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
内科学消化系统部分常见疾病介绍,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及以
编辑于2022-09-06 10:16:40 山东省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
以LES功能障碍为主
发病机制
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异常
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裂孔疝
腹内压增高、长期胃内压升高
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
高脂肪、巧克力、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
食管清除作用
干燥综合征、食管裂孔疝
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饮酒、吸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
临床表现
食管症状
反酸、烧心
胸痛、吞咽困难
食管外症状
因喉炎、咳嗽、哮喘、癔球症、严重者可吸入性肺炎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实验室检查
胃镜-最准确
RE分级
A:一个及以上的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mm
B:一个及以上的食管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没有融合
C:食管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食管周径
D:食管黏膜破损融合,至少累及75%食管周径
Barret食管
复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取代,呈橘红色,当环形、舌形或岛状病变≥1cm
24小时PH监测
食管钡剂造影
食管测压
诊断
反流、烧心的症状→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或应用PPI看是否有效
反流性食管炎RE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治疗
目的: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抑酸药
PPI首选,4-8周治疗
维持治疗,PPI/H2RA
消化性溃疡
因素
侵袭因素:胃酸、胃蛋白酶、Hp感染 胆盐、乙醇、药物等
DU-侵袭因素↑(夜间痛,饥饿痛)
防御因素:粘液、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 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素等
GU-防御因素↓(餐后痛)
病因
Hp感染--最重要的因素
药物--DSAIDs药物
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酸和胃蛋白酶
病理
部位
DU--球前壁
GU--胃角,胃窦小弯(泌酸腺与幽门腺交界)
镜下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纤维组织层
症状
典型症状
慢性(数年病史)(COPD、慢性肾小球肾炎)
周期性(秋冬或冬春)
节律性上腹痛(餐后GU或饥饿DU)
药物缓解性
部分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以大出血、急性穿孔为其首发症状
少数特殊类型溃疡其临床表现又各有特点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有胃排空加速现象
临床表现
GU
中老年 胃角和胃窦小弯 进食→疼痛→缓解 多为进食痛 少数癌变 低复发
DU
青壮年 球部 疼痛→进食→缓解 多为饥饿痛,夜间痛 不癌变 复发高
复合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
幽门管溃疡
早期呕吐,易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 易梗阻
球后溃疡
十二指肠球后远端,易出血 次溃疡常发生在后壁和内侧壁
巨大溃疡
球部溃疡直径>2.0cm 胃溃疡直径>2.5cm
抗酸剂多无效
老年人溃疡
表现多不典型
儿童期溃疡
疼痛多在脐周
无症状性溃疡
无腹痛或消化不良症状 常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为首发症状
难治性溃疡
正规治疗而溃疡仍未愈合者
并发症
出血
最常见的症状
>5ml/d-便潜血(+) >50ml/d-黑便 >250ml/d-呕血 >400ml/d-引起症状 >800ml/d-休克
穿孔
刀割样疼痛
急性常见
位于十二指肠前壁;胃角和胃小弯多见;易引起急性腹膜炎、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新月体膈下气体(X线-先治病因,再清理腹腔)
慢性穿孔
位于十二指肠后壁
后壁溃疡-穿透胰十二指肠动脉-出血
出血与相邻组织和脏器粘连
出现多见于慢性溃疡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无好转 需手术
持续胃肠减压、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外漏
上消化道造影可判断是否闭合
时间短,污染轻--腹腔镜(无需清理腹腔)
时间短,污染重--开放手术
修补术:无恶变可能(年轻,时间短,污染轻)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有恶变可能(高龄,能耐受手术)
梗阻
主要见于DU、幽门管溃疡
类型
暂时性梗阻(功能性)
水肿,痉挛--内科治疗
持续性梗阻(器质性)
瘢痕,粘连--外科治疗
临床表现
上腹腹胀,振水音阳性--体征:大量腹水→液波震颤
呕吐宿食,腐败,不含胆汁
呕吐后症状缓解
确诊依据
胃镜或X线-造影
癌变
GU癌变率<1%,溃疡边缘
警惕
45岁以上,有慢性GU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顽固、内科治疗8周无效
腹痛节律性消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贫血
粪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确诊:胃镜+活检
辅助检查
首选胃镜+活检(可以镜下止血)
X线钡餐检查
直接征象:龛影
间接征象:局部变形、激惹、痉挛性切迹
幽门螺杆菌
非侵入性
13C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根除4周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血清学检查
粪便Hp抗原检测
侵入性
胃镜粘膜活检
快速尿素酶试验--侵入性首选
组织学检查:Hp培养 技术高,适用于科研
诊断
初诊
病史+临床表现
确诊
内镜或钡餐X线(龛影)
治疗
增强防御,消除攻击
抑酸
抗胆碱药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等疗程:DU4-6周;GU6-8周)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疗程:DU2-4周;GU4-6周)
