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基础第一章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学基础第一章的思维导图,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医学基础1-3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恒动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元气论
元气
气: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元气(原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
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
精气:肉眼无法看到的极精细的精微的精粹物质
气的基本特征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气化和行气转化
气化:泛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
变--质变,化--量变
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务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况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的属性特点
普遍性
相关性
相对性
可分性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对立制约: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阳:表,上,左,外侧,腰背,背,胸。六腑,心肺,手足三阳经
阴: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
用阴阳概况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促进物质新陈代谢
阴精--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失调
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归纳药物性能
归纳药性:四气--寒,热,温,凉
分析无味:辛甘-属阳;酸辣咸-属阴
分析升降浮沉: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
行: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事物的五行归类
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制化
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生理现象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解释病理传变
相生关系的传变
相克关系的传变
指导诊断疾病
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