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呼吸系统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梳理,包括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等。
编辑于2022-10-12 17:09:5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科学呼吸系统
概述
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 加温 加湿 净化空气
呼吸中枢:延髓
常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 肺结核、肺癌 肺梗死出血时痰中带血液或血红蛋白 铁锈色痰 肺炎球茵肺炎 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 阿米巴肺脓肿 粉红色泡沫痰 急性肺水肿 砖红色胶冻样痰 克雷伯杆菌肺炎 痰有恶臭厌氧菌感染
肺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凹症 与大气道狭窄与哽阻有关:喉头水肿 异物
常伴干咳和高调吸气性哮鸣音
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期哮鸣音
多见于哮喘和COPD
混合性呼吸困难
重症肺炎 重症肺结核 大量胸腔积液
呼吸频率增快 深度变浅
咯血
痰中带血
少量咯血<100ml
中量咯血100-500ml
大量咯血 每天>500ml 每次>300ml
肺炎
概念
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的病因引起
病因与分类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病毒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
发病机制
机体预防机制使呼吸道保持无菌状态 感染与否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 机体预防机制受损
临床表现
突然畏寒,发热(稽留热)咳嗽咳痰 肺炎链球菌:铁锈色 可伴胸痛 呼吸困难 典型体征:肺实变体征
诊断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X线 肺叶、段分布浸润影(细菌性肺炎)斑片状、条索状阴影(支气管肺炎)空洞性浸润(葡萄球菌感染)
重症肺炎
意识障碍 呼吸频率>30次/分 PaO2>60mmHg 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血压<90/60mmHg
治疗
抗感染 首选青霉素 感染性休克 表现:血压 体温(高热骤降)面色 脉搏 少尿 体位:仰卧中凹位 吸氧6~8L/min 治疗首要是补液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分泌物多、痰液粘稠、胸痛、咳嗽无力有关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主要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与检测●休息与活动●饮食 ●症状护理 ●抗生素治疗的护理 ●协助完成有关检查
肺结核
概念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病因
结核菌 烈日暴晒2-7h 100°C煮沸5分钟 70℃乙醇2min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原发感染:原发综合症 继发性结核病
临床表现
全身: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体重减轻 呼吸道 咳嗽咳痰(最常见)咯血 肺结核是咯血最常见的原因 胸痛 呼吸困难
辅助检查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确诊痰结核)X线检查(早期发现)结核菌素实验 (阳性表示有结核感染不一定患病)
治疗方法
原则: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 药物:异烟肼(周围神经炎)利福平(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链霉素(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损害)吡嗪酰胺(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视神经损害)
护理
预防 一般护理:休息与活动 饮食 密切观察病人 (咳嗽咳痰情况,留取痰标本,咯血)呼吸道隔离 注意个人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 饮食
COPD
概念
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吸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空气污染 感染
发病机制
气流受限 不完全可逆
临床表现
急性加重期 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脓痰量增多,可伴发热等症状 稳定期 咳嗽、咳痰、气短症状稳定或轻微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 1.FEV1/ FVC 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 2.FEV,%百分比 评估 COPD 严重度的良好指标 支气管舒张试验 FEV 1/ FVC <70%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 胸部X线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诊断必备条件:持续气流受限
治疗原则
稳定期治疗 主要原则: 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口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 改善病人的活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治疗方法 1.教育与管理:戒烟,脱离污染环境2.支气管舒张药3.祛痰药:盐酸氨溴索、 N ﹣乙酰半胱氨酸4.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口服,可规律长期吸入5.长期家庭氧疗6.夜间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加重期治疗
1.支气管舒张药: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 2.低流量吸氧:鼻导管或文丘里面罩吸氧 3.抗生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4.祛痰药:盐酸氨溴索、溴已新 5.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 6.无创性机械通气
护理
一般护理:适宜的环境休息和运动,饮食护理 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观察呼吸困难程度,观察营养状况、肺部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观察动脉血气分析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心理护理:评估心理状况,增强信心,缓解焦虑,给予家庭支持 健康教育:戒烟,避免吸入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疾病知识指导
慢性支气管炎
概念
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
吸烟是最常见的病因 感染是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诊断
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并连续两年或者两年以上,并排除其他 慢性气道疾病
症状
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 咳嗽,早晚加重,白色粘液,细菌感染呈脓性
并发症
