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声现象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包括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及其控制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包括温度、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四部分内容
《中小学教育管理1》为湖师大自考小学教育的书籍,该张思维导图为全书的一部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为湖师大自考小学教育的书籍,此张导图为全书的第二部分,共有五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自考本。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包括教师心理,学习动机,品德心理问题解决,创造思维与学习迁移,广义的知识学习,学习概论。 发展与教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初中物理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初中物理-声现象
声现象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物理——声现象
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初二物理 声
物理八上1-2章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固体>液体>气体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回声
定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能够与原声区分开来的反射声波叫回声。
能听到回声的条件
障碍物与声源至少有17米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回声利用
测距: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S🟰vt/2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回声的危害
歌剧院的吸音装置
声音的特性
音调
定义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常见例子
高音歌唱家
决定因素
音调大小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1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单位:次/秒 又记作Hz
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 z
人耳👂听不到的
超声波>20000Hz
次声波<20Hz
响度
定义: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
常见例子:高声大叫、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震耳欲聋
决定因素:振幅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与距发生距离的远近有关
增大响度的办法:增大振动的幅度,减小声音的发散
音色
定义:声音的特色,即使在同一音调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声音仍然不同
常见例子:闻声识人、根据音色辨别乐器
决定因素:与物体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声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
举例:B超、超声波探伤、雷达、回声测距
声音能传递能量
举例:超声碎石、超声清洗、超声波加湿器
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是同时的
噪声及其控制
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来源
声源处的噪声:比如摩托车发动时的声音
传播过程中的噪声
等级划分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分贝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噪声的防控
1||| 再声源处减弱
消音器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植树造林
高速公路的隔离墙
3||| 在人耳出减弱
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