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考研 中药化学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上)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考研 中药化学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上)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分类、二倍半菇、二菇类、倍半菇、单菇。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化学考研生物碱(3)的思维导图,提取分离,总碱的提取,分离,中药实例,小伙伴们赶快学习起来吧~
生物碱化学性质,生物碱,碱性大小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哦~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化学考研生 物 碱(1)的思维导图,详细的总结了概述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的内容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萜类(terpenoids)
概述
萜的含义与分类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生源异戊二烯法则: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是由GLC首先在酶的作用 下生成乙酰辅酶A,再由乙酰辅酶A生成甲戊二羟酸,后者转化为IPP和 DMAPP,由此衍生成萜类化合物。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 (DMAPP ) 和焦磷酸异戊烯酯 (IPP ) 是生物体内真正的异戊烯基单位
萜类主要生物合成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
分类
二倍半萜
二萜类
直链二萜
植物醇
单环二萜
维生素A
双环二萜
以含氧衍生物为主。 二萜内酯是一类活性很强的成分。 银杏内酯是银杏叶及根皮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抗炎的主要成分
三环二萜
紫杉醇
雷公藤内酯类
四环二萜
甜菊苷
倍半萜
开链倍半萜
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
双环倍半萜
薁类
薁类是由五元环与七元环并和而成的芳烃衍生物,具有一定的芳香性。 存在于挥发油的高沸点部分(bp250-300℃) 呈现美丽的蓝、紫或绿色 能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及强酸中,不溶于水。故可用60-65%的硫酸或磷酸提取,稀释后即可沉淀析出。 中药中的薁类多为其氢化物,无芳香性。
检识
Sabety 反应:滴挥发油溶于1ml氯仿,加入5%溴的氯仿液数滴,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时,表明含有薁类衍生物。 Ehrlich 试剂反应: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浓硫酸反应,为紫色或红色。
单萜
特点:10个C,2个异戊二烯结构
无环(链状)单萜
单环单萜
环香叶烷型
卓酚酮类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
由于酮基的存在使七元环呈一定的芳香化性质
分子中的ph-OH由于邻位吸电子的C=O存在使其酸性介于酚类和羧酸之间。故常存在于挥发油的酸性部分。
它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呈现特殊颜色,如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铁络合物呈赤色结晶,故常用作鉴别用。
对薄荷烷型
薄荷醇:左旋体习称薄荷脑。
双环单萜
常见四种,可视为由薄荷烷在不同位置间环合形成的产物。以蒎烷型和莰烷型结构最稳定,衍生物数量最多。
蒈烷型
蒎烷型
芍药苷
莰烷型
龙脑:俗称冰片
樟脑
守烷型
环烯醚萜
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具有 环戊烷 及 半缩醛 结构特点的环状单萜
是活性焦磷酸牦牛儿酯(GPP)经羟醛缩合而成的单萜化合物。
结构分类及代表物
环烯醚萜苷
以10个碳的环烯醚萜苷占多数,C1 羟基多与葡萄糖成苷。
环烯醚萜多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C1-OH为半缩醛羟基,不稳定,因此在植物体内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
栀子苷
梓醇
裂环环烯醚萜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是由环烯醚萜苷在C7-C8处断裂开环衍变而来的。
龙胆苦苷
理化性质
性状:大多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味苦。 溶解性:环烯醚萜苷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等,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苷易被酸水解,生成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易进一步氧化或聚合而显深色;甚至随水解条件的不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
地黄,玄参变色原因(简答题): 中药地黄、玄参等经过干燥或受潮可变黑色,皆因苷类水解的产物氧化聚合所致。(理解)
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 与氨基酸共热生成红色至蓝色.与皮肤接触,可使之变蓝. 于冰醋酸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也能产生蓝色沉淀.
提取分离
环烯醚萜苷类亲水性较强,性质不太稳定,所以一般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提取及处理提取液。
常选用水、甲醇、乙醇、稀丙酮等作溶剂,并用CaCO3或Ba(OH)2,抑制酶的活性并中和植物中的有机酸。
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可转溶于水中,除去水不溶性杂质,再用石油醚脱脂,水层加入醋酸铅沉淀除去酚、鞣质、黄酮等杂质。再用正丁醇萃取,减压回收正丁醇,即得粗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