碱性抗酸药(止痛效果最佳)
保护胃黏膜
前列腺素
PGE:米索前列醇(预防非甾体抗炎药引发溃疡首选)
硫糖铝
(中和作用)覆盖于溃疡表面,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刺激表皮生长因子生长
枸橼酸铋钾(保护作用)
覆盖于溃疡表面,促进PGE合成及HCO3-分泌,吸附表皮生长因子,杀灭Hp
根除Hp
PPI+2种抗生素+铋剂
根除后复查,停药后4周
外科手术治疗
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后无效
急性穿孔
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溃疡癌变
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慢性胃炎
病因
HP感染--主要因素,鞭毛致病,尿素酶,产生氨
十二指肠-胃反流 非结合胆盐和胰酶
NSAID药物--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自身免疫
病情轻重
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胃窦胃炎 (HP)
胃体胃炎 (自身免疫)
全胃炎
萎缩性胃炎
多灶性胃炎
胃内呈现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有HP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
自身免疫性
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自身免疫引起
镜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腺体正常,偶可见固有膜坏死
皱襞肿胀,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脱落坏死)
皱襞变细而平坦、血管可见
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中性粒细胞浸润(判断有无活动的病理学依据)
不典型增生是最重的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症状
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
体征
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
辅助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为维生素B12测定
幽门螺杆菌检测
治疗
对症治疗
药物适度抑制或中和胃酸,缓解症状,保护胃黏膜
注射维生素B12
对因治疗
抗生素+PPI
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适用有胆汁反流
糖皮质激素(哮喘,肾病综合征)适用于A型胃炎
抗幽门螺杆菌
肠道疾病
肠结核
溃疡性肠结核免疫力低
感染菌量多、毒力大
充血、水肿、炎症渗出性病变→分泌物随粪便排出→腹泻
一般无便血,无里急后重
慢性穿孔--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瘘(少见)
肠管变形和狭窄--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增生性肠结核免疫良好
多局限在盲肠,感染较轻
局部肠壁增厚、僵硬→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肠腔变窄、增厚
临床表现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有时进餐可诱发
伴便意且排便后既缓解
腹泻与便秘
腹部肿块
全身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贫血和乏力,肠外结核表现
并发症
便秘多见
腹部肿块
梗阻:最常见的并发症
穿孔:少见,血便少见
辅助检查
X线钡影跳跃征象:病变段激惹、两端充盈,粘膜层破坏,肌层暴露,呈跳跃征
结肠镜
肠粘膜充血、水肿
溃疡(环形,边缘鼠咬状)
炎症性息肉,肠腔狭窄
活检可见,干酪样肉芽肿
诊断
临床表现
结核毒血症状+右下腹痛+腹泻+抗结核有效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小肠钡剂跳跃征;结肠镜回盲部炎症;肠外结核或PPD(+)
病检
干酪样肉芽肿(确诊)
鉴别诊断
肠伤寒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肠阿米巴病
治疗
早期治疗(肠结核早期治疗病变是可逆的)
休息、营养
抗结核
短程6-9月
对症治疗:抗胆碱药物;水电紊乱;胃肠减压
手术治疗
完全性肠梗阻
急性肠穿孔
慢性肠穿孔瘘管形成经内科治疗未闭合
肠道大量出血
诊断困难需剖腹探查
结核性腹膜炎
主要感染途径: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常见原发病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结核
病理
渗出型
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腹腔内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少量至中等量,呈草黄色,有时可以为淡血性,偶见乳糜性腹水;
干酪型
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是本病的重型,并发症常见;以干酪样坏死为主
粘连型
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肠粘连形成梗阻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结合毒症最常见,主要是发热与盗汗。
热型:低热与中等热最为多
腹痛
早期不明显 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 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
腹部触诊:腹壁柔韧感
腹水
少量至中量
腹部肿块
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 常位于脐周
其他
腹泻常见 粪便-糊状
并发症
肠梗阻 粘连型
肠瘘 干酪型
诊断
结核病史
长期发热,伴腹痛、腹胀、腹水、腹壁柔韧感或腹部包块
腹水:渗出液性质
X线胃肠钡餐:肠粘连等征象
PDD试验呈强阳性
治疗
药物治疗
渗出型
全程规则治疗
粘连型或干酪型
加强抗结核药物化疗的联合应用及适当延长疗程
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
并发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全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而未见好转者
急性肠穿孔,或经腹腔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者
肠瘘经抗结核化疗与加强营养而未能闭合者
本病诊断困难,与急腹症不能区别时,可考虑剖腹探查
溃疡性结肠炎
连续性非节段分布 慢性反复复发型
病因不清 遗传、免疫...
