的前宽后窄的关节面,与内、外髁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
跟骨结节
跟骨后端的隆突
舟骨粗隆
足舟骨内下方的隆起
特点
跗骨几乎占全足的一半,与下肢的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
跟骨骨折,最常见的跗骨骨折
跖骨
性质
五个,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
结构
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
中间为体
远端为头,与近节趾骨底相接
特点
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向后突出,体表扪及
趾骨
性质
14个,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
特点
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五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常见畸变
髋骨
髂窝穿孔
耻、坐支不长合
股骨
臀肌粗隆异常粗大,形成第三转子
髌骨
缺如、二分髌骨
距骨
后下部和前上部,出现三角骨和距上骨
楔骨
内侧和中间楔骨之间,出现楔间骨
跖骨
第一、二趾骨之间,出现跖间骨
趾骨
多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