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 经济基础-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2022中级经济师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1-10章更新版本 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4章 市场结构理论 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7章 国民收入 8章 经济增长 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章 国际贸易理论
编辑于2022-10-26 20:50:43 上海2022年中级经济师 第五部分 会计章节全部 28章 会计概论 29章 会计循环 30章 会计报表 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32章 政府会计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1-10章更新版本 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4章 市场结构理论 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7章 国民收入 8章 经济增长 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章 国际贸易理论
2022年中级经济师第四部分 统计 第23章-第27章全部章节,包括:统计与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刘艳霞老师精讲班笔记整理,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2年中级经济师 第五部分 会计章节全部 28章 会计概论 29章 会计循环 30章 会计报表 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32章 政府会计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1-10章更新版本 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4章 市场结构理论 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7章 国民收入 8章 经济增长 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章 国际贸易理论
2022年中级经济师第四部分 统计 第23章-第27章全部章节,包括:统计与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刘艳霞老师精讲班笔记整理,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本章22年新增)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1. 内涵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核心地位)
决定经济决策的主体、决定收入分配方式
我国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收入分配制度
决定了社会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我国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资源配置的方式
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我国
(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关系】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中,生产环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居于核心地位。 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处于核心地位: 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人分配制度; 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3. 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集中领导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
《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内涵
国有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生产资料公有制
定义
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全民所有制
由国家作为全体人民的代表对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行使所 有权, 也就是“ 国有经济”
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城镇集体所有制
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股份合作制等
劳动者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要形成以“管资本” 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形式及作用
内涵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区分关键: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外资经济
不能简单地认为外资经济就完全是非公有制经济
中外合资形成的外资经济中,包含的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部分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不是独立的所有制)
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在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治理垄断、 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优化非公有经济, 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同时也要促进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还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参与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民家庭是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法定主体, 这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根本, 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
坚持任务有2个方面: 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内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人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也不同
按劳分配的内涵
一是各尽所能,就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二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实行按劳分配,就意味着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人分配差距
非公有制经济(如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并不是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的,而是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把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获得报酬的
私营企业主获得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作为管理者获得的劳动报酬, 但是大部分收入是根据投入的资本获得的投资报酬
财产性收入
由资本(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为,不属于按劳分配
再分配性收入
政府的转移性支付或者福利性收入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避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也要重视保持合理的分配差距, 避免差距过大的分配格局
要增加劳动者, 特别是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两个同步”
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要逐步完善技术、 知识、 数据、 资本、 土地等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保障及监管制度
要完善市场秩序, 促进公平竞争, 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同时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的含义
狭义的资源
自然资源
广义的资源(即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
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还有企业家才能、知识、数据等
资源配置的实质
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产品生产上如何分配的问题, 或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问题。
资源配置的方式
将经济资源有效地分配到社会生产不同部门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首要任务
市场调节方式 (起决定作用)
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政府的计划配置
