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诊断学第六章 肝脏常用实验室检测
实验诊断学第六章 肝脏常用实验室检测知识梳理,包括肝脏的主要功能、肝脏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指标变化特点等等。
编辑于2022-11-16 13:35:36 黑龙江省实验诊断学 第六章 肝脏常用实验室检测
肝脏
1)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
2)主要功能
a物质代谢
合成蛋白质(白蛋白、血浆蛋白等)、糖、脂类物质等
b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功能
c解毒功能
第一节 肝脏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蛋白质与疾病
清蛋白减少,导致低清蛋白血症➡️水肿、腹腔积液与胸腔积液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肝细胞损害后,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肝性脑病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特点】
1)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TP)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A)是由肝脏合成
2)总蛋白由清蛋白和球蛋白(G)组成
3)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4)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与血浆黏度密切相关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
清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为(1.5-2.5):1
【临床意义】
I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1)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
2)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脱水、休克等
II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1)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
2)营养不良
3)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
4)消耗增加:甲亢、结核等
5)血清水分增加
III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定义
血清总蛋白>80g/L,称为高蛋白血症 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为球蛋白增高
球蛋白>35g/L,称为高球蛋白血症
1)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2)M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IV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1)生理性减少: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免疫功能抑制: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V A/G倒置
1)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
2)见于M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
【特点】
1)α1-抗胰蛋白酶由肝脏合成
2)AAT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胶原酶等
【参考值】
0.9-2.0g/L
【临床意义】
1)AAT缺陷与肝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癌等
2)AAT缺陷与其他疾病:肺气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铜蓝蛋白(Cp)
【特点】
1)铜蓝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2)每分子Cp含6-8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参考值】
0.2-0.6g/L
【临床意义】
肝豆状核变性
(四)血清蛋白电泳
【特点】
1)在碱性环境中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
2)电场中的移动由快到慢: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
3)含量由多到少:清蛋白最多,γ球蛋白次之
【参考值】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等
b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增加;α1,α2,β球蛋白减少倾向
2)M蛋白血症
a多发性骨髓瘤等
b γ球蛋白明显增加,可见结构均一、基底窄、峰高尖的M蛋白区带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清蛋白降低;由于血脂增高,α2及β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可相对降低
4)其他
结缔组织病伴有多克隆γ球蛋白增高等
(五)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特点】
1)前清蛋白(PAB)由肝细胞合成
2)PAB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因此又称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并能运输维生素A
【参考值】
小孩低,成人高
【临床意义】
I 降低
1)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
2)肝胆系统疾病
a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
b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II 增高
见于霍奇金淋巴瘤
(六)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七)血氨测定
【特点】
1)冰盒送检
2)血氨测定的标本必须在15分钟内分离出血浆
【参考值】
18-72μmol/L
【临床意义】
I 升高
1)生理性增高:进食高蛋白饮食、运动后
2)病理性增高: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等
II 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脂类与疾病
肝脏能合成胆固醇、脂肪酸、三酰甘油、磷脂、VLDL、HDL
肝细胞损害时-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缺陷,HDL水平下降
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时-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同时血液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营养不良、甲亢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红素与疾病
胆红素使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游离胆红素(UCB)和清蛋白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CB)
溶血性黄疸-UCB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UCB、CB均增加
胆汁淤积性黄疸-CB增加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
【特点】
【参考值】
UCB:1.7-10.2μmol/L
CB:0-6.8μmol/L
STB:3.4-17.1μ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a溶血性黄疸STB轻度升高
b肝细胞性黄疸中度升高
c梗阻性黄疸明显升高
3)根据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a溶血性黄疸-STB、UCB升高
b梗阻性黄疸-STB、CB升高
c肝细胞性黄疸-STB、UCB、CB升高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三)尿液胆红素检查
【特点】
1)UCB不能透过肾小球屏障,因此不能在尿中出现
2)CB为水溶性,能透过肾小球基底膜在尿中出现
【参考值】
正常人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1)胆汁排泄受阻
2)肝细胞损害
3)黄疸鉴别诊断
4)碱中毒时胆红素分泌增加
(四)尿中尿胆原检查
四,胆汁酸/BA代谢检查
【特点】
1)在回肠末端有95%胆汁酸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脏,在肝中已水解脱去牛磺酸或甘氨酸的胆汁酸又重新形成结合胆汁酸,继之又分泌入胆汁,此即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2)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
3)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
4)结合胆汁酸:初级、次级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
【参考值】
0-10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1)肝细胞损害
2)胆道梗阻
3)门静脉分流
4)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一过性增高
五,摄取、排泄功能检查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酶与肝脏
肝细胞内储存的酶:AST、ALT
肝细胞合成的酶:凝血酶
受胆汁影响合成的酶:ALT,γ-GT
与肝脏纤维化有关的酶:MAO,HA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
【特点】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分布:肝>肌肉>肾>心脏
b主要位于胞浆中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分布:心脏>肝>肌肉>肾
b大部分位于线粒体内,少量位于胞浆中
3)轻中度肝细胞损伤:ALT、ASTs释放为主 重度肝细胞损伤:ALT、ASTs释放,ASTm释放为主
【参考值】
ALT:5-40U/L
AST:8-40U/L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
aALT、AST均显著升高,但ALT升高更明显
b“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
3)酒精性肝病
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4)肝硬化
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
5)肝内、外胆汁淤积
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6)急性心肌梗死
AST升高为主
7)其他疾病
骨骼肌疾病、肾梗死等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特点】
1)碱性磷酸酶(ALP)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酯产生磷酸
2)ALP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肾、小肠及胎盘中,血清含量少
3)ALP是反应胆汁淤滞的指标
【参考值】
成人:40-150U/L
1-12岁:<500U/L
【临床意义】
1)肝胆系统疾病
a各种肝内、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b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
2)黄疸的鉴别诊断
a梗阻性黄疸-ALP和STB明显升高,转氨酶仅轻度增高
b肝细胞性黄疸-STB中等程度增加,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
c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STB大多正常
3)骨骼疾病
如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等
4)其他
a ALP增高见于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
b ALP降低可能是生理性或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
(三)γ-谷氨酰转移酶(GGT)
【特点】
1)肾脏、肝脏、胰腺内含量丰富
2)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
【参考值】
男性:11-50U/L
女性:7-32U/L
【临床意义】
1)胆道梗阻性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显著性升高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4)其他
脂肪肝、胰腺炎、前列腺肿瘤等
(四)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五)α-L-岩藻糖苷酶
(六)5'-核苷酸酶
(七)单胺氧化酶(MAO)
【特点】
1)肝中MAO来源于线粒体
2)临床上常用MAO活性测定来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
【参考值】
0-3U/L
【临床意义】
1)肝脏病变
a重症肝硬化
b伴有肝硬化的肝癌病人
2)肝外疾病
a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b糖尿病
c甲亢
七,其他检查
第二节 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指标变化特点
一,急性肝损伤
1)转氨酶显著升高,AST>200U/L;ALT>300U/L
2)伴血清胆红素升高
二,慢性肝损伤
1)血清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且血清ALT的升高往往大于AST的升高
2)胆红素代谢及排泄基本正常
3)血清ALP往往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三,肝硬化
1)血清ALT/AST比值常<1
2)血小板减少、PT延长、清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增加等
第三节 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1)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AST、ALT、GGT
2)反映肝脏的合成及功能:TP、ALB、STB、胆汁酸等
3)黄疸患者的诊断及功能:TBIL、DBIL、ALP、GGT、胆汁酸等
4)怀疑为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ALT、AST、TBIL、A/G、蛋白电泳、MA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