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乳腺
外科学乳腺相关疾病,整理了检查、急性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癌的内容,欢迎查看。
编辑于2023-03-04 21:05:16 山东省乳腺
检查
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无异常
手掌面
先健侧,后患侧 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及中央区
溢液
鲜红色
乳管内乳头状癌、乳管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病
棕褐色
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癌、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腺囊性增生病
黄色或黄绿色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癌
浆液性无色
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乳腺囊性增生病
影像
钼靶
普查
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征,有时可见钙化点,颗粒细小、密集。
干板照相
钙化点分辨率高
MRI检查
显示软组织影,了解血流
超声检查
鉴别囊实性肿块最好的方法
多普勒可了解血流
特殊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最好的定性检查方法
术中快速切片
一般不作切取活检,现在最常用
活组织病理检查
最准确的定性诊断方法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找到癌细胞可确诊
急性乳腺炎
好发人群
初产妇,产后3-4周
病因
乳汁淤积
细菌入侵
主要途径:乳头破损或皲裂,细菌沿淋巴管入侵
次要途径:细菌直接入侵乳管,上行至腺小叶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局部:乳腺红肿热痛+腋窝淋巴结肿大
全身:寒战高热,脉搏增快,WBC明显增高
脓肿形成:数天后形成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
脓肿破溃
脓肿可向外破溃
深部脓肿可以从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穿破
形成乳房后脓肿
诊断
临床表现:哺乳期妇女,初产妇,乳房红肿热痛,全身炎症
血常规:外周血WBC明显增高
特殊检查
早期:乳汁细菌培养
晚期:行脓肿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 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治疗
药物治疗
脓肿形成时,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的改红霉素
诊断性穿刺
穿刺抽得脓液即可确诊,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切开引流
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采用沿乳头的放射状切口
乳晕下脓肿--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乳房后间隙引流
脓肿较大时--可做低位对口引流
吸空乳汁
患乳停止哺乳,吸空;有乳瘘则断奶
预防
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
乳腺纤维腺瘤
乳房纤维腺瘤是乳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3/4
症状
好发于20-25岁,无痛性乳房肿块,常单个
体检
肿块增大缓慢,质硬,似像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诊断
有以上临床表现
B超示肿块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低
穿刺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手术切除
乳腺囊性增生病
与其病理形态呈多样化表现,主要为乳管、腺泡上皮增生
症状
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房疼痛和肿块,具有周期性
体检
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大小不一、质韧、单个或多个肿块
有触痛,与周围分界不清,弥漫性增厚,少数有乳头溢液
诊断
本病可与乳腺癌并存。应嘱病人每隔3-6个月来复查
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要治疗,逍遥散、三苯氧胺,恶变者手术
乳腺癌
病因
月经状况
月经初潮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0岁,经期大于35岁
婚育情况
第一胎足月产大于35岁、大于40岁未孕、反复人流
哺乳史
产后未哺乳
激素水平
雌二醇、雌酮与乳腺癌的发生直接关系
乳腺疾病史
乳腺良性疾病高度增生、不典型增生可进展为乳腺癌
遗传病家族史
危险因素之一
饮食
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环境因素
电离辐射、低剂量诊断用射线、主动或被动吸烟
其他因素
精神因素、心理障碍、肥胖、病毒感染、糖尿病
病理类型
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Paget病
预后较好
浸润性特殊癌
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粘液腺癌、鳞癌
分化高、预后尚好
浸润性非特殊癌 (占80%)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 硬癌,单纯癌,腺癌 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分化低 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
酒窝征
累及Cooper韧带,使其收缩导致皮肤凹陷
乳头凹陷
乳头深部肿块累及乳管使乳头凹陷
橘皮样变
癌细胞累及或堵塞乳腺表浅淋巴管导致淋巴水肿所致
卫星结节
癌细胞经淋巴道广泛扩散到乳腺及皮肤,出现小结节
铠甲状癌
晚期乳癌,累及胸肌、筋膜、胸壁,融合成片紧缩皮肤
炎性乳癌
少见,发展快,预后差
局部皮肤炎症样表现--发红、水肿、增厚、皮温升高
治疗采用放化疗,禁忌手术
Paget病
即乳头湿疹痒乳腺癌,少见
发展慢,恶性程度低,预后好,腋窝淋巴结转移晚
乳头乳晕瘙痒、皮肤粗糙、糜烂如湿疹,进而形成溃疡
部分病例乳晕区可们及肿块
转移途径
局部扩散
癌细胞沿导管、筋膜间隙蔓延,侵及Coorper韧带、皮肤
淋巴转移
最重要--腋窝75%、胸骨旁25%
血运转移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骨、肺、肝
骨转移依次为椎体、骨盆、股骨
椎旁系统
乳癌椎体转移、甲状腺癌颅骨转移、前列腺癌骨盆转移
TMN分期
T 原发瘤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
T1--癌瘤长径≤2cm
T2--2cm≤癌瘤长径≤5cm
T3--癌瘤长径>5cm
T4--癌瘤大小不计,侵及皮肤或胸壁,炎性乳腺癌属于之
N 区域淋巴结
N0--同侧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但可推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与周围粘连
N3--同侧胸骨旁LN、锁骨上LN转移
M 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0期
TisN0M0
I期
T1N0M0
II期
T0-1N1M0、T2N0-1M0、T3N0M0
III期
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IV期
包括M1的任何TN
手术治疗
Halsted
整个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
原来的标准术式现已少用
Urban
Hasted+第2、3、4肋软骨及胸廓内动静脉+胸骨旁淋巴结切除
手术范围大,少用
Patey
与Halsted比较,保留了胸大肌或胸大、小肌,不能清扫腋上组淋巴结
I、II期乳腺癌
全乳房切除术
整个乳房,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无淋巴结清扫
原位癌、微小癌,年老体弱不宜根治
保留乳房乳癌切除术
肿块切除+腋淋巴结清扫
I、II期,需放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腋淋巴结清扫
腋淋巴结阳性者应行腋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I、II组腋淋巴结
腋淋巴结阴性可不清扫,应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化疗
指征
除原位癌、微小癌(<1cm)外--均应辅助化疗
浸润性乳腺癌伴腋淋巴结阳性者
腋淋巴结阴性而有高危复发因素者需化疗
肿瘤直径大于2cm
组织学分类差
ER、PgR阴性
癌基因HER2过度表达
化疗方案
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6个疗程
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8个疗程
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术前化疗
多用于III期,采用CMF或CAF方案,用1-2个疗程
内分泌治疗
首选三苯氧胺,指征:雌激素受体(ER)阳性,机制为在靶器官上与E2争夺ER,影响DNA转录,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术后复发及转移,减少对侧乳癌的发生
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指征:绝经后病人,机制:对绝经后病人效果优于三苯氧胺能抑制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过程中的芳香化环节,从而降低E2,达到治疗目的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
放射治疗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术后,必须放射治疗
单纯乳房切除后,根据年龄、分期分类,决定是否放疗
根治术后--I期无益,对II期以后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生物治疗
对于HER2过度表达的乳癌,曲妥珠单抗可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