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入门级知识
中医入门级知识梳理,包括中医发展概况、辩证施治要点、四诊要点三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人~
编辑于2022-11-05 21:11:33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中医入门级知识
辩证施治要点
中医在应用四诊调查了病人的详细情况之后,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以得出疾病深浅、部位、性质的结论,决定治疗方法,叫做辨证施治。本节将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内容,作一概括介绍。
虚证
虚就是虚弱的意思,不足的意思。人的身体内有抵抗疾病的能力,这种抵抗力叫做“正气”。人体正气不足,气血脏腑虚弱不足,就是虚证。虚证应当用补法治疗。常见的虚证有下面几种。
一、气虚 疲乏无力,气短,不愿多讲话,讲话也是声音低微,出虚汗,脉细。治疗应当补气,例如用黄芪、党参等药。
二、阳虚 怕冷,穿衣服比正常人多,手脚冷,出冷汗,同时可以有上述气虚的症状,脉多沉细。治疗应当温阳,例如用附子、肉桂等药。
三、血虚 面色苍白,唇、舌、指甲淡白,头晕,心跳,手足发麻,脉细,舌质淡。治疗应当补血,例如用当归、熟地等药。
四、阴虚 自己感到内热,咽干口燥,大便干结,失眠,盗汗,舌红无苔,或舌红起刺,舌干,脉细数而无力。治疗应当养阴,例如用生地、元参等药。
五、肺虚 肺阴虚见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下午发热,面部潮红,盗汗,口咽干燥,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当养肺阴,例如用沙参、麦冬等药。肺气虚见咳嗽气短,咳声低弱,疲乏无力,自汗,面色觥白,脉细。治疗应当补肺气,例如用人参、五味子等药。
六、脾胃虚 胃口不好,大便稀薄有不消化食物,疲乏无力;或胃脘及腹部疼痛,痛时喜欢按压痛处,吃点东西疼痛减轻;或月经量多崩漏不止。舌苔薄,脉细。治疗应当健脾,例如用白术、茯苓、山药等药。
七、肾亏 腰酸,头晕,耳鸣,遗精,早泄,白带多而稀薄。上述症状加上口干、舌质红是肾阴亏;加上怕冷、手脚冷、阳萎,是肾阳亏。肾亏治疗应当补肾,肾阴亏应补肾阴,例如用熟地、山萸肉等药。肾阳亏应当温肾阳,例如用鹿角霜、肉桂等药。
实证
实就是“邪气盛”的意思,自然界一切引起人体生病的因素,古人都叫做“邪气”,例如风邪、寒邪、湿邪等。邪气侵入人体后,人体正气与邪气进行斗争,因而产生许多症状,就是实证。人体气血不通,也是实证。实证的范围很大,除在这里介绍的以外,后边表证、热证、里证、寒证中,也都有属于实证范畴的内容。实证应当用泻法治疗,攻下、利尿、通气、活血、化湿、祛风、清热等方法都属于泻法。
一、风邪病证有许多病证,中医都认为是风邪引起的,可分为外风与内风两大类。
(一)外风:外风侵入人体,有侵入肌表和侵入筋脉之不同,并且常与寒邪、热邪合并在一起。侵入肌表在表证中介绍,这里介绍侵入筋脉:
1.风寒侵入筋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不红不热,遇寒冷痛得厉害,怕冷,舌苔白。治疗应当祛风散寒,例如桂枝、乌头等药。
2、风热侵入筋脉:关节疼痛、红肿、压痛,游走不定,或有发热,舌苔黄,脉数。治疗应当祛风清热,例如用羌活、知母等药。
(二)内风(又叫肝风,本证常与阴虚并见):头晕头痛,手脚麻木,手抖,甚至抽搐,口眼歪斜,舌强,言语不清,半身不能动,脉弦。治疗应当平肝熄风,例如用钩藤、夏枯草等药。
二、湿邪病证 湿与风一样,可引起许多病证,且常与寒、热等混合在一起(在寒证与热证中再介绍)。湿邪最容易停留在脾胃,叫做湿困脾胃,表现的症状是胸闷,饮食无味,口中甜或腻,手脚酸软无力,大便薄,舌苔白腻,脉濡。治疗应当化湿,例如用藿香、佩兰等药。湿甚则形成水肿,治疗应当利尿渗湿,如泽泻、茯苓等药。
三、气滞 气滞就是气停滞不流通的意思,表现出的症状有胀(腹胀、胃脘胀、乳房胀等),痛(胃脘痛、两胁痛、腹痛、痛经等),胸闷,嗳气等,脉多弦。治疗应当理气(就是通气的意思),例如用香附、木香等药。
四、血瘀 血瘀就是血流通不畅的意思。表现的症状是疼痛与瘀肿,疼痛多是刺痛,痛的部位可随瘀血所在部位而不同(如头部、胃脘等),痛的部位固定不变。跌打损伤后的疼痛也属于瘀血。皮肤及舌上可能有紫斑。此外,外伤瘀肿、痈疽初起、宿块、肿瘤等也都与血瘀有关。治疗应当活血化瘀,例如用桃仁、红花等药。
寒证
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低沉,表现出一系列“寒象”,如怕冷,手脚冷,喜欢热饮,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苔白,脉迟等,叫做寒证。寒证治疗应当用温法。
一、肺部寒痰 咳嗽,气急,多痰,痰白色如泡沫样,舌苔白,脉多弦。治疗应当温肺化痰,例如用麻黄、细辛、半夏等药。
二、胃寒 胃脘疼痛,受寒易发,吃热东西或局部热敷疼痛可减轻,大便稀薄,舌苔白,脉细。治疗应当温胃,例如用吴茱萸、高良姜等药。
三、脾胃寒湿 胸闷口淡,饮食无味,大便稀薄有不消化食物,怕冷,手脚冷,舌苔白腻,脉濡细。治疗应当温脾化湿,例如用附子、干姜、苍术、厚朴等药。
热( 火)证