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制定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政府调节方式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总是不同程度的或者不同方式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进行资源配置
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 其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这就是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有效市场, 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有为政府, 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发挥好政府在弥补和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 市场需求
需求与市场需求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市场需求曲线=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
2. 影响需求的因素
产品价格 影响需求最重要因素
价格上涨→需求降低(反相关)
价格变动时,需求曲线不动,点动
替代品/互补品的价格
替代品涨价→需求增加(正相关) 互补品涨价→需求减少(反相关)
消费者预期
预期涨价会刺激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加)
消费者的收入
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正相关)
消费者的偏好
偏好增加→需求增加(正相关)
其他因素
商品价格不变, 消费者偏好增强、消费者个人收入增加、 替代品价格上涨、 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上平移
需求增加的,曲线向右上平移
需求减少的,曲线向左下/下平移
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2年新增)
需求量=f(影响因素)
如:需求量=f(价格)
需求规律
需求与价格反相关
需求曲线
表示需求与价格的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右下倾斜
需求数量变动(点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变动(线平移):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需求曲线的位移
以上符合绝大所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钻石等
影响因素
考情分析
辨别:从选项中挑选出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两者共有因素:产品价格、相关品价格、(消费者/生产者)预期 需求独有:消费者收入/偏好 供给独有:生产成本/生产技术
2. 市场供给
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
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市场供给曲线=生产者供给曲线水平加总
影响供给的因素
产品价格
价格上涨→供给增加(正相关)
价格变动时,供给曲线不动,点动
生产者预期
生产成本
成本上升→供给减少(反相关)
生产技术
一定程度决定成本、影响供给
相关产品的价格
其他因素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高会导致供给曲线右移
供给增加的,曲线向右平移
供给减少的,曲线向左平移
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2年新增)
供给量=f(影响因素)
如:供给量=f(价格)
供给规律
供给和价格正相关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右上倾斜
供给数量的变动(点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纯分析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的变动(线平移):假定价格不变,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
3. 均衡价格
含义
均衡价格时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销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均衡价格虽然能够说明市场价格和市场供给、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说价格的决定(22年新增)
商品的价格的高地首先取决于其价值量的大小。商品价值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总是在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22年新增)
均衡价格:市场供给量=市场需求量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供求平衡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
政府规定的产品的最高售价
保护消费者(买方)利益、降低生产成本
影响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
刺激消费、需求增加
限制生产、供给减小
市场短缺 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
监管不利时
黑市交易、变相涨价(黑市高价)
以次充好,缺斤短两
适用
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保护价格 /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
政府规定的产品的最低售价
保护生产者(卖方)利益、支持某一产业发展
影响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刺激生产、限制消费
市场过剩,建立收购和储备系统
没有政府收购时
黑市交易、变相降价(黑市低价)
适用
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记忆口诀
“低价保过”:保护价格→市场过剩+黑市低价
4. 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VS 供给价格弹性
定义和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Ed总为负数,取绝对值
Ed计算公式
点弹性(适用于价变动较小的场合)
点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
弧弹性(适用于变动较大的场合)
弧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供给价格弹性
类型
需求价格弹性
Ed>1时,需求富有弹性/高弹性
薄利多销,宜降价
Ed<1时,需求缺乏弹性/低弾性
宜涨价,收入增加
Ed=1时,需求单一弹性
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总销售收入保持不变
供给价格弹性
Es>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
Es<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Es=1,供给单位弹性
Es=0,供给完全无弹性,市场少见
Es=无穷,供给完全有弹性,市场少见
影响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
时间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小(时间"短→小")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必需品,即使价格上涨,人们还得照样买。其需求弹性小或缺乏弹性
商品用途的多少
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供给价格弹性
时间 (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较小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替代性大、相似性高→供给弹性大
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特定行业→供给弹性缺乏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生长周期长,供给弹性小;农产品短期供给弹性几乎为0
记忆
弹性大:替代/用途多、时间长、不重要 弹性小:替代多、供应/需求时间短、生长周期长
需求交叉弹性 /交叉价格弹性
定义和公式
指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i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类型
Eij>0
替代关系
煤气和电
Eij<0
互补关系
汽车和汽油
Eij=0
不存在相关关系
酱油和航空母舰
用途
需求交叉弹性大小是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
需求收入弹性
含义和公式
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
类型
Ey>1
弹性高,需求数量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高档品
Ey=1
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成相同比例
0<Ey<1
弹性低,需求数量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必需品
收入多,买的多
Ey=0
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
收入增加时买的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低档品
用途
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Ey>1,高档品
0<Ey<1,必需品
Ey<0,低档品
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的基本概念,对价格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恩格尔定律
食物支出(食物需求)的需求收入弹性
越富裕,食物支出在收入中占比越少
作用
需求收入弹性是研究收入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及消费结构变化 的一个基本概念, 对价格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1.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企业组织形式
