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决策思维工具 —— KT 决策法
KT 法是一种思考系统,即就事情各自的程序,按照时间、场所等,明确区分发生问题的情形和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形,由此找出原因和应该决定的办法。
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可以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所以说大火能够烧掉的都是花钱马上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短视频直播间引流,指利用系统自然推荐或商业化投放方式,通过让消费者观看直播预约短视频、15-30秒商品解说、利益点宣导等内容视频,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内容的兴趣,在播前点击直播间预约或在播中进入直播间,并最终实现在直播间下单的销售转化方式。
智能终端 是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硬件设备。基于网络与多元智能技术,智能终端不仅是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应用;也是数据中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与流动;还是渠道载体,产品与服务直接触达,用户即时调取互动;更是体验空间,为用户打造立体可交互的虚拟世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旅游决策
管理者推荐工具
Percep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决策思维工具 —— 德尔菲法
决策思维工具 —— 六顶思考帽
职场精英高阶思维09SPADE决策思维
决策模型
决策思维
《决策思维》读书笔记
决策思维工具 —— KT 决策法
概念含义
由美国兰德公司的查尔斯· H·凯普纳(Charles H. Kepner)和本杰明·特雷高(Benjamin B. Tregoe)二人合创研究发明的把发现问题分为界定问题和分析原因两步的方法
KT 是凯普纳和特里格两个英文字的字头
基本概念
KT 决策法是最负盛名的决策模型
KT 法是一种思考系统,即就事情各自的程序,按照时间、场所等,明确区分发生问题的情形和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形,由此找出原因和应该决定的办法
内容分析
基本结构
KT 决策法基本结构有四
问题分析
状况评估
决策分析
潜在问题分析
这四项可以是一个循环,也可以是独立存在的
问题分析( PA)
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五个过程
1||| 叙述偏离情况
这个叙述要能清楚指出,欲探讨的某一方面失常的情形,要把问题名称说得更精确一点,因为所有后来的工作都将根据问题名称来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2||| 指明问题描述
这是问题的规格,必须能清楚描述出事、时、地、物四个层面,也就是
确认
什么事情?或是什么人?
地点
在什么地方观察到?
时间
什么时候发生?
广度
发生的程度范围有多广?多严重?
3||| 找出可能原因
从四个问题中找出“有何不同”,比较“已发生”和“未发生”的状况,找出数量和品质的不同处,特别是有“已发生”的部分,继而推导出一切合理的可能原因,但不是选择问题的真正原因
4||| 检验可能原因
对每一个不同处的变化都要问:“如果它是真正原因,如何解释问题的每一个层面呢?”因为所有描述的每一种结果都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通的
5||| 证明真正原因
一旦你找出一个最有可能的原因,就必须继续追究几个问题,或是做一个正反变化的实验证明,最好在实际工作环境内进行,证明这项可能的原因确实产生了所观察的结果,同时也能证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就能提供改正的行动
状况评估( SA)
目的在于排列出处理的优先顺序
状况评估的四个步骤
1||| 找出有关事项
要对你的工作环境加以调查,找出所有需要采取行动的有关事项,包括:列出目前偏离的情况、威胁和机会、进度和目标的比较、预测未来是否意料外的事、寻找改善方法等
2||| 分解细部事项
就是将有关事项分解为可以管理的部分,定义更清楚的细部事项,并列出必须解决的额外有关事项,找出需要事项,一样也需要不断用问题来分解澄清
3||| 设定优先顺序
经过分解后的相关事项可能很多,你必须重新排列出优先次序
4||| 计划解决程序
决策分析( DA)
目的在于针对问题如何解决
是一种有系统的思考程序,也是做选择时所使用的思考方式,并加以扩充和升华
决策分析的运作技巧
1||| 决策名称声明
决策声明也可以说是决策的名称,作为以后要做的一切事情的焦点,并选择制定范围,指出某种行动以及所要想要的结果或目的
2||| 建立决策目标
目标是决策的表件要件,也是决策所欲完成事项的明确细节
必要目标
可衡量和过滤的,也是保障成功决策必须要有的
需要目标
可以用来比较的,是根据其是否符合“需要”目标而决定,在彼此比较之下,确认其表现情况再决定如何
3||| 目标分类权衡
一旦找出需要目标后,就必须对每一项目标依其相对重要性给予权衡
先找出最重要的目标给予十分,再与其他项目比较,给予从 10 分(同样重要)到 1 分(不重要)的分数
4||| 导出选择方案
得分高的方案将被确定为尝试性选择
考虑尝试性选择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潜在问题分析( PPA)
目的在于找出后遗症
是一种能改变和改善未来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种保护性的方法,能确定未来跟想要塑造的一样美好
潜在问题分析的五个基本步骤
1||| 行动方案说明
找出一项计划、作用、方案等的弱点,按时间进度逐项观察,并将计划的每一步骤制定出来,从现在到整体事情结束,必须完成的事都要列出来
2||| 预料问题次序
接着,再从这些弱点中找出对作业可能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而且现在就应当采取行动应付的“特定潜在问题”
3||| 预料可能原因
在特定潜在问题中,评估可能的原因,并评估那些威胁发生几率的高低
4||| 选择预防行动
继而找出那些潜在问题的可能原因,已经能够防止他们发生的的行动,包括预防性和应变性的行动
5||| 提供进展资料
最后,要针对所有提供的资料报告进展情况
如果潜在问题不能预防或无法预防时,就要做紧急应变的措施
组成部分
凯普纳和特雷高提出了制定有效决策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的认识程度
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的质量
对采用其他方法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了解程度
工具应用
应用步骤
第一步,明确课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
第三步,根据课题以及探明的原因制订更适当的方案
第四步,潜在问题分析
第五步,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作出决策并执行决策
注意要点
遇到任何事情,你可以先评估状况, 再决定采用问题分析、决策分析或潜在问题分析
针对问题召开脑力激荡会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几个可能性,并删除可能性较低或可合并的问题;接着,进行优先顺序的状况评估,排列出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次序;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决策分析,将可能解决的方向和方法都列出来;最后,一定要思考是否有任何后遗症的潜在问题分析
做出决策后,务必要落实执行,并观察追踪成效
实例分析
案例:某公司搬迁KT决策分析
参考书目
1. 陈振平.恭喜你当上主管了.中信出版社. 2005.
2. 丁栋虹.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刘明明、陈艳丽.经济思维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最负盛名的决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