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亢进,表现出一系列“热象”,如怕热,出汗,口干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数等,叫做热证。治疗应当用清法。
一、肺部痰热 咳嗽,痰多,色黄而厚、粘,或痰中有血,或发热,口干喜饮,小便黄,舌苔黄,脉数。治疗应当清肺化痰,例如用桑白皮、黄芩、魚腥草等药。
二、脾胃湿热 胸闷腹胀,胃口不好,口苦口干,大便秘结,黄疸或下痢脓血,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疗应当清热化湿,例如用黄芩、黄连等药,也可合用苍术、厚朴等药。
三、膀胱湿热 小便次数增多,每次量少色黄,或涩痛不畅,口苦口干,舌苔黄膩。治疗应当清热利湿,例如用黄柏、萆薢、车前子等药。
四、肝火 头晕头痛、面红面热、心烦失眠,容易发怒,大便干结,口苦口干,小便黄赤,脉多弦数。治疗应当清肝火,例如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
表证
某些病邪如风、寒等侵犯人体,有一个由表到里、由轻到重的过程。表证就是外感疾病初起的阶段。治疗应大当用汗法(又叫解表法),表证最常见的有风寒与风热二种。
一、风寒(表寒)发热,怕冷,头痛,鼻塞,流清鼻涕,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应当祛风散寒(又叫辛温解表),例如用麻黄、防风等药。
二、风热(表热)发热,稍有怕冷或不怕冷,头痛,鼻塞、流黄鼻涕,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当祛风清热(又叫辛凉解表),例如用桑叶、金银花等药。
里证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的。疾病初起阶段未愈,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发展,就逐步进入里证。在表证与里证之间,可有一个中间类型,叫半表半里证。里证的范围很广,可以说除了表证和半表半里证之外的病证都属于里证。上述虚证、实证、寒证、热证中的内容,多数也属里证。此外还有几种常见的里证
一、半表半里证 发热、怕冷交替出现,或下午发热,胸部或两胁疼痛,恶心,口苦,胃口不好,舌苔薄黄,脉弦。治疗应当和解,例如用柴胡、黄芩等药。
二、里热证
(一)气分热:发热不怕冷,面红,汗多,口渴多饮水,舌苔黄,脉数有力。治疗应当清热,例如用知母、石膏等药。如果同时见有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加用泻下药,例如大黄、元明粉等药。
(二)血分热:舌质红绛(音酱,深红的意思),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出血(如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发热可有可无。治疗应当凉血,例如用生地、丹皮等药。
三、里寒证(整体虚寒)怕冷,手脚冰凉,出冷汗,呼吸浅而快,脉微细而极快,不易摸到。治疗应当温阳散寒,例如用人参、附子、干姜等药。
阴证
阴阳是虚、实,寒、热、表、里的总纲。凡是虚证、寒证、里证多数属于阴证(里热证属于阳证)。面色苍白、萎黄、暗黑,精神不振,语声低微,呼吸气短,怕冷,大便稀薄有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喜欢热的饮食,腹痛喜欢热敷和按压,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迟以及外科疮疡不红、不热、不痛(或疼痛轻微)、脓液稀薄等,都是阴证的表现。
阳证
凡是实证、热证、表证多数属于阳证。面红,眼赤,狂躁,呼吸气粗,身热汗出,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渴喜冷饮,腹痛拒按,舌苔黄,舌质红,脉浮、滑、数以及外科疮疡红、肿、热、痛明显,脓液稠厚发臭等,都是阳证的表现。
中医主要是根据这些方法和理论看病的。在接触病人之后就觉得,病人身上出现的情况,除单纯的以外,还有比较复杂的。疾病有时会出现假象,有时表、里、虚、实、寒、热会有二种甚至二种以上合并出现。而且在疾病的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
四诊要点
问诊
问诊应当直接问病人。如果病人不能回答(例如幼儿和昏迷病人等),则应当问最接近和最了解该病人病情的人。问诊的内容,首先要问清楚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出现的日期与发展变化过程,必要时,还要问清过去的有关病史。从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出发,特别应当注意问清下列一些情况。
一、寒热一般说,新起发热、怕冷是表证,发热、不怕冷而出汗、口渴是里证。经常怕冷而无发热是阳虚,长期下午颧面红、掌心热是阴虚。
二、汗发热、怕冷、有汗是表虚,发热、怕冷、无汗是表实。无发热而出汗叫自汗,是阳虚。睡着后出汗叫盗汗,是阴虚。
三、大小便大便秘结,干燥难解,多是实证、热证。大便稀薄有不消化食物,多是虚证、寒证。小便短少黄赤,多是实证、热证。小便清长色白,多是虚证、寒证。
四、饮食口味喜欢热的饮食,多是寒证。喜欢冷的饮食,多是热证。口苦,多是热证。口淡、口甜、口腻,多是有湿。