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
企业目标假设
追求利润最大化(核心目标)
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 1、信息的不对称, 经营者可能会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和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2、缺乏准确的资料, 企业长期生存的经验做法是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或者市场份额最大化。
科斯的企业形成理论
企业的本质: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 交易费用时, 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的节约
交易费用
围绕契约产生的成本费用
包括
偶然因素带来的损失
签约和监督的成本
能节约交易费用的原因
减少签订契约数量
可以生产中间产品
可以雇佣签技术人员替代购买其他企业服务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
信息的不完全性
2.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函数
定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过程:投入(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出(有形物质、无形服务)
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假设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例:劳动替代资本
投入
长期来看都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均可变
(长期生产决策研究:规模报酬研究)
短期来看,可认为某些要素不可变(不变投入)、某些可变(可变投入)
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生产要素可变,其他投入不变
例:产量P随劳动量L的变化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TP/L
边际产量MP
新增一单位投入而多产出的数量
生产曲线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如图:边际产量先增后减(先增至最大值后递减至负值)
总产量
如图:总产量先加速上升、再减速上升、最后递减
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平均产量线
如图: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以两者交点为临界点)
平均产量的临界点在边际产量的临界点之后
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 产量, 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规模报酬 /规模收益
概念
企业生产要素等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例:从【10劳动、1土地...】到2倍的【10劳动、1土地...】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规律结论
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 但在一个阶段后,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3.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成本和利润
生产成本
显成本
购买/租用生产要素的成本
隐成本
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成本
实际上是机会成本
利润
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属于成本)
正常利润
属于生产成本的隐成本
是企业家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成本函数
含义
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短期来看,一些生产要素的成本随产量变化,一些不变
长期来看,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均可变(没有固定成本)
和生产函数相似
类型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f(q) =固定成本+平均成本*总产量
固定成本 (短期不随产量增减变动)
厂房和设备的折旧
管理人员工资
可变成本 (短期随产量增减变动)
原材料费用
燃料和动力费用
生产工人的成本
随产量的增加,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上升
短期成本影响因素
劳动、资产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总成本TC
边际成本MC
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增加的总成本
平均成本AC
长期成本函数
总成本=可变成本f(q)
没有固定成本
成本曲线
总成本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总固定成本为水平直线
总可变成本随产量先减速增加、后加速增加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均先减后加
成本曲线 VS 生产曲线
总成本VS总产量
总成本:先减速增加、后加速增加
总产量:先加速增加、后减速增加
边际/平均成本 VS 边际/平均产量
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先降、后升
有最小值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先升、后降
有最大值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 市场结构的类型
划分标准
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
划分依据
买方和卖方的数量、产品差别程度、新企业进入难度
类型
完全竞争
很多、同质、自由、买卖双方信息充分了解
价格的接受者
垄断竞争
很多、不同质、自由
对价格有影响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产品的差别程度
寡头垄断
很少、同质/不同质、较难
对价格有较大程度控制
完全垄断
一个、无合适替代品、很难
价格的决定者
各市场类型特点
完全竞争
纯粹竞争,竞争不受任何阻碍、现实少见
近似例子:小麦、玉米等农产品
垄断竞争
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
近似例子:啤酒、糖果
寡头垄断
例子:汽车、钢铁等工业部门
完全垄断
唯一供给者
近似例子:公用事业,如电力、固定电话
完全垄断形成原因
政府垄断
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自然垄断
1个企业能以低于多个企业的成本生产产品,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扩大而下降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
行业供求曲线
行业需求曲线斜下、供给曲线斜上,两者交点为均衡价格
价格由行业供需关系决定
企业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为水平线(价格固定=行业均衡价格)
企业只能按均衡价格销售
企业收益曲线
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价P
三线重合:平均收益线、边际收益线和需求曲线重合,为水平线
总收益
R=单价P*数量Q
总收益为斜上的直线
产量决策原则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停止生产:市场价格=平均可变成本
相同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无论盈利或亏损,企业产量处于MR=MC时,都是最优产量
在最优产量处,可能是最大盈利或最小亏损
两者成本曲线相同(因为两者在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过程无差别)
不同
完全垄断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价格较高
完全垄断市场下,定高价(高于边际成本)、限制供给,以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
和边际成本曲线相同
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增产,供给增加;反之亦然
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
行业供求曲线
行业的需求曲线=企业的需求曲线,斜下
企业收益曲线
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价P(原因:销量增加,单价下降)
两线重合: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重合(斜下),边际收益线陡峭
企业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供给不仅取决于成本,还取决于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定价原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P-定价,MC-边际成本,Ed需求弹性系数
完全垄断企业并不可以随意提价, 在价格决策时, 也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 场需求状况
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大时,适宜薄利多销(参见第1章,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变动量/价格变动量)
价格歧视 /差别定价
定义:对同一产品规定不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 /完全价格歧视
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所有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占有
例子:不明码标价,而是讨价还价
二级价格歧视
批量作价,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购买数量相同的单价相同)
小批量的消费者剩余被占有
三级价格歧视
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Ed上,对消费者分组
