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晶状体病的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晶状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思维导图,阐述了白内障以及晶状体位置异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适合学习眼科疾病的小伙伴。
检查斜视首先检查双眼的视功能,判断斜视的类型以及偏斜方向,以及其它异常问题,以上是基本检查。此后则需要给斜视..
1.先测裸眼视力,再测矫正视力; 2.取坐位或站位(检查距离为5米,被检查者眼部与视力表1.0行呈水平线); 3.测右眼:用遮挡板遮盖患者左眼,检查者用视标杆自上而下指...
这是一篇关于视力表的设计的思维导图,存在重要意义:眼视光临床病史采集的目的是收集相关患者主诉、视功能、眼睛、与全身健康及生活习惯的信息,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开始鉴别诊断及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起始步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晶状体病的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白内障
晶状体为双面凸、有弹性、无血管的透明组织,是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晶状体病常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是首位的致盲性 疾病。
分类
按病因: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
按发病时间:先天性、后天获得性
按晶体混浊形态:点状、冠状和板层白内障
按晶体混浊部位: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
定义: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屏障作用丧失;或晶状体代谢紊乱使其蛋白质变性而造成易状体混浊,影响视 力,称为白内障(cataract).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占白内障发病率50%以上。40-50岁以上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高
病因:为品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病变,可能是年龄、遗传、营养、代谢、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晶状体长 期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常双眼发病,但发病时间,严重程度不一致。
皮质性白内障
最常见,约占70%.按病变发展分为4期
初发期:晶状体小部分混浊,晶状体皮质中出现空泡、水隙、板层分离和楔形混浊。多不影响视力。
膨胀期(未成熟期):晶状体大部分混浊,成不均匀灰白色。视力明显下降。此期晶状体吸收水分,膨胀变大,导致虹膜前移,前房变浅。如病人原来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危险因素,此时容易引起急性青光眼发作。因此,散瞳检查时必须谨慎,应避免使用阿托品类药物。
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成乳白色。虹膜投影消失,眼底不能窥见,视力下降至眼前手动或仅存光感。
过熟期:如成熟期未及时手术,晶状体水分继续丢失,体积缩小,前方加深,虹膜震颤,囊膜皱缩有钙化点及胆固醇结晶。此期由于皮质外漏易发生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皮质颗粒存积在前房角,堵塞小梁网,产生继发性青光眼,临床上称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核性白内障
较少见,高度近视者多见。约40岁发病,视力下降,进展缓慢。
后囊膜下白内障
病程进展缓慢,可与其他类型白内障并存。
诊断
散瞳后用检眼镜或裂隙灯检查,可根据晶状体混浊状态及视力情况做出诊断。
预防与治疗
1.预防 祛除病因。防紫外线辐射,不抽烟、酗酒,积极防治心血管病,注意营养,优 生优育等。
2.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
3.手术治疗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
1.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是将整个晶状体包括囊膜完整的摘除。我国某些地区尚在用此项手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将混浊晶状体核和皮质摘出而保留后囊膜的术式,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应用超声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的手术方法。
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一项新技术,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人工晶体植入术
先天性白内障
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新生儿发病率约为0. 5%.可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可伴发 眼部或全身其他先天性异常。
病因
1.遗传因素 2.妊娠期用药3.妊娠期病毒感染 4.其他因素
单眼或双眼发病,多为静止性。常可分为8种:1.全白内障 2.前极白内障3.后极白内障4.冠状 白内障5.点状白内障6.绕核性白内障7.核性白内障8.膜性白内障
主要根据品状体混浊情况做出诊断,还可选择实验室检查。
治疗
1.定期随访2.手术治疗3.视力矫正
外伤性白内障
眼球纯挫伤、穿通伤、爆炸伤、眼内异物和电击伤等引起的品状体混浊称为外伤性自内角常单眼发病,多见 于儿童或青年。
因外伤直接作用或通过房水传导作用引起囊膜破裂,皮质变性,导致品状体混浊
眼钝挫伤性白内障
1.vossius环混浊2.放射状混浊3.板层白内障4.全白内障5.可并发前房出血、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
眼穿通伤性白内障
电击性白内障
主要根据受伤史及晶状体混浊状态做出诊断。
1.随访 2.手术 3.药物治疗加手术
代谢性白内障
因人体代谢障碍导致品状体混浊
糖尿病性白内障:因血糖增高
半乳糖性白内障
手足搐搦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
由眼部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为并发性白内障
因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及代谢障碍导致晶状体混浊。
常单眼发病,有原发病表现,眼前段疾病引起的混浊多始于前皮质。
重要的是确诊原发眼病,晶状体混浊状态有助于诊断。
1.早期防治原发病2.手术摘除3.葡萄膜炎引起的应在炎症控制后手术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长期应用或接触某些药品或化学品导致晶状体混浊称为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常见致病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缩瞳剂、避孕药等。
临床常见表现
1、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2.氯丙嗪性白内障3.缩瞳剂性白内障4.三硝基甲 苯性白内障
放射性白内障
射性白内障各种放射线所致的晶状体混浊称为放射性白内障
由于红外线、电离辐射、微波大量紫外线等放射线损害可导致白内障
1.红外线性白内障 2.微波性白内障3.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预防治疗
配戴防护眼镜
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由残留的皮质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白内障影响工作生活时首选激光治疗
晶状体位置异常
正常时,晶状体由悬韧带挂于睫状体上,晶状体轴与视轴几乎一致。某些原因使悬韧带发育异常或断裂,可导致晶状体的位置异常。如出生时位置就不正常,称晶状体异位;
晶状体悬韧带先天性发育不全;或外伤引起缺损、断裂;或眼内某些病变导致。
晶状体全脱位,晶状体半脱位
1.保守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玻璃体腔脱位、无并发症者可随访观察,用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
2.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