病变
肠黏膜与黏膜下层(浅表) 隐窝脓肿
范围
直肠与乙状结肠,病变可逆行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回肠末端
临床表现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体征
体征轻、中度左下腹轻压痛
重型病人可有明显压痛
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重度可有发热)
分型
轻、中度
左下腹轻压痛,条状包块
重度
明显压痛和鼓肠
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时可出现腹膜炎
按腹泻分型
轻度
腹泻<4次/天 不含或仅含少量血液 无全身表现,ESR正常
中度
>4 伴轻度全身症状
重型
腹泻>6次/天 明显的血便和粘液脓血便 全身表现显著
肠外表现
外周关节炎
结节型红斑
坏疽性脓皮病
前葡萄膜炎
巩膜外层炎
口腔复发性溃疡
杵状指
并发症
中毒性结肠扩张
易穿孔 溃结本身不易穿孔,病情进展到巨结肠则易穿孔
诱因:钡剂灌肠、低钾、阿托品
麻痹性肠梗阻,细菌多,产气扩张,结肠带消失
直肠结肠癌变
少见大出血、肠梗阻、瘘管形成
辅助检查
粪便
血便,脓液
结肠镜
定性定位金标准
粗糙不平(细颗粒样),充血水肿,浅表溃疡表面覆盖脓性分泌物
X线
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多发浅表溃疡,龛影
肠管缩短,结肠带消失,肠壁变硬,可呈铅管状
重症或爆发型不易作钡剂灌注
治疗
控制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药物治疗
水杨酸制剂
轻中度溃结
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
糖皮质激素
最佳
泼尼松-口服、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松龙-静脉,静脉后改用口服甲泼尼松龙
急性发作期,口服适用于中重度,静滴适用于重型
免疫调节剂
硫唑嘌呤、环孢素
激素无效(4周后症状未缓解)
克罗恩病
发生于消化道任何一个位置,不连续,好发于末端回肠,其次右侧结肠
病变
多位于肠管系膜侧,非干酪样肉芽肿
肠黏膜
铺路石样及裂隙样溃疡(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可穿孔)
瘘管甚至腹腔
腹腔脓肿(甚至可到达膀胱,阴道,不排除外瘘)
临床表现
腹痛
脐周或右下腹,间歇性腹痛,进餐后加重,排便后缓解
腹块
粘连,增生,淋巴结肿大引起,可有梗阻表现
腹泻
小肠性腹泻,多无脓血便
若累及直肠可有类似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可含脂肪,臭,粘液少
瘘管形成
裂隙样溃疡病变较深可出现
几乎无里急后重
辅助检查
镜检
非对称 充血炎症 不连续鹅卵石,铺路石病变 纵行裂隙样溃疡,string sign-线样症;突出使肠道呈线样
活检
可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
钡餐
可见阶段性分布的纵行溃疡,或裂沟
并发症
肠梗阻 向里,最常见
瘘管 向外
脓肿,甚至大量出血
治疗
药物
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
美沙拉嗪、巴柳氮、奥沙拉嗪
不在近端小肠吸收,停留在回肠远端
非甾体药物
抑制前列腺素
抑制扩血管,减少更多的炎症介质进入组织--抗炎
激素
布地奈德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或巯嘌呤
适用于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此类药物显效时间3-6个月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肠病 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腹痛
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无脓血;睡眠中痛醒者极少(功能改变);不会进行性加重
腹泻
每日3-5次,少数达十数次;绝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排便不干扰睡眠
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
体征
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改变
分型
便秘型
每周少于3次
腹泻型
每日大于3次
便秘-腹泻交替型
诊断标准
治疗
一般治疗
解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镇静药
对症
胃肠解痉药
胃肠选择性Ca拮抗剂:匹维溴氨
抗胆碱药:东莨菪碱-短期用
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曲美布汀)
止泻药-腹泻症状较重者
洛哌丁胺等(白色结晶粉末-急、慢性痢疾)
泻药-便秘型患者
容积性泻剂(欧车前子、甲基纤维素)
高渗性(聚乙二醇、乳果糖);刺激性(大黄、麻仁丸);粪便软化剂(开塞露)
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
阿米替林
肠道菌群调节药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肝性脑病
HBV→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 ↓ 肝性脑病
病因-诱因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重症肝炎-高蛋白饮食(感染加重氨代谢)
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低钾性碱中毒
原发性肝癌-低血容量与缺氧