例:学生票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需求弹性对消费者分组
市场能够有效的分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在上述条件下,企业可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 (参见第1章,需求价格弹性小时,适宜少销厚利)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
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同且等于边际成本
4. 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
垄断竞争企业行为
企业需求曲线
企业需求曲线同完全垄断的企业需求曲线,但是不是行业需求曲线,斜下曲线(价格升高、需求降低),比完全垄断的企业需求曲线更有弹性
产量决策原则
短期内,决策原则同完全垄断企业,即根据MR=MC确定均衡产量,然后根据需求曲线确认对应的均衡价格
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
每个生产者在作出最优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对手如何反应
协议价格制
限制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的边际成本
例子:卡特尔:事由生产输出国际组织欧佩克(OPEC)
我国实行卡特尔违法,受反垄断法严格禁止
价格领袖制
行业支配地位者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参照指定和调整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领袖指定价格须考虑整个行业的供求状况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生产要素概念
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生产要素市场 VS 产品市场
相同
二者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共同决定价格, 并以此过程调节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同
产品市场
需求者:消费者或居民
供给者:生产者或厂商
生产要素市场 (如劳动力市场)
需求者是生产者
供给者:消费者或居民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两种需求
引致需求 /派生需求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派生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
反应了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
要素价格决定因素
消费者需求曲线
生产者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所处的市场状态
联合需求 /复合需求
对各生产要素之间的需求相互依赖
对每一个生产要素的需求数量取决于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时也受到其他生产要素需求数量的影响
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生产要素相关5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单位要素投入的收益增量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单价
单位要素投入的价值增量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增量
产品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要素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总成本/要素投入总量
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品大于边际要素成本时,增加要素投入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于是生产者会投入更多要素,直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品小于边际要素成本时,增加要素投入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于是生产者会减少要素投入,直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2. 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
三线合一: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平均要素成本曲线重合
要素的价格是常数→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要素的价格
三线合一: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边际收益产品线、边际产品价值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线,也是要素需求曲线
当整个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改变,所以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3. 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生产要素供给分析
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劳动供给分析
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也可以带来间接效用
劳动的供给原则
劳动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效用最大化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劳动供给曲线
向后弯曲的曲线
随着工资(纵坐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先上升(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较大),后下降(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较大,追求闲暇)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量增加
工资低而收入少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增加劳动供给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工资继续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
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消费者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减小劳动供给
土地供给曲线
一条垂直线
因为土地数量不变,不管土地的收入如何改变,供给量均不变
资本供给曲线
短期
垂直线
长期
后弯无限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 市场失灵的含义
相关概念
一般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居民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且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供求都相等
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条件
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信息是完全的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帕累托改进
重置资源能够提高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即每达到最优)
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配置失当
2.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四个原因
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
垄断
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者不再是价格的接受者,产量不是最大、市场价格不是最低
政府干预
法律手段和反不正当竞争
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公共管制(管制价格、规定限价/利润率)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分类
按主体
生产的外部性
消费的外部性
按影响
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好处,但没有得到对应补偿
例子:企业研发新技术,导致技术扩散
死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造成产品供给过少
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带来损害,而没有赔偿
例子:废水排放污染他人农田
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产品供给过多
消除外部性的方法
税收
对负外部性使用,使企业私人成本上升至等于社会成本
补贴
对正外部性使用,使企业私人收益上升至等于社会收益
合并相关企业
明晰产权(最主要手段)
外部性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的根本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明晰
科斯定理
若财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0或很小,则:无论产权最开始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当交易成本较大,则: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效率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所要求的前提往往是不存在的 依靠市场机制矫正外部性是有一定困难的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对应
特点