五、月经对于女性病人,应当注意问月经。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多是热证。月经延期,色暗紫,多是寒证。月经延期,色淡,多是血虚。月经量少有块,经前腹痛,多是血瘀。
望诊
医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病人叫做望诊。望诊的内容很多,病人的精神、形态、面色、舌苔以及全身各部分出现的异常现象,都要通过望诊获得。现將望诊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一、望神望神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病人两眼灵活有神,精神不衰,表示疾病还不十分严重。病人两眼呆板无神,精神萎弱,表情淡漠,常表示疾病十分严重,多是虚证,应当引起特别注意。
二、望色观察病人皮肤、指甲,特别是面部的色泽,叫做望色。
(一)面色潮红:多是热证(实热或虚热)。
(二)面色苍白:多是虚证,特别是血虚。
(三)面色萎黄:多是虚证,特别是脾胃虚。
(四)面色暗黑:多是虚证,特别是肾亏。
(五)黄疸:病人眼白发黄,严重的全身皮肤也发黄,多是湿热。
三、望舌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叫望舌,是中医诊病的重要内容。
舌苔:正常人舌上有薄薄的一层白苔。生病后舌苔的变化表现为舌苔增多增厚和颜色变化。
1.白苔:多是寒证。
2.黄苔:多是热证。
3.腻(音呢)苔:舌苔增多而且看上去有粘糊的感觉,叫做腻苔。多是有湿。白腻是寒湿,黄腻是湿热。
4.黑苔:黑苔多见于重病。舌苔焦黄、舌根黑,多是热盛。黑苔而润,多是阳虚。
舌质:正常人舌质淡红色,湿润,转动灵活,能自由伸出口外。
1、舌淡: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淡,是虚证,多见于血虚。
2、舌红: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红,是热证或阴虚。舌红而苔黄是实热。舌红而无苔或舌苔剥落是阴虚。
3、舌紫:舌紫色,或有紫斑,多是血瘀。
4、舌红起刺:多是热证。
5、舌干燥,多是热盛伤阴。
6.舌头强硬:多见于肝风。
闻诊
闻诊包括用鼻嗅气味和用耳听声音。
一、嗅气味一般说来,病人口中发出很浓的气味如腥、臭等,多是热证。同样,病人的排泄物如痰、汗、大便、小便、白带等特别腥臭,也多是热证。
二、听声音
(一)语言:语声低微多是虚证,语音响亮多是实证。
(二)呼吸:呼吸浅表而声音微弱,多是虚证。呼吸声粗多是实证。
(三)咳嗽:咳声低微,无力咳嗽,多是虚证。咳声响亮多是实证。
切诊
切就是摸和按的意思。切诊包括按脉和摸体表。
一、切脉(脉诊)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当认真学习
(一)切脉的方法:病人手掌向上平放,医生一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顺序放在病人手掌横纹下大拇指一侧。切脉前必须让病人休息一会。
(二)脉象:正常人的脉搏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呼一吸之间四次(每分钟约七十二次。古代没有钟表,所以医生以自己的呼吸来计数病人的脉搏。切脉时,医生必须定心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律均匀。小儿脉搏较成人快。患病时脉搏变化,常见有如下八种。
1.浮脉:浮在皮肤表面,手指轻轻按着皮肤就感到,这种脉多属表证。
2.沉脉:轻按不明显,重按才感到,这种脉多属里证。
3.濡脉:浮在皮肤表面,但较软较细,这种脉多属有湿。4.细脉:脉来细小如线,这种脉多属虚证。
5。迟脉:脉搏慢,一呼一吸之间 二、三次,这种脉多属寒证。
6.数(音索,快的意思)脉:脉搏快,一呼一吸之间六、七次,这种脉多属热证。
7.弦脉:脉搏硬而有力,好象按在拉紧的弓弦上,这种脉多属肝病或寒证。
8.滑脉:脉搏流利,象珠子滑过去一样。这种脉多属有痰。怀孕时也可见到这种脉。
二、摸体表
(一)摸皮肤:皮肤热而有汗,多是实证、热证。皮肤冷而汗多,多是虚证寒证。
(二)摸手脚:手脚冷,多是虚证、寒证。
(三)摸腹部:腹部胀痛,以手按压下去更痛而抗拒,多是实证。按压反觉舒服,多是虚证。
中医发展概况
贫穷的本质
生活实例
1再好好想想
“对于几乎无钱可投的人来说,一旦收入或财富迅速增长的范围受限,那么他就会掉入“贫穷陷阱”;但对于有能力投入的人来说,这一范围就会极大地扩展。另一方面,如果穷人快速增收的潜能很大,而且这一潜能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那么“贫穷陷阱”也就不复存在了。”
摘录来自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
阿比吉特·班纳吉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这条S形曲线就是“贫穷陷阱”的来源。从对角线上来看,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对于处于“贫穷陷阱”地带的穷人来说,将来的收入低于今天的收入:曲线低于对角线。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地带的人会变得越来越穷,最终在N点陷入贫穷。”
