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识梳理,包括犯罪构成的讲解、司法观点的集成等内容,需要的可以看下。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变相吸收公从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264条盗窃追诉标准,导图介绍了一般不认为是犯罪、不起诉或免于刑事处理、3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
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构成要件
行为结构
违法国家规定→向他人提供或出售
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违反国家规定→出售或提供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
行为主体
一般主体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单位
行为对象
公民个人信息
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信息主体自愿、主动向社会完全公开的信息,可认定同意他人获取,在不侵犯其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可合法、合理利用。但限定用途、范围的信息,他人未经另行授权,非法获取、出售应作为公民个人信息
非自愿公开或者非主动公开的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相关信息后出售、提供的
不应作为公民个人信息
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复原的信息
行为人利用“伪基站”设备,非法获取公民手机卡中的用户身份识别信息(IMSI)、手机号码等信
行为人自愿公开、甚至主动公开相关个人信息
犯罪行为
违反国家规定
限于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等国家层面的规定
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向特定人员提供
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
非法获取
非法的秘密获取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司法解释的理解
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不要求他人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只要行为人明知他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即可
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
财产信息既包括银行账户、 第三方支付结算账户、 证券期货等金融服务账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 一组确认用户操作权限的数据, 包括账号、 口令、 密码、 数字证书等) , 也包括存款、 房产等财产状况信息
行踪信息为 GPS 定位信息、车辆轨迹信息等可以直接定位特定自然人具体坐标的信息
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
一是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人员,不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还包括金融、 电信、 交通、 教育、 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是按此标准定罪处罚的, 不宜再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违法所得
对于违法所得,可直接以犯罪嫌疑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收入予以认定,不必扣减其购买信息的犯罪成本
合法经营
经营者将非法购买、 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合法的业务, 而不是用于实施侵害公民人身、 财产的违法犯罪
普通的超范围经营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 超越法律禁止、 限制、 许可经营范围的经营行为是一种刑事违法
合法经营活动而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条件
一是为了合法经营活动
二是限于普通公民个人信息,即不包括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敏感信息;
三是信息没有再流出扩散
合法经营活动中“获利”
应扣除成本计算获利数额
条数计算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又出售或者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不重复计算。
向不同单位或者个人分别出售、提供同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累计计算。
对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根据查获的数量直接认定,但是有证据证明信息不真实或者重复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