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可以多人同时消费
例子:
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
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人消费,不会排斥任何一个消费者
会导致“搭便车”现象,即不购买而消费
搭便车阻止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分类
纯公共物品
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只能由政府提供
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候无法分割
例子:国防、治安
准公共物品
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消费者过多时,会出现拥挤)
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
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
例子: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
公共物品对市场的影响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价格方向)求和
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需求量)上的求和
消费者隐瞒对公共物品的偏好,表明的需求低于实际
对于准公共物品
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例子:收取适当学费为非义务教育提供一定经费
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并没有实际意义。 因为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 更不可能准确说明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政府干预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政府提供国防、 治安、 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
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情形
表现形式
逆向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为,则另一方可能采取不利对方的行为
政府干预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等作出法律规定
政府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含义
按市场价格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生产的价值-投入的非固定资产的价值
收入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创造并分配的初次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使用的价值-进口的价值
3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
GDP=各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收入法
GDP=整个社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增加值
收入法GDP=所有常住单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劳动者报酬:农户和个人劳动者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生产税不包括所得税
支出法
GDP=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C+政府消费G
资本形成总额I=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
净出口=出口总值X-进口总值M
三部分
支出法GDP=消费C+政府购买G+投资I+净出口(X-M)
四部分
运用支出法核算GDP,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国民总收入(GNI) /过去称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是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国外部门(境外部门)
【总支出GDP:C+I+G+(X-M)】=【总收入Y:消费C+储蓄S+政府净收入T】
I=S+(T-G)+(M-X)
三部门
I=S+(T-G)
两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
I=S
消费、储蓄和投资
消费和储蓄
三种消费理论
英国凯恩斯消费理论
三个假设:两减一收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但是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占比减小
边际消费倾向B=增加的消费C/增加的收入Y
0<边际消费倾向B<1
收入=消费+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函数
消费C=必有消费a+引致消费BY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总消费C/总收入Y
APC=B+a/Y
<1、=1、>1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美国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消费函数C=a*WR(财富收入)+c*YL(劳动收入)
人口构成无实际变化时
长期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人口构成变化
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中年人口比例增大
消费倾向降低
美国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将消费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
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现期持久收入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增加的收入
平均储蓄倾向=总储蓄/总收入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增加的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投资函数及投资乘数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决定投资的因素
实际利率(决定投资的成本)
预期收益率
投资风险
预期通货膨胀和折旧
投资函数I=I(r)=自主投资e-引致投资dr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k=增加的收入Y/增加的投资I=1/边际储蓄倾向S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收入=总支出
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投资)/边际储蓄倾向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
国家各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素
货币供给量
政府购买
同向变化:增加则总需求增加
利率
税收
价格总水平
反向变化:增加则总需求减小
预期
企业预期利润增大,则扩大投资居民预期收入增加,增加消费均会增加需求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f(价格总水平),向右下方倾斜(同第一章市场需求曲线)
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财富效应
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购买力减小,总需求减小
利率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化引起利率变化,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
出口效应
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
固定汇率下
价格上升→国内产品比进口贵→进口增加、出口减小→总需求下降
浮动汇率下
价格上升→外资流入→本国货币升值压力→进口产品相对便宜→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
总供给
国家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
影响因素
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利润水平
价格
成本
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
其他因素
通过对成本的影响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从而影响总供给
预期
若企业对未来利润预期下降,企业会减少生产,从而减少总供给
总供给曲线
长期
垂直线
长期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经济体制
短期(同市场供给曲线)
右上倾斜
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总供求模型
长期看
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长期总需求曲线是垂直线)
短期看
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若短期总供给不变,由于总需求增加右移,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 经济增长
含义
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用GDP或人均GDP衡量
用现价计算GDP
可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GDP
可用于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
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投入劳动时间的多少
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利用率和生产能力的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 GDP
