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温病辨舌
一、辨舌、验齿 辨舌、验齿也就是舌诊和齿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象的变化或牙齿的变化,作出诊断的诊法。 1.辨舌 辨舌,分为望舌苔与望舌质两部分。人的舌长在口腔...
中医历代名家及其著作的贡献,具体有中医理论体系、学术流派的形成、流派,总论的内容,可以按医家所处年代画时间轴,也可以总结不同医家学术贡献。
中医温病十大治法:未成实结/无郁热积滞不可妄用;平素体虚/阴液、正气耗伤者,配扶正;阴亏肠燥便秘者,忌苦寒通腑泄热。
中医月经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温病辨舌
舌苔(卫、气)
白苔
薄、欠润,边尖略红
邪袭卫分
风温初起
薄白、干、舌边尖红
干燥缺乏津液
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厚而粘腻
布满全舌
垢腻润泽,紧贴舌面
湿阻气分,湿浊偏盛
湿热相搏,湿重于热
厚而干燥
舌质多红
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胃燥气伤,气不化液
垢腻,舌质红绛
湿遏热伏:湿邪阻遏,热邪内郁,不能外达
营分邪热为气分湿邪阻遏
滑腻、厚如积粉,舌质紫绛
湿润滑腻
刮之不尽
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湿热性温疫
白碱
苔垢厚,粗浊、板滞如碱状
胃中宿滞
兼秽浊郁伏
白砂(水晶苔)
干硬如沙皮
扪之糙涩
邪热迅速化燥入胃
病情迅疾,苔色未变
津液大伤
白霉
满舌白衣,颊颚处或有
霉状/靡点/饭粒样附着/豆腐渣样
刮之易去
秽浊上泛,胃气衰败
预后差
黄苔
薄黄
润
邪热初入气分
津伤不甚
燥
气分热盛
津液耗损
黄白相间
薄
邪热入气分
表邪未解
厚腻
气分湿郁化热
黄燥
苔质不厚,舌质红赤
气分邪热炽盛
津伤较重
老黄
颜色
沉香色
金黄色
形态
焦躁
芒刺
裂纹
病症
热结肠腑
阳明腑实
黄腻
黄苔满舌
板贴细腻
润泽多津
气分湿热内蕴
灰苔
灰燥
干灰而燥
焦燥起刺
热盛津伤
灰腻
润泽多粘液
温病
痰湿内阻
灰滑
灰苔满舌
光滑细腻
温病后期
阳虚寒实
湿温病:湿邪伐阳,致寒湿
黑苔
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
扪之糙涩无津
肾阴耗竭
薄,干燥或焦枯
干薄无津,燥而无刺
舌体枯痿,绛而不鲜
热入下焦,肾阴耗竭
兼舌红、心烦不得卧
津枯火炽
真阴欲竭,壮火复炽
遍舌黑润
误明显苔垢
温病兼痰湿
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热入营血,灼伤血络
大量出血,气随血脱——淡白无华
润滑,舌淡不红
湿温病后期
湿盛阳微
寒湿证
注意事项
舌苔舌质互参
舌象动态变化
季节变化对舌象的影响
鉴别染苔
舌态
强硬
邪陷心包
气液不足
舌本失养
动风惊厥先兆
短缩
痰阻舌根、内风扰动
痉厥病
舌卷囊缩
热毒深入厥阴
痿软
肝肾阴竭
筋脉失养
斜颤
热入肝经
动风发痉
肿胀
黄腻苔垢满布:湿热蕴毒上泛
无苔垢,紫晦:酒毒冲心
舌质(营、血)
红舌
舌苔
薄白
舌边尖红
温邪在卫分
黄
温邪入气分
纯红无苔
渐入营分
舌尖红赤起刺
热入营血早期
心火上炎
舌红裂纹/舌中生红点
心营热毒极盛
光红柔嫩
望之潮湿,扪之无津
邪热初退,津伤未复
淡红而干,不荣润
邪热已退
气阴两虚
绛舌(入营)
纯绛鲜泽
无苔垢
热入心包
舌面兼大红点
热毒乘心
心火炽盛
无瘀
黄白苔
邪热初入营分
卫气分邪未尽
兼干燥
无苔无津
邪热入营,营阴耗伤
罩粘腻苔垢
滑腻多津
营分受热
气分兼夹痰湿
气分兼夹秽浊
光亮如镜(镜面舌)
无苔
干燥无津
邪热减退
胃阴衰亡
不鲜,干而枯痿
温邪深入下焦
肾阴欲竭
紫舌(营分热,真阴竭)
焦紫起刺(杨梅舌)
干燥
血分热毒极盛
动风、动血先兆
晦暗而干(猪肝舌)
瘀暗,干枯痿
真脏色见,预后不良
瘀暗
扪之潮湿
舌紫/深色点片状瘀斑
温病兼夹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