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炎
治疗原则
抗感染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首要措施是戒烟
支气管哮喘
概念
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病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 哮喘症状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严重者:强迫坐位或端坐呼吸、发绀、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样痰
体征
胸部呈过度充气征象
并发症
气胸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 肺不张
实验室检查
痰液检查 呼吸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测 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FEV1下降≥20%)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动脉血气分析 胸部X线检查 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IgE升高)
分期
急性发作期 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重, 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特征 非急性发作期在较长时间内不同频度和(或)程度出现哮喘症状, 肺通气功能下降
治疗原则
脱离变应原: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治本:糖皮质激素(最有效药物) 治标:,阝2受体激动剂(急性哮喘发作首选药) 免疫疗法
护理
一般护理:脱离过敏原 饮食清淡易消化 保持皮肤和口腔的清洁干燥 病情观察:观察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 症状体征护理 氧疗护理 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吸药后用清水漱口) 心理护理 哮喘的健康与管理:疾病知识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肺血 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 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易出现急性发作
发病机制
缺氧一肺动脉高压一右心室肥大一右心衰竭
病因
支气管 肺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肺血管疾病
症状体征
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 体征:发绀、肺气肿体征,心音遥远
并发症
肺性脑病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心电图检查:肺性P波 血气分析 其他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肺功能
分期
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纠 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右心衰竭,防治并发症 缓解期:主要是避免诱发因素,增强体质,避免呼吸道 感染,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家庭氧疗,延缓病情进展
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实验选择抗生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喘、祛痰药、翻身、背部叩击、雾化吸入等口氧疗:通常采用流量1~2L/ min ,24小时不间断给氧,控制心カ衰竭:利尿剂、强心剂(肺心病人因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洋地黄的耐受性低,故使用洋地黄应以排泄快、小剂量、间歇为原则,一般使用量是常规剂量的1/2或2/3)、血管扩张药口防止并发症
护理
一般护理:卧床休息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纤维易消化食物 皮肤护理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意识状态 有无发绀 呼吸困难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用药护理:慎用镇定剂,麻醉药,催眠药 疾病预防指导:劝导戒烟
呼吸衰竭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分类
血气分类 I 型呼衰:缺氧( PaO₂ <60mmHg) ‖型呼衰:缺 O₂ 伴 CO ₂潴留( PaO₂ <60mmHg, PaCO₂ >50mmHg),单纯通气不足,缺 O₂ 和 CO₂ 潴留是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损害,则缺氧更为严重
病因
呼吸阻塞性疾病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心脏疾病 胸廓胸膜病变
发病机制
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1)肺通气功能不足(2)弥散障碍(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5)氧耗量增加
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CO₂ 潴留程度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大脑皮层的影响 轻度潴留→间接兴奋皮质失眠、精神兴奋、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 严重潴留→脑脊液 H +浓度增加→抑制皮质性脑病/ CO ₂麻醉: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 对脑血管的影响 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脑间质水肿、颅内压增高 收藏对呼吸中枢的影响特点:双向性 PaO₂ <60mmHg→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PaO₂<30mmHg→直接抑制呼吸中枢CO₂ 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兴奋作用 PaCO₂>80mmHg→呼吸中枢抑制和麻痹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频率、节律、幅度 发绀:缺氧的典型表现 精神﹣神经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 消化和泌尿系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 发绀
实验室检查
①血气分析 PaO₂ <60mmHg,伴或不伴PaCO ₂>50mmHgpH 正常或降低 ②影像学检查一分析 呼衰的原因· X 线胸片、胸部 CT 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③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基本,最重要) 氧疗(I型呼吸衰竭 高浓度持续吸氧, FiO ₂>35% ‖型呼吸衰竭 低浓度持续吸氧 FiO₂ <35%) 增加通气量,减少 CO 潴留 控制感染 正酸碱平衡紊乱 病因治疗 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半坐卧位或端坐位,趴伏在床桌上 2.饮食护理:营养丰富食物。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鼻饲或静 脉营养 3.指导病人正确呼吸:腹式﹣缩唇呼吸 4.备齐抢救用物 病情监测 促进剂气体交换:合适的氧疗 用药护理:安全正确的给药 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