资本的效率
用资本投入量能产生的GDP计算
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标志
两因素分解
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时间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
三因素: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即为“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 (简称 TFP)
2.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定义
总体经济活动随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分类
按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
长周期(50-60年)、中周期(8年,人们最关注)、短周期(3-5年)
按经济总量绝对/相对下降的情形
古典型周期
负增长,经济总量绝对减少
增长型周期
增长率为正,经济总量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阶段划分
扩张阶段
常伴随通货膨胀
紧缩或衰退阶段
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经济波动
导致波动的原因
投资率变动
消费需求波动
技术进步
预期变化
经济体制的变动
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2008年金融危机
大规模疫情等因素的冲击(21年新增)
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同步指标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行指标 /领先指标
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
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区分指标内容
经济发展
基本理论
经济发展包含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经济发展的核心
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发展的基本 内核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主要目标
经济中高速增长
生活水平和质量、素质、环境提高
制度成熟定型
基本理念
创性、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十四五规划(21年新增)
“三个新”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主要目标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主要发展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
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和 18%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11.3 年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
人均寿命提高1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内循环+外循环的发展格局
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要将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
新发展格局构建
要畅通国内大循环
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2年新增)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就是使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就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即经济发展与人口、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均衡
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是更开放的发展
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供给侧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源泉。 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还需延续一段时间,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
充足的资本供给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吸引外资+居民储蓄)
从需求侧
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基础
过去:依赖投资需求和净出口的拉动,“三架马车”的消费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现在: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近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占主导地位。 (2021年内需贡献率为79.1%,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占65.4,比资本形成总额高51.7%)
更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d重要保障
十八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价格总水平
含义
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我国的度量方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决定价格总水平P变动的因素
费雪方程与价格
货币供给量M
货币流通速度V
总产出T
公式
费雪方程式P
MV=PT
P=MV/T
价格总水平变动率/通货膨胀率π
π=m+v-y
供需与价格
总需求
反相关。价格总水平P↑,则总需求↓
总供给
短期看
正相关。价格总水平P↑,则总供给↑
长期看
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价格总水平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价格变动的直接经济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实际工资的变动与名义工资的变动成正比, 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i=r-π)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价格总水平影响汇率,从而影响进出口产品价格 ,进而影响进出口和总供求的关系
价格变动的间接经济效应
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
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
经济增长
价格总水平剧烈、大幅度变动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可能(暂时)有利于经济增长
2. 就业和失业
就业含义
就业者条件(指年龄)
我国指16周岁以上
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或营业收入)
时间条件(每周工作时长)
失业
失业含义
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但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失业人口
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失业水平统计
发达国家
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就业率=就业人数/民用成年人口总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定义
指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内(16岁-退休)、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我国指标(2个)
城镇调查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劳动力市场供求出于均衡状态、价格总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弗里德曼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失业率
斯蒂格利茨
自然失业率为通货膨胀率为0时的失业率
为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
失业的类型
自愿失业
含义
劳动者嫌工资低而不愿意工作
分类
摩擦性失业
换工作之间的时间处于无业状态
结构性失业
劳动者技能和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的失业
产业升级/产业衰落
需求不足型失业 (非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
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经济繁荣
需求上升、失业率低
经济衰退
需求下降、失业率高
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
工业部分和农业部分
如果劳动力流动自由,则低收入农民会向工业部门转移
农村劳动力供给无限,从农业中转换出来的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接近0,因此城市中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
如果劳动力在农业部门不流动
农村实际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或者就业不足现象 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少于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
3. 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奥肯定律