贫困陷阱
2饥饿
贫穷与饥饿似乎存在一种“贫困陷阱”的关系:吃的越多越能够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故而走出贫困陷阱
实际上,拿到补贴的城市贫穷家庭(相当于是收入增加)会将钱花在味道更好的食品上,而不是优先选择获取能量更多的食物(这种食物的味道一般更不好)
饮食习惯的另一个解释:在穷人的生活中,还有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婚丧嫁娶礼仪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
基于穷人营养说的饮食导致的贫困陷阱?
不在于卡路里,而是其他方面的营养成分
除了食物之外,还有更多其他的压力和欲望
3健康
“健康陷阱”
信息充足
政府“家长式”的帮扶
4教育
期望的诅咒
家长们认为教育回报存在一个“s型”的曲线——最终造成了真正的“贫困陷阱”
学校体系应该是针对现有的学生,而不是可能想要的学生
5生育
避孕并不能降低生育率——降低贫困率
养儿防老的观念
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或者是金融业的发展能使人们收益于退休金————可以使生育率大幅下降,或许还能减少女性歧视的现象
慈善机构
6风险与避险
缩小风险的途径——业务多元化,而不是金融工具————一个家庭似乎会涉足很多职业
另一种方式——保守经营农场或生意
富有创意的方式————印度农户——婚姻
穷人的保险公司在哪里?————小额信贷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
不愿意买保险的原因
有援助
不了解保险————保险可信度
回报在未来
政府需要来干涉保险市场
7融资
小额信贷机构
监督贷款人成本高于贷款本金————贷款利率变高
小额信贷运动可以改变穷人的生活,但并不能成为较大企业创建与筹资的踏脚石
8储蓄
小额储蓄————银行开户费用很高
不存银行————一砖一瓦式的存款
希望、保障和安慰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措施
将目标设立得更近一些更容易让穷人实现这些目标
9小额贷款
不赚钱的小生意
边际收益高但平均收益低
发展缓慢的原因
借不到钱
生意的性质————OP曲线
创业很难————很难筹集到实现跨越驼峰的钱
小额信贷是穷人、小企业存活下去的方式,但不是穷人逃脱贫穷的路
10政治,政策
政治经济
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来看待制度
边缘的变化
非集权化和民主
在机制改进和政策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穷人生活的五个方面
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错误事情
肩负生活中的多种责任
一些服务在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者是处于不利地位
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者是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
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者是不能做什么,最终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发展与提高阶段
近代和现代
成熟阶段
明清
《类经》《景岳全书》
张介宾
明代
对医学产生较大影响
《医林改错》
王清任
清代
改正了古人在解剖方面的错误,发展了淤血理论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东方医学巨典
创新与争鸣阶段
宋金元
《三因极病症方论》
宋代
陈言(无择)
提出三因致病说
《小儿药证直决》
宋代
钱乙
五脏为纲的儿科辩证方法
成长阶段
魏晋隋唐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一部针灸学专著
《脉经》
王叔和
晋代
我最早的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
隋代
第一部病因病机和证侯学专书
《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
唐代
大医习业,大医精诚
奠基阶段
先秦,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战国至秦汉
包括两部分
《素问》
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灵枢》
《难经》
西汉时期
秦越人,扁鹊所编
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
中医临床学发展奠定基础
《神农本草经》
汉代
神农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奠定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