严重胆道感染-麻醉及镇静类药物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低血糖、便秘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γ氨基丁酸学说
临床分期
辅助检查
血氨
慢性HE-血氨升高
急性HE-血氨可以正常(静脉血氨400-700ug/L)
影像学检查
急性--脑水肿
慢性--脑萎缩
心理智能测验
筛选轻微肝性脑病
脑电图
Ⅰ期-意义小
Ⅱ-Ⅳ期:δ(1-5次)波或三相波,三相波在昏迷期消失三相波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治疗
消除诱因
低蛋白饮食;慎用镇静药物;纠正水电平衡;消除消化道积血;吸氧;控制感染;防治便秘
药物治疗
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
清洁肠道-酸性溶液灌肠
口服乳果糖降低结肠PH(乳果糖-乳酸)
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
促进氨的代谢
L-鸟氨酸-L-门冬氨酸:促进尿素循环
鸟氨酸-α-酮戊二酸
谷氨酸钠或钾、精氨酸
支链氨基酸(亮、异亮、缬)-竞争芳香族氨基酸
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其他治疗
人工肝:分子吸附剂再循环系统-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肝硬化
生理
主要功能
物质代谢:白蛋白、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
激素灭活: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胆汁酸分泌:防止胆石症
解毒作用:血氨
门V和肝动脉双重供血
门V:提供营养
肝A:提供氧气
肝硬化过程
网状支架塌陷
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再生结节形成
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假小叶形成
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 肝星状细胞
肝功能失代偿期
物质代谢
白蛋白、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感染、腹水、出血
激素灭活
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肝掌、蜘蛛痣、乳房发育、水钠潴留
分泌胆汁
胆石症
门脉高压
硬化--血管床缩小,血管受挤压;门静脉、肝小动脉--交通吻合支
病因
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
胆汁淤积
原发和继发性胆汁淤积
循环障碍
心衰或缩窄性心包炎引起体循环淤血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酒精性肝病
临床表现
代偿期
症状: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上腹隐痛
体征:脾脏轻、中度肿大(脾脏属于最早门脉高压表现) 肝脏是否肿大取决于肝硬化类型
实验室检查:肝功基本正常
失代偿期
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大表现
肝功减退
低蛋白血症
下肢水肿
出血和贫血
凝血因子少,脾大而且亢进,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肾上腺皮质功能
乳房发育,肝掌,蜘蛛痣,色素沉着
雌激素增加,醛固酮增加,抗利尿激素增加
雄激素减少,糖皮质激素减少
黄疸
门脉高压
侧支循环形成(最有价值)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腹壁静脉曲张
痔静脉曲张
腹膜后吻合支曲张
腹水
最突出表现
形成机制
门静脉高压;肝淋巴液回流障碍;低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脾大且脾亢
临床评估看进行性增大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表现:呕血、黑便、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原因: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鉴别:消化性溃疡--最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分期
Ⅰ前驱期: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
Ⅱ昏迷前期:意识错乱、嗜睡障碍、行为异常
Ⅲ昏睡期: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Ⅳ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扑一样震颤无法引出
早期检查心理智能;三精二意
血氨增高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死因
治疗
内科对因:降血氨,芳香族氨基酸,γ氨基酸
外科治疗:脑水肿,降颅压
感染
肝脏重要免疫器官 病人抵抗力下降、门静脉开放等因素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发热、腹痛、腹膜刺激征
感染途径:呼吸道、胆道、肠道、泌尿道
抗生素治疗
胆石症
胆汁酸分泌少,胆红素及胆固醇溶解度下降
脾肿大,慢性溶血,胆红素增多
雌激素增多,胆囊收缩素抵抗,胆囊收缩无力
肝性脑病
肾前性
原发性肝癌
恶病质+短期内肝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腹水可呈血性
鉴别
门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机制