美国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实际GDP每下降2-3%,失业率会上升1%
(y-y*)/y*=-2X(u-u*)
y实际GDP,u实际失业率 y*自然GDP,u*自然失业率
经济增长和就业正相关,和失业反相关
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劳动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就业弹性的变化受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占比大,则就业弹性较高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最初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 失业率越低, 工资增长率高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趋于上升
可通过高通货膨胀率换取低失业率;或用高失业率换低通货膨胀率
弗里德曼
短期曲线
向右下倾斜
长期曲线
竖线
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22年新增)
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要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更加注重精准、 可持续
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③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还必须健全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机制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
各国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
各国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异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当代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
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产品相似,但不同质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前三个为传统理论
不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
三个假设
规模报酬不变
各国产品都是同质的
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汇率水平
汇率下跌(对外贬值)
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增加
外币购买力提高、本国商品/劳务价格低廉
降低出口商商品价格、增加出口
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市场需求减少,各国出口贸易减少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
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
总产出越高,GDP规模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品的需求就越大,进口额越大
总产出越高,居民收入高,则消费高,进口额越大
汇率水平
汇率下降(货币贬值)
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需求会下降,缩减进口
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高低
如商品紧缺,则价格上升,会使得进口贸易收到影响
2. 国际贸易政策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干预目的 (21年新增)
个别国家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推行贸易保护措施,违背自由贸易原则,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
对进口
非关税限制
进口配额制
自愿出口限制
出口国在进口国压力下,自愿限制其出口数量或金额
歧视性公共采购
政府给国内供应商优先获得公共订单,而对外国供应商的歧视
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关税限制
对出口
出口补贴
直接补贴
间接补贴
出口退税
出口信贷
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定义
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
正常价值的确定依据 (根据WTO规定)
原产国标准
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
第三国标准
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
原产国成本加费利
按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利润
倾销类型
掠夺性倾销 (短期+不合理低价)
对国外市场、短期内不合理低价竞争,排除竞争对手后再提高售价
为排除对手,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持续性倾销 (持续+低价)
对国外市场、无限期的持续低价销售
为长期占有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隐蔽性倾销 (对本国低价+亏损补偿)
对本国市场、进口商以倾销性低价在本国市场上抛售,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 (抛售库存)
对外国市场、出口国以倾销方式向外国抛售大量剩余库存产品
倾销的影响
对进口国
倾销挤占市场,阻碍该国产业发展
向该国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错误价格信号,扭曲该国市场秩序
发达国家产业产品倾销将抑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对出口国
该国相似产品厂商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
倾销企业为弥补倾销中的损失,会利用该国市场需求弹性小的状况来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
对第三国
倾销导致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
反倾销
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税
在正常海关税费外,进口国征收的附加税
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世贸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要求
低于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市场
对某一成员国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损害和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22年新增)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较快的因素
加入WTO为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逐步下调关税水平促进了进出口的扩大
我国各项改革,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提供了动力
我国人口红利显著
世界格局变化
①不利: 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 制裁
②有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我们更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任务、 举措和注意事项
主要任务
1)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 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高效利用资源, 促进资源有序自由流动、 全球高效配置
3)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举措
( 1) 制度和规则建设, 实施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
发布两个负面清单, 缩减外资准入条例: 分别减至 31 条和 27 条, 压减比例分别为 6.1%和 10%
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 , 为外资研究制定投资中国战略、 开展投资经营活动提供便利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RCEP) 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 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有助于降低东亚、 东南亚和澳洲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 2) 重视国家经济安全, 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相关制度包括: 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 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 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应注意
努力保持进出口增长,围绕一带一路,积极开拓中亚市场、稳住东南亚市场,对北美、日本、欧洲等重要市场采取更加灵活的战略
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
通过进口扩大消费品和原材料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重视外资质量,落实鼓励利用外资政策
支持外资在国内发展以促进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向高端产业领域转移,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
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保护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