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麻醉学第五章 全身麻醉
麻醉学第五章 全身麻醉知识梳理,包括全身麻醉的定义和分类、全身麻醉药介绍、全身麻醉的实施、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等等。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如颅内肿瘤病因有遗传、电磁辐射、神经系统致癌物、过敏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
颅脑损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本图介绍了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颅内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知识。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脑疝是脑组织在压力梯度驱使下,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间隙或病理性孔道中,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麻醉学 第五章 全身麻醉
第一节 全身麻醉分类
『定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意识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分类』
1)吸入全身麻醉
2)静脉全身麻醉
3)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指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1)作用强度
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的手术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越小其麻醉效能越强
2.油/气分配系数(脂溶性)
油/气分配系数越高,麻醉强度越大,MAC则越小
2)可控性
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越低者,在肺泡、血液和脑组织中的分压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越短,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压越容易控制
『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
1)通气效应
肺泡通气量增加,肺泡内吸入麻醉药的浓度越高,PA上升越快,Pa上升越快,即诱导期缩短
2)浓度效应
吸入浓度越高,进入肺泡的速度越快,PA上升越快,Pa上升越快
3)心排出量(CO)
在肺泡通气量不变时,心排出量增加,通过肺循环的血流量也增加,被血液摄取并移走的麻醉药也增加,结果PA上升减慢
4)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越高,被血液摄取麻醉药越多,PA上升减慢,麻醉药诱导期延长,麻醉恢复也较慢,反之,诱导期缩短,恢复快
5)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FA-V)
FA-V越大,肺循环摄取的药量越多,即肺血从肺泡带走的麻醉药越多
1)PA:肺泡内麻醉药分压 2)Pa:动脉血麻醉药分压 3)Pbr:脑内麻醉药分压
『代谢产物和毒性』
1)大多数吸入麻醉药的脂溶性较大,很难以原形由肾脏排出,绝大多数由呼吸道排出,仅小部分在体内代谢后随尿排出
2)主要代谢场所是肝脏
『常用药』
气体麻醉药:氧化亚氮
挥发性麻醉药:七氟烷
二,静脉麻醉药
指经静脉注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1)巴比妥类
硫喷妥钠
2)非巴比妥类
氯氨酮:意识与感觉分离的分离麻醉特点
丙泊酚:注射后无体内蓄积
三,肌肉松弛药
指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运动终板,能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
『特点』
不是全身麻醉药,目的是实施控制呼吸、手术区骨骼肌松弛、气管内插管等
1)去极化肌松药
代表药
琥珀胆碱
特点
a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b首次注药后,肌松作用出现前,有肌纤维成束震颤
c胆碱酯酶抑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有增强效应
2)非去极化肌松药
筒箭毒碱
a阻滞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合处,占据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b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并未减少,但不能发挥作用
c出现肌松作用前没有肌纤维成束收缩
d能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所拮抗
四,阿片类药物
指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解除或减轻疼痛,并能消除因疼痛而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药物
『代表药』
1)吗啡
2)芬太尼
3)舒芬太尼
4)瑞芬太尼
第三节 全身麻醉的实施
一,麻醉诱导
【定义】
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
吸入诱导法
1)开放点滴法
2)面罩吸入诱导法
静脉诱导法
二,麻醉维持
从病人意识消失到手术或检查结束或基本结束,停止追加全身麻醉药的这段时间
1)吸入麻醉药的维持
2)静脉麻醉药的维持
全凭静脉麻醉(TIVA):指在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复合连续输注维持麻醉
3)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维持
4)联合麻醉的维持
三,麻醉苏醒
从停止全身麻醉药到病人意识完全恢复正常的时段
影响吸入麻醉清醒速度的因素
1)药物的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越小,清醒越快
2)麻醉时间
麻醉时间越短。清醒越快
3)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越大,清醒越快
影响静脉麻醉清醒速度的因素
1)药物的半衰期
半衰期越短,清醒越快
2)麻醉时间和药物用量
时间越长和用药总量越大,麻醉苏醒越慢
3)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的因素
肝、肾功能
第四节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返流与误吸
原因
全身麻醉后吞咽咳嗽反射消失,诱导和苏醒拔管时易发生
措施
减少胃内容物的滞留,促进胃排空,提高胃液的pH,降低胃内压,加强对呼吸道的保护
2)呼吸道梗阻
上呼吸道梗阻
舌后坠
喉痉挛
原因:浅麻醉下刺激喉头,肛门等
下呼吸道梗阻
支气管痉挛
原因:浅麻醉下插管药物诱发组胺释放
3)通气量不足
原因:肌肉松弛,呼吸抑制
4)低氧血症
1)麻醉机的故障、氧气供应不足可引起吸入氧浓度过低
2)弥散性缺氧
3)肺不张
4)误吸
5)肺水肿
诊断
PaO2<90mmHg即可诊断
5)术中知晓
原因:镇静,催眠药物不足
6)恶性高热
特效药是丹曲林
7)苏醒延迟
当停止麻醉药物90分钟后病人仍不能清醒,称为苏醒延迟
8)低体温
原因:全身麻醉抑制了人体寒冷防御反射及体温自身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