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炎症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当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器官、组织和细胞损伤时,集体局部或全身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来局限或消灭损伤因子,清楚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成为炎症反应。
编辑于2023-06-04 10:45:29 河南炎症
概念
当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器官、组织和细胞损伤时,集体局部或全身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来局限或消灭损伤因子,清楚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成为炎症反应。
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
血管反应和渗出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步骤
各种损伤因子对机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失
在损伤周围组织中的前哨细胞(例如巨噬细胞)识别损伤因子及组织坏死物,产生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激活宿主的血管反应及白细胞反应,使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稀释、中和、杀伤及清除有害物质
炎症反应的消退与终止
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修复受损伤的组织
病因及病理变化
病因
物理性因子,化学性因子,生物性因子(最常见),组织坏死,变态反应,异物
基本病理变化
急性炎症-渗出为主;慢性炎症-增生为主
变质
组织变性和坏死,如【急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乙脑】(以变质为主)
渗出(抗损伤)
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主动游出,炎症特征性改变
增生(修复)
如伤寒、肉芽肿、炎性假瘤,炎性息肉
非特异型增生
各种细胞都增生
炎性假瘤
肺
炎性息肉
肠
特异型增生
某一特定细胞增生
肉芽肿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表现
发热
IL-1、TNF-α
前列腺素
白细胞增高
IL-1、TNF-α刺激骨髓,核左移
血沉加快
DIC
积极作用
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全身
炎性渗出物中的纤维素交织成网,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炎症性增生也可限制炎症扩散
液体和白细胞渗出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坏死组织
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在相应生长因子的作用下进行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危害性
严重的变质影响受累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大量炎性渗出物累积,引起颅内压升高
缩窄性心包炎
慢性炎症诱发多种疾病
慢性炎症
来源
病原持续存在,难以清除(异物、干酪样坏死、自身免疫异)
长期暴露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毒性因子
自身免疫反应
病理类型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特异性慢性炎症
类型比较
(一般慢性炎症)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病理特点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炎症灶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伴有明显结缔组织、血管、上皮、腺体、实质细胞增生
常见部位、疾病
瘢痕(纤维结缔组织)
炎性息肉(黏膜)
炎性假瘤(肺)
(肉芽肿性炎)特异性慢性炎症
病理特点
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
常见部位、疾病
感染性
结核病、麻风、猫爪病、伤寒、梅毒(树胶样肿)、组织胞浆菌病、血吸虫病
异物性
手术缝线、石棉、滑石粉、体内植入物
原因不明
结节病、风湿病(阿绍夫小体)
总结
单核细胞(骨髓、血液)
巨噬细胞(血管外组织)
吞噬别的物质
上皮样细胞(类上皮细胞)
吞噬异物
异物巨细胞(例如,石棉小体,异物性肉芽肿)
吞噬结核杆菌
朗罕氏巨细胞(例如,结核结节,感染性肉芽肿)
吞噬自身细胞或组织
心衰细胞、泡沫细胞、狼疮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了狼疮小体)、Aschoff细胞(风湿)、Kupffer细胞(在肝脏)
急性炎症
持续时间常常仅几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急性<2周;亚急性2-4周)
定义
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快速反应,目的是把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例如抗体、补体、纤维素)运送到炎症病灶,杀伤和清除致炎因子。机体在急性炎症过程中,主要发生血管反应和白细胞反应。
过程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后期血流速度减慢,轴流消失→白细胞边集现象
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收缩
内皮细胞受体
组胺、缓激肽、白三烯
IL-1、TNF、IFN-γ通过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重构,使内皮细胞收缩
子通常发生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
内皮细胞损伤
烧伤和化脓菌感染、白细胞损伤内皮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毛细血管增多且高通透性
白细胞反应
边集和滚动
血流减慢介导边集、选择素介导滚动
黏附
整合素介导
阿米巴运动的游出
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最先游出,24-48小时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趋化因子介导
外源性(细菌产物);内源性(C5a、LTB4、IL-8)
白细胞激活
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依靠活性氧和活性氮机制杀伤
免疫作用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炎症介质
功能
血管扩张
组胺、NO、PGI2、缓激肽、S-HT
血管通透性升高
组胺、S-HT、缓激肽、C3a、C5a、LTC4、LTD4、LTE4、PAF(血小板激活因子)、P物质
趋化作用
细菌产物、C5a、LTB4(白三烯B4)、IL-8、IL-1、TNF、C3a
发热
IL-1、TNF、PGE2
疼痛
PGE2、缓激肽、P物质
组织损伤
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氧、NO
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致炎因子刺激的炎症介质,半衰期短并很快被降解
中性粒细胞半衰期短,离开血液循环后,凋亡
终止信号
脂质素、TGF-β、IL-10
类型
变质性炎
病毒性肝炎、流行乙型病毒性脑炎,阿米巴性炎
渗出性炎
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
浆液性炎
主要渗出物质
浆液(血浆)
病理特点
水+少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素
炎症轻、易消退
好发部位
黏膜-鼻-卡他
浆膜-胸膜-结核性胸腔积液
滑膜-关节滑膜-风湿关节腔积液
疏松结缔组织-皮肤-水泡
纤维素性炎
主要渗出物质
纤维蛋白原
病理特点
纤维素+中性粒细胞+病原菌+坏死组织
形成假膜或纤维粘连
好发部位
黏膜-假膜性炎-白喉、细菌性痢疾
浆膜-绒毛心-心包炎(纤维素性心包炎)
肺-肺实变-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炎
主要渗出物质
中性粒细胞
病理特点
脓液形成(脓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
好发部位
表面化脓-气管、尿道、胆囊、脑膜表面
蜂窝织炎-皮肤、肌肉、阑尾疏松结缔组织内(溶血性链球菌)
局部组织内部-疖、痈(金黄色葡萄球菌)
(心瓣膜表面化脓)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肾间质的化脓性炎)肾盂肾炎
出血性炎
主要渗出物质
红细胞
病理特点
血管损伤明显,红细胞漏出
好发部位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鼠疫
炭疽
增生性炎
慢性炎症
结局
痊愈
抗损伤>损伤
蔓延扩散
抗损伤<损伤
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行蔓延
血型蔓延
菌血症
入血物质
细菌
血培养
+
临床特点
无中毒症状
毒血症
入血物质
细菌产物或毒素
血培养
-
临床特点
有中毒症状
败血症
入血物质
细菌、毒素
血培养
+
临床特点
有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
入血物质
细菌(化脓性)+毒素
血培养
+
临床特点
有中毒症状+转移性脓肿
迁延为慢性
抗损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