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胚-肌组织
组织胚胎学-肌组织的思维导图,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概述、肌节与肌丝等知识点内容的概括总结。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当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器官、组织和细胞损伤时,集体局部或全身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来局限或消灭损伤因子,清楚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成为炎症反应。
病理学-第二章-损伤的修复,汇总了再生、 纤维性修复、创伤愈合的知识,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肌组织
骨骼肌
结构
借肌腱附于骨骼
肌外膜
致密结缔组织包裹在整块肌外面形成
肌束膜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深入肌内,将其分隔形成肌束,包裹肌束的结缔组织
肌内膜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外面的结缔组织
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外形
长圆柱状,直径10-100um,长1-40nm,肌膜外有基膜
细胞核
多核,几十个、几百个,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染色较浅
细胞质
肌质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细丝样肌原纤维,纵切面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
横纹
每条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准确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构成明暗相间周期性横纹
明带
又称I带,长度依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或舒张状态而异。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
暗带
又称A带,长度恒定。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的I带+A带+1/2的I带组成。肌节递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
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
粗肌丝
概述
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定
长约1.5um,直径15nm.由一种蛋白组成
构成
肌球蛋白
形如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有两处类似关节结构可屈动
头部突出于细肌丝表面,形成横纹。具ATP酶活性,被激活时使横桥屈动
细肌丝
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与之平行走行,其末端游离,止于H带的外侧
长约1.5um,直径5nm.由三种蛋白组成
肌动蛋白
球形单体,连接成串柱状双股螺旋链
原肌球蛋白
两条多肽链相互缠绕形成
肌钙蛋白
球形,附着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横小管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与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横小管分支吻合,环绕肌原纤维,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肌质网
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中部纵行包绕一段肌原纤维(每)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肌质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把肌质中的钙离子泵入肌质网贮存。
三联体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在此部位将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质网膜。
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动原理
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
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质网,大量钙离子涌入肌质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发生构型或位置变化,暴漏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头部的结合位点,二者迅速结合
ATP被分解并释放能量,肌球蛋白的头及杆发生屈动,将细肌丝向M线方向牵引
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明带缩短,肌节缩短,肌纤维缩短,此时,H带也变窄,但暗带长度不变
收缩结束后,肌浆内的钙离子被泵回肌质网,肌钙蛋白等恢复原状,肌纤维松弛
心肌
纤维的光镜结构
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多数心肌纤维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核周胞质可见脂褐素
肌原纤维组成,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纤维的超微结构
与骨骼肌纤维相似,也含有粗、细两种肌丝及其组成的肌节
特点
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分明,其间有丰富的线粒体
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肌质网的纵小管稀疏,终池少而小,多见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肌质网不发达)。因此,心肌纤维的贮钙能力低,收缩前尚需从细胞外摄取钙离子
闰盘
闰盘的结构
闰盘为两个相邻心肌纤维首位相连处形成的特化结构。镜下呈与横纹平行的深色细线状结构
超微结构下闰盘呈阶梯状,其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黏着小带与桥粒,使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牢固;纵向部分有缝隙链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
平滑肌
呈长梭形,一般长200um,直径8um;但大小不均
细胞核中央有一个杆状或椭圆形的核,常呈扭曲状
胞质嗜酸性,无横纹
线粒体和能源物质
肌原纤维之间还有大量线粒体,糖原,肌红蛋白和少量脂滴
平滑肌细胞内无肌原纤维,可见大量密斑、密体、中间丝、细肌丝和粗肌丝。 中间丝连接与密斑、密体之间,形成梭形的细胞骨架。 胞质中有大量粗、细肌丝,相互之间的滑动使肌纤维收缩或舒张。
纤维的粗、细肌丝
粗、细肌丝的数量比约为1:12
由肌球蛋白构成,呈圆柱状,表面有成行排列的横桥,相邻的两行横桥屈动方向相反。
由肌动蛋白组成。一端附着于密斑或密体,另一端游离,环绕在粗肌丝周围
肌丝单位
若干条粗肌丝和细肌丝聚集形成肌丝单位,又称收缩单位。细胞内只有少量肌浆网,细胞收缩时也需从细胞外摄取钙离子
纤维的收缩原理
平滑肌纤维收缩是以粗、细肌丝间的滑动为基础
由于细肌丝以及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密斑呈螺旋状分布,当肌丝滑动时,肌纤维呈螺旋状扭曲,长轴缩短
平滑肌纤维之间有较发达的缝隙链接,可传递信息分子和电冲动,引起相邻肌纤维的同步功能活动
无横小管,纵小管
有内质网
肌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构成
肌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肌细胞因呈细长纤维形,故又称肌纤维,其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质
肌细胞分三种
横纹肌,随意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
横纹肌,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分布于心脏和邻近大血管壁上。
无横纹,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分布于消化管、呼吸管、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
肌节与肌丝
明带:仅细肌丝
暗带:H带-仅粗肌丝;两侧-粗、细肌丝
横切面:1粗肌丝/6根细肌丝;1根细肌丝/3根粗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