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基础知识整理,主要内容有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基础知识总结,内容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基础知识整理,内容有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一起来学习吧。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基础知识整理,内容有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产生)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由来已久、错综复杂
20世纪初,欧洲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全面爆发。
战争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战
世界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7.28---1918.11.11
三大战线
西线(决定性战场):英法军队对阵德军
东线:德奥联军对阵俄军
南线:奥军对阵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
战争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速决战破产
1915年,日本借机占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租借地;于1916年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影响
对世界
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美国实力增强,动摇欧洲地位,改变了以欧洲为核心的国际格局
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希望和平
子主题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美日造成府院之争;日本借机出兵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
“以工代战”,不少民工牺牲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两大体系
凡尔赛体系
形成事件
凡尔赛会议(1919.1.18---6.28)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1921--1922)
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解决中国利益的冲突,维护列强利益
迫切限制日本扩张
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四国条约》---埋葬英日同盟
《五国海军条约》---美英同等制海权,达到抑制日本的目的
中国的山东问题
《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侵略中国的原则,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中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的代表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委任统治)
重划德国疆界,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裁减德国军备
评价
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积极:暂时缓和矛盾,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和平期,为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局面的前提
消极: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埋下更大矛盾的种子(宰割战败国、分赃不均、奴役弱小民族、敌视社会主义)
国际联盟
地位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
全体一致
局限性
“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四点原则(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
意义
积极
一定程度上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有利于加强战后国际合作
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消极
本质上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不能真正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
受阻原因
美国政治军事实力不足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
部分理论超前
英法等传统列强的阻挠
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6.6---11.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16.2.21---12.29.转折点;持续时间最长
施里芬计划