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1-5)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编辑于2022-10-22 12:03:05 陕西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等。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等。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发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意);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重要依托)
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前途
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论十大关系》前三条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两类社会矛盾
敌我矛盾(对抗性)(分清敌我的问题)
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分清是非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
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经济物质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群众与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族之间,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毛泽东“党领导一切”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思想活的灵魂,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发达的阶段)
3、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九大,党的基本路线新的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刚开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发展生产力)
5、“三步走”战略(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6、改革开放理论(改革是动力)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8、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9、“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是核心,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两个转变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
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三个发展阶段: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三个步骤:办供销小组,办供销合作社,建立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办法;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改造(说服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考点延伸】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l/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延伸】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45年,中共七大,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
在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邓小平提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21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是5年/届 “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赎买是“最便宜不过了”
坚定“四个自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