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使体循环血流量明显减少
舒血管物质-不能灭活
前列腺素、一氧化氮、胰高、心房钠尿肽、降钙素
缩血管物质-合成增加
去甲、肾素-血管紧张素、血栓素、白三烯
肾前性:功能性
特征性:少尿、无尿、低尿钠、稀释性低钠血症氮质血症、血肌酐高
诊断标准
肝硬化合并腹水
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
血肌酐升高大于133μmol/L,2周内大于226
排除休克
蛋白扩血容量并停用利尿剂,血肌酐无法降至133μmol/L以下
不存在肾实质疾病如蛋白尿>500mg/d、镜下血尿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
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减少
肝功能试验
ALT、AST升高
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倒置
凝血酶原时间不同程度延长,且不能为注射维生素K纠正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和透明质酸增加
总胆红素增高(AST-酒精性肝炎;ALT-肝炎)
其他:AMA-原发性胆汁性淤积性肝炎;测血脂-脂肪肝
门静脉压力测定
大于10mmHg则为门脉高压症
有无肝硬化,腹水,脾大
B超首选,CT最佳(无创最佳)
肝穿刺:活组织送检,金标准
有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
直接窥见静脉曲张的部位、范围、程度、有无糜烂、出血等,判断及治疗
钡餐
虫蚀样、蚯蚓状充盈缺损 食道静脉曲张
诊断要点
乙肝、酗酒病史
肝功减退,门脉高压表现
肝质地坚硬,结节感
Child-Pugh分级
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高热量
代偿期-高蛋白饮食
失代偿-低蛋白饮食
抗病毒,纤维化治疗
对病毒复制活跃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予抗病毒治疗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干扰素
肝功能失代偿期,干扰素可导致肝衰竭,禁忌干扰素
止血
生长抑素制剂、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减少门静脉和侧支循环)
套扎或硬化剂栓塞治疗(局部断流术,属内镜结扎治疗)
大出血时,以上方法无效,考虑TIPS手术
三腔两囊管:可用于药物无效,暂时无法行分流术患者
腹水治疗
限制钠和水的摄入
利尿剂
首选螺内酯,可联合呋塞米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定期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难治性腹水
排放腹水+输注白蛋白
自身腹水浓缩回输
TIPS-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
肝移植
胰腺疾病
生理
内分泌--入学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外分泌--不入血,胰管-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
胰腺无致密的包膜,容易形成cullen
急性胰腺炎
多种原因→胰酶激活(在胰腺内)
胰腺局部炎症反应
病因
胆石症
外伤
ERCP术后
酗酒
临床表现
腹痛
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
中上腹持续性疼痛,疼痛加剧,胃肠解痉药不缓解;
向腰背部放射的束带状痛(和胰腺形状有关)
弯腰抱膝或前倾坐位可减轻
腹胀、恶心、呕吐;吐出食物和胆汁;
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
同时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发热、低血压或休克
水电紊乱
脱水;低钾-低碱;低钙血症
体征
轻者--上腹压痛
重者--急性腹膜炎体征
Grey征:两侧肋腹皮肤呈暗灰蓝色斑
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
并发症
脓肿
胰腺脓肿,2-3周,高热,腹痛,上腹部肿块和中毒症状
假性囊肿
病后4周形成,胰腺周围的包裹性积液
位于胰腺尾部
囊壁无上皮
穿破致胰源性腹水
全身并发症
ARDS
急性肾衰
心力衰竭与心率失常
消化道出血
胰性脑病
败血症及真菌感染
高血糖
辅助检查
血淀粉酶-早期
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下降,持续3-5天
>正常3倍即可确诊
不反应病情轻重
血清脂肪酶-晚期
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10天
血糖
持久的空腹血糖>10mmol/L,反应胰腺坏死,预后不良
血钙
<2mmol/L,提示重症胰腺炎
<1.5mmol/L,提示预后不良
低血钙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腹部平片
间接指征:哨兵袢和结肠切割征
B超:初筛
CT: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子主题
治疗
轻症: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止痛(哌替啶);抗生素;抑酸治疗
重症:监护(腹透/血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菌药物;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外科坏死组织清